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或開始產品線整合,不排除減產可能

知危
07-28

本月以來,小鵬汽車動作不斷。

月初,小鵬汽車全新車型小鵬 G7 正式上市。新車開售 9 分鐘,大定突破 1 萬輛。在之後的 7 月 11 日,小鵬汽車向多家供應商發出郵件,宣佈對供應商的付款賬期縮短至 60 天以內。

新車大定告捷,顯現出小鵬汽車的產品力和品牌力;縮短供應商賬期,則體現出小鵬汽車供應鏈體系穩健以及現金流健康。然而,在一片欣欣向榮中,小鵬汽車也存在着一定的爭議。

接近小鵬汽車的知情人士告訴知危編輯部,目前小鵬汽車對市場預估沒那麼樂觀,正考慮在下半年進行產品線整合,並存在減產的可能。

與此同時,市面上確實也存在着一定的聲音提到,小鵬汽車產品矩陣臃腫,內耗嚴重。

從目前市面上的小鵬汽車車型可以看出,小鵬汽車產品矩陣 “ 大且全 ”,涵蓋了轎車、SUV 與 MPV 三大品類,以及小型、緊湊、中型與中大型四個尺寸,每個尺寸都存在不同的配置版本。與理想汽車主打 “ 家庭 ”、蔚來汽車主打 “ 豪華 ”、小米汽車主打 “ 運動 ” 不同,小鵬汽車似乎每種風格都想沾點邊。

從配置版本來說,之前小鵬 G9 就因爲過於冗雜的配置選擇,在上市之初折戟。2022 年 9 月小鵬 G9 正式上市時,曾被公司寄予厚望,並設定了 3 個月月銷突破 3.5 萬輛的目標。實際卻是,由於上市之初 G9 不同配置版本之間存在大量重疊和選擇性配置,導致消費者購車困惑,疊加定價偏高等原因,2022 年 G9 銷量僅爲 6373 輛,拖累小鵬汽車的整體表現。後續該車售價一降再降,起步價低至 26.39 萬元,並進行了車型改款煥新,但即便這樣也沒扭轉 G9 的頹勢。

從產品矩陣來看,小鵬汽車在 “ P 系列 ” 車型的產品線設定也讓人有點摸不着頭腦。此前推出的小鵬 P5 主打 15-20 萬家用市場,但該價格區間的家庭用戶多爲價格敏感型,更看重空間、續航等實用配置,而非需要額外加加價的智能駕駛功能,導致該車核心賣點與需求脫節。

與此同時,該車的定位既與性價比更高的 MONA M03 相撞,智能技術配置又和小鵬 P7 類似。在 MONA M03 面世後,小鵬 P5 直接從 2024 年 8 月月銷 864 臺,驟減到 9 月月銷 109 臺。目前,小鵬 P5 雖未發佈全系停產公告,但已實質性接近停售。

除此之外,小鵬汽車在三年內推出三款 P7 衍生車型,但三者並不是傳統的更新換代。2023 年公司推出 P7i,定位爲初代 P7 “ 技術升級版 ”,強化 “ 運動轎跑 ” 標籤。隨後一年,小鵬汽車再次推出主攻 “ 家用舒適 ” 的 P7+。後者吞噬了 P7i 的市場,P7i 也進入了停產的境地。依舊還在售賣的小鵬 P7 月銷也被小鵬 P7+ 蠶食殆盡,6 月月銷僅 53 臺。今年,小鵬汽車將再次推出新版 P7,而這有可能將搶奪 P7+ 的市場份額。三者間都屬於 P7 系列,卻主攻不同市場,互相內耗,着實也讓人有些摸不着頭腦。

此外,小鵬汽車品牌定位也隨着跑量的車型 MONA M03 的推出,進一步下滑。過去,作爲 “ 蔚小理 ” 的一員,小鵬汽車定位雖說不上非常高端,但是也能稱之爲中端品牌。而 G9 品牌向上計劃失利,MONA 推出並被貼上了 “ 網約車 ” 標籤,導致小鵬汽車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定位下滑。

面對目前部分產線產品內耗、同價位車型之間銷量差距過大,以及品牌定位下滑等情況,小鵬汽車確實存在調整產品線的可能。

值得指出的是,目前社交網絡上也有着不少小鵬汽車的負面消息。比如 7 月 18 日,觀察者網報道的多地小鵬 P7+ 車主反映,車輛在正常行駛過程中轉向系統出現異常,方向盤操作異常沉重,影響正常駕駛操作。更早一點,也有小鵬汽車車主在社交媒體爆料,小鵬智駕在高速行駛時失靈,險些造成特大事故。

雖然這些事件並未給小鵬汽車造成嚴重的輿論危機,但是對於任何車企來說,汽車駕駛安全始終是第一位。在調整產品線的同時,小鵬汽車同樣需要抓產品生產質量問題。

正如地平線創始人兼 CEO 餘凱所說,小鵬汽車始終把智能駕駛能力作爲其核心競爭力。小鵬汽車另一個爭議,則存在於其核心競爭力上,即其反覆橫跳的智駕傳感器方案。

2018 年,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曾明確表示:“ 攝像頭方案潛力很大,進步空間巨大 ”,小鵬汽車成爲首個公開支持純視覺方案的新能源車企。但受限於各種因素,過去小鵬汽車往往還是使用了搭載激光雷達的多傳感器智駕方案。

直到 2024 年 6 月,何小鵬在美國實測 FSD V12 後,歸國後火速宣佈下半年新車 P7+ 將棄用激光雷達,轉向純視覺方案。到了去年年底,小鵬汽車智駕負責人李力耘宣佈,2025 年小鵬汽車全系 MAX 車型標配純視覺方案。

從明面上來看,小鵬汽車似乎堅定擁抱純視覺路線。億歐智庫分析師奚少華表示,小鵬汽車在目前階段選擇純視覺路線主要基於三個原因。

首當其衝的就是成本因素。目前,激光雷達價格雖然已經下探至千元級別,但是成本還是高於幾百塊錢的攝像頭。據 2023 年高盛研究報告顯示,小鵬汽車的 ADAS 物料清單( BOM )成本約 2.5 萬,處於行業中間水平。爲了進一步降本增效,用更多更先進的攝像頭替代激光雷達,也成了小鵬汽車降本的方法之一。

除此之外,小鵬汽車的智駕系統核心是 VLA( Vision-Language-Action,視覺-語言-動作 )模型,這也是目前國內主流的智駕方案之一。VLA 模型可以處理激光點雲數據和圖片數據,“ 但是 VLA 模型以預訓練的 VLM 爲 ‘ 大腦 ’,而主流 VLM 均在海量圖像-文本數據上訓練。從適配性來說,攝像頭提供的圖片數據會更加適配這個模型。” 奚少華提到。對於智駕系統來說,純攝像頭的圖像數據,也會使其在決策效率上也更快,因爲省去了激光雷達感知信息的融合過程。

此外,奚少華補充道,就目前 L3 級別智能駕駛開放的使用場景來說,純視覺智駕系統完全夠用,至少近兩到三年來說是夠的。

但是接近激光雷達公司速騰聚創公司的知情人員告訴知危編輯部,雖然目前小鵬汽車走純視覺路線,但是由於實際駕駛中 Corner case( 極端情況 )太多,後續小鵬汽車可能會重新上車激光雷達。小鵬汽車內部員工也向知危證實了這個消息,在 L3 階段,小鵬汽車將走純視覺智駕路線,L4 級別的無人駕駛將會有激光雷達冗餘。

“ 如果小鵬汽車後續決定重新搭載激光雷達,也不會承擔顯著的增量成本。因爲早期,激光雷達等傳感器和模型融合尚處於探索階段,開發週期長、費用投入高。但是目前而言,激光雷達及相關技術在國內非常成熟,即使小鵬汽車後續想重新搭載激光雷達,也不會影響其既有的智駕地位和智駕迭代發展速度。” 奚少華提到。

換言之,因爲成本等多重因素,小鵬汽車當前階段選擇了純視覺智駕方案。隨着行業整體向高階自動駕駛演進,小鵬汽車仍將回歸多傳感器融合路線,繼續擁抱激光雷達。這一系列傳感器策略的動態調整,既不會遲滯小鵬汽車智駕能力的迭代節奏,亦不會導致其在 L4 競賽中落於人後。

撰文:錦鯉

編輯:大餅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