高盛:中國工資增長出現新冠疫情以來的新低

澳洲財經見聞
昨天

高盛編制的另一項指標顯示,中國的工資增長已放緩至疫情以來的最低水平。這表明隨着國外風險的增加,國內消費走強存在障礙。

根據Andrew Tilton領導的高盛經濟學家週日發佈的追蹤報告,中國第二季度工資同比增長 3.9%,這是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數字。

他們表示,這比今年迄今的官方統計數據低了大約一個百分點,自 2023 年初中國從新冠中重新開放以來,增長呈下降趨勢。

我們的工資追蹤器表明,工資增長緩慢可能會給 2025 年下半年的消費增長帶來阻力。我們預計下半年將採取漸進式和有針對性的寬鬆措施,以緩解勞動力市場的壓力。

即使近幾個月由於政府對智能手機、家用電器和汽車等商品的購買提供補貼,零售額有所增加,但中國疲軟的勞動力市場和工資增長仍然是消費更持久復甦的主要障礙。

關於民營企業平均年薪的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24 年民營企業平均年薪僅比一年前增長 1.7%,這進一步證明了中國薪酬壓力的減弱。

但是,現有獨立數據的減少使評估勞動力市場狀況變得更加困難,衡量中國消費者的健康狀況變得越來越困難,因爲官方就業數據通常被認爲低估了這個問題。

爲了解決數據匱乏的問題,高盛最近修改了其工資指標,納入了包括各種採購經理人指數調查的就業子指標在內的統計數據,以及中國失業保險基金的賠付,這些可以認爲是失業人員的指標。

中國最大的在線招聘平臺之一停止發佈工資數據,央行對家庭收入和信心的調查結果的延遲公佈,這些指標被被用來替代以上數據。

除了高盛,其他經濟學家也使用採購經理人指數來評估就業狀況。近年來,這些調查與官方失業率不同,前者表明持續低迷,而後者則基本保持穩定。

研究公司Gavekal Dragonomics的消費者分析師Ernan Cui表示,這種差異可能源於這樣一個事實,即越來越多的中國勞動力是個體經營者或從事其他類型的非正規工作,這些工作沒有計入到大公司的調查中,但仍被官方統計局的就業數據所統計。

根據 Gavekal 本月早些時候的報告,再加上糟糕的工資數據,它顯示由於缺乏正式工作機會,人們越來越多地被迫從事自營職業或靈活工作。

報告中說:數據表明,儘管總體失業率基本穩定,但中國的勞動力市場一直疲軟,在勞動力市場真正收緊之前,家庭信心似乎不太可能反彈。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