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最新訪談實錄:有生之年實現不了星際旅行,AI發展像超音速海嘯,特斯拉估值將達30萬億美元

三言科技
昨天

來源:公衆號“超角度”

馬斯克剛剛做客了Xtakeover活動,與主持人直播連線進行訪談。該活動最初由硅谷特斯拉車主組織於2021年發起,起初是爲特斯拉車主和愛好者舉辦的粉絲盛會。

要點梳理:

談自己:自己的專長就是把 “不可能” 變成 “只是有點延遲”

SpaceX:解決飛船的完全重複使用問題後,下一個重大技術挑戰是在軌加註

火星任務:初期到火星可能得住在類似地下室的地方

星際旅行:可能在我有生之年實現不了,但最終會實現

Robotaxi:雙座的 Cybercab 不會替代四座和六座的 Model 3 與 Model Y

人形機器人(Optimus):營收可能達到30 萬億美元

特斯拉:將達到 20 - 30 萬億美元估值

Neuralink:可能帶來“永生”,任何人都可以得到

通用人工智能(AGI):AI目前還做不到發明有用的新技術,更大的挑戰是找到生活的意義

X:正在改進私信系統X Chat,將推出X支付

粉絲代表:動情感言,並送上一塊磚

以下是訪談實錄(⌈超角度⌋,轉載註明來源):

主持人:先從你的 “寶貝” 說起 ——“星艦” 是有史以來最具野心的火箭,在研發過程中,有哪些事比預想中更難?接下來有哪些里程碑值得我們關注?

馬斯克:嗯,我本來就覺得所有事都會很難,所以之前說 “這事兒可能很簡單” 之類的話,其實是開玩笑的。“星艦” 這個項目在很多層面上都很瘋狂,因爲它目前版本的推力是(某火箭的)2.5 倍,未來版本的推力會達到 “土星五號” 登月火箭的 3 倍 ——“土星五號” 之前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火箭,也是最大的飛行物。所以 “星艦” 的推力大概是(“土星五號” 的)3 倍,重量差不多是有史以來最大飛行物的兩倍,而且它的目標是實現完全且快速的可重複使用。

我覺得這真的是最艱鉅的工程挑戰之一。我們剛開始討論 “星艦” 的時候,人們都覺得這不可能 —— 其實就連公司內部,我們也覺得這事兒近乎不可能。我把這種情況稱爲 “千兆級難度”—— 你一提這事兒,人們就會因爲它的荒謬程度而 “目瞪口呆”。不過現在情況變了。

我覺得自己的專長就是把 “不可能” 變成 “只是有點延遲”,這就是我的本事 —— 本來不可能的事,現在只是進度慢了點。我鼓勵所有感興趣的人去德克薩斯州南部的 “星艦基地” 看看,那地方就像個魔法樂園,到處都是巨型火箭。我知道有些人已經去過了,那裏真的很瘋狂,特別鼓舞人心,適合帶家人去。它就在一條主幹道旁邊。

所以你能近距離看到那些東西,真切感受到火箭、工廠的規模,特別酷。我之前就覺得最難的事,現在確實是最難的 —— 就是打造一個完全可重複使用的整體熱防護盾,這事兒以前沒人做到過。通常來說,熱防護盾都是一次性的,就連航天飛機的熱防護盾,每次飛行後都會損失很多隔熱瓦,每次飛行間隙都得翻新。

所以從來沒人打造出完全可重複使用的軌道級熱防護盾,也沒人造出完全可重複使用的軌道級火箭。“獵鷹九號” 是首個至少能讓助推器常規重複使用,而且在經濟上確實划算的火箭。所以,解決熱防護盾問題可能是 “星艦” 目前最大的遺留挑戰。當然,讓飛船的上級箭體着陸,以及被巨型金屬 “筷子”(機械臂)接住,這事兒看起來就像科幻電影裏的情節,而且是那種看起來不太可能實現的科幻電影。

主持人:用 “筷子” 真的能接住它。

馬斯克:對,用巨型 “小筷子”,哈哈。用金屬 “筷子” 從空中接住有史以來最大的飛行物,這事兒本身就很厲害。我希望今年能回收飛船,不過退一步說,可能在明年上半年。之後還會進一步改進,讓飛船和助推器不僅能重複使用,還能完全且快速地重複使用。

這樣一來,“星艦” 每次飛行的成本、每噸有效載荷的成本,都會低於一次性的 “獵鷹一號” 火箭。也就是說,把 100 噸甚至更多的有效載荷送入軌道,成本會比通常只能運送半噸載荷的火箭還低。這是因爲(重複使用的情況下)你只需要補充火箭的燃料和氧氣,而不是造一枚新火箭。而且推進劑裏,大部分其實是氧氣,不是燃料 —— 差不多 80% 是氧氣,20% 是燃料。

解決飛船的完全重複使用問題後,下一個重大技術挑戰是在軌加註。也就是在軌加註推進劑 —— 類似空中加油,但這裏是在軌加註。我說 “加註” 而不是 “加油”,因爲傳輸的大部分是液氧而不是燃料。要實現在軌加註,需要兩艘 “星艦” 對接,把推進劑從一艘傳輸到另一艘,未來還可能對接在軌推進劑倉庫。

主持人:聽起來好像不難,應該能成。

馬斯克:哈,我的意思是這事兒是可以實現的,這裏說的沒有任何不可能的內容,但做起來確實非常棘手。

主持人:聊聊 “不可能的事” 吧,埃隆。火星上的自給自足城市到底是什麼樣的?需要多少人?什麼樣的經濟模式?什麼樣的治理方式?

馬斯克:治理方式應該由火星人決定,但我們有一些火星城市的藝術構想圖。說實話,我也不太清楚 —— 除非火星完成地球化,否則我們還不能在戶外生活。初期可能得住在類似地下室的地方。

差不多這樣。之後你可以穿着火星宇航服外出,但沒穿宇航服就絕對不能出去。

不過我還是想解釋一下,可能有人沒聽過:爲什麼值得做這件事?火星計劃的意義是什麼?我們難道不該只關注地球嗎?我的想法是:99% 的精力確實該放在地球,但或許 1% 可以用來致力於成爲太空文明,成爲多行星物種。

因爲這涉及一個 “防禦性理由”:如果發生某種災難降臨地球,摧毀人類文明 —— 可能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也可能是像滅絕恐龍那樣的隕石撞擊。我們需要確保人類這縷 “意識之火” 不會熄滅。所以成爲多行星物種很重要,這能保障意識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的長期存續。

其他生物無法將生命延續到另一個星球,但我們可以爲它們做到,我們可以帶其他生物。

澄清一下,我是樂觀主義者 —— 我認爲未來大概率是好的,但仍有小概率出問題。如果真出問題,我們不希望意識之光熄滅,希望它能延續。這是防禦性理由。還有一個激勵性理由:生活不能只用來解決一個又一個棘手的問題。你該對未來充滿期待 —— 早上醒來時會想 “真期待今天會發生什麼”,這樣的事也很重要。

地球上的每個人,就像阿波羅計劃 —— 雖然只有少數人登月,但它激勵了全人類。我們都間接 “參與” 了登月,這是人類的偉大成就,激勵了全世界的人。所以瞭解宇宙的本質、探索未知 ,即使自己沒去過,也會很受激勵。我認爲這些都非常重要。

主持人:SpaceX 最終會進行星際探索嗎?有相關計劃嗎?

馬斯克:希望如此。可能在我有生之年實現不了,但最終會實現。

主持人:聊聊 “Robotaxi”,你認爲它會如何與特斯拉其他車型共存?會取代 Model 3 和Y嗎?

馬斯克:Cybercab 是兩座車,不會取代 Model 3 和 Y—— 後兩者能坐 4 到 6 人。所以我覺得Cybercab 適合 1 - 2 名乘客,而4 人或 6 人出行時會調用 Model 3 或 Model Y。當然會有大型車輛,這不是適合用於發佈重要產品信息的場合,我得小心措辭。

主持人:哈哈,理解。那特斯拉會擁有Robotaxi出租車車隊嗎?普通人何時能使用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出租車網絡?

馬斯克:會的,特斯拉會擁有一部分車隊 —— 部分由特斯拉擁有,部分由用戶擁有。可以理解爲 Uber 和 Airbnb 的結合模式:有人擁有車輛並加入車隊,也有特斯拉自營的車輛。

主持人:如果Robotaxi出租車成功了,特斯拉既要造最好的車,又可能減少車輛需求 —— 這一矛盾如何解決?

馬斯克:很難回答,因爲特斯拉是上市公司,涉及股價敏感信息。所以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但我不能回答,換個問題吧。

主持人:你一兩週前發過帖,拉爾斯也提過 ——Roadster 項目還在進行中,能說說它的最新進展嗎?

馬斯克:我們計劃在年底進行演示,年底做一次演示。Roadster 對公司財務影響不大,它的規模比其他項目小,但很酷。希望今年能演示,或者最晚明年初。

主持人:你說過 Optimus(人形機器人)可能比特斯拉整個汽車業務更有價值。從現在到大規模部署,路線圖是什麼?

馬斯克:你問的是公司高度敏感的問題,涉及公司價值。所以我挑個能回答的。目前 Optimus 第三代的設計,我認爲這是正確的設計,適合量產。但它和第二代相比有重大重新設計,幾乎所有部分都變了。所以我們面臨選擇:是生產幾千臺第二代,還是暫停並轉向第三代?

可能今年年底能生產幾百臺機器人,而不是幾千臺。我認爲正確的決定是選擇第三代,然後明年大幅提升產量。

說到 Optimus 的價值 —— 不妨想想:誰不想要自己的 C - 3PO(《星球大戰》機器人)或 R2 - D2 呢?大家應該都想要吧?而且它的功能會比 C - 3PO 和 R2 - D2 強得多,非常實用。所以基本上地球上每個人都會想要一臺。它還能應用於工業。所以這就是爲什麼它可能成爲公司最大的產品,因爲市場需求至少有 200 億臺,甚至可能 500 億。

如果特斯拉每年能生產 10 億臺,規模化後成本會越來越低。可能定價在大概3 萬美元左右 —— 我只是猜測。這樣的話營收可能達到30 萬億美元,太驚人了。

當然,從現在到年產 10 億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認爲有可能會實現。

主持人:你認爲 Optimus 最大的影響會在哪些領域?初期可能從製造業開始嗎?不一定要時間線,說說應用場景就行。

馬斯克:初期會用於高價值場景,比如某些人需要大量醫療護理。比如它可以 24 小時擔任護士或助手,幫助行動不便的人,這類場景非常需要體力幫助。這類應用會改變很多人的生活,是初期價值最高的場景。

它還會用於那些高危工作場景。比如重複性勞動場景,有風險的工作,或可能導致受傷的工作,都是 Optimus 的理想初期應用場景。

主持人:展望十年後,全自動駕駛和 Optimus 哪個更具變革性?

馬斯克:Optimus。我知道這很難實現,但我是這麼認爲。

主持人:你暗示過今年或明年可能實現數字超級智能。怎麼判斷我們是否跨過了這個門檻?通用人工智能(AGI)出現的第一天會是什麼樣?

馬斯克:沒那麼震撼,但至少問題沒那麼複雜,人工智能目前還做不到發明有用的新技術,也沒發現新的商業模式,但我認爲最終將實現。

主持人:如果 Grok 比任何人都聰明,人類扮演什麼角色?是副駕駛、監督者,還是僅僅是 “遺留代碼”?

馬斯克:不會只有一個grok,會有很多AI,美國可能會有大約 5 個主要的 AI。所以即使沒有 Grok,數字超級智能也會出現。我很久以來一直推動數字超級智能的發展,因爲不確定它是雙刃劍還是單刃劍。無論我是否參與,它都會發生。所以我想,與其做旁觀者,不如做參與者 —— 而且我可以專注於 AI 安全。

我思考了很久,AI 安全最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真相。但我認爲這一理念也符合發明新技術、解決醫療問題 —— 比如要治癒癌症,就必須追求真相,瞭解其根源。所以這對 AI 安全和實用性都至關重要。

AI 和機器人帶來的生產力提升是驚人的,能將生產力提高 10 倍甚至更多。那時人們真的能擁有想要的一切。更大的挑戰可能是找到生活的意義。如果機器人能做你能做的任何事,甚至做得更好,你該如何找到生活的意義?這可能是最大的問題。

主持人:你提到過之前在 “參與” 和 “旁觀” 之間猶豫。未來幾年,如果專注於 AI,你最核心的關注點是什麼?

馬斯克:其實就是讓它有用,讓它對人類安全,讓它 “愛人類”—— 簡單說就是有用且友好。另外,我從沒見過任何比 AI 發展更快的技術。AI 的發展速度就像超音速海嘯。有點嚇人,但它的發展確實超越了以往任何技術。必須將 AI 與機器人結合。

特斯拉之前的目標是加速可持續能源發展 —— 這是個很好的目標。我當初選擇這個而非 AI,是因爲可持續能源是 “單刃劍”—— 只帶來好處。至於 AI,如我所說,它更像雙刃劍 —— 但我認爲它大概率是好的,會帶來巨大繁榮,甚至能治癒所有疾病。

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要有點 “偏執”,確保實現好的 AI 未來,而非壞的。

從特斯拉的角度看,先從自動駕駛汽車開始,尤其是Optimus潛力巨大。凱西・伍德(Kathy Wood)和 ARK 的分析很準,過去如此,這次我認爲也一樣。有人說特斯拉的估值可能達到 25 萬億美元 —— 如果我們在自動駕駛和 Optimus 上執行得好,達到 20 - 30 萬億美元估值,是現在的 20 - 30 倍。

主持人:埃隆,聊聊 Neuralink。你之前說它是爲了解決人機輸入輸出的瓶頸。長期願景是什麼?它是醫療公司,還是人機與 AI 共生的第一步?

馬斯克:它首先是醫療技術 ——Neuralink 的初期目標是幫助那些四肢癱瘓的人 —— 讓他們僅通過意念就能控制手機或電腦。目前有 8 位患者。到目前爲止他們都喜歡這個設備,每天都用 —— 幫助很大。團隊計劃年底前增加到約 20 位患者。

明年會推出 “盲視植入”(blind sight implant)—— 讓完全失明的人(即使失去雙眼和視神經)也能看見,直接恢復視力。這類應用專注於解決嚴重的醫療問題,在證明安全性和有效性後,最終可能實現賽博增強。

它能大幅增強智力,讓你能以超高速度交流。這很科幻 —— 甚至能上傳記憶,保存 “自我備份”。我這是在推測 —— 之後可能將其下載到新的機器人身體或克隆體中 —— 這確實很科幻,但我認爲可能實現。這類題材在科幻電影和書籍中很常見。不是新想法,但我認爲會成爲現實 —— 這可能帶來一種 “永生” 形式,只要有人想要。

我認爲所有人都能獲得這些技術。如果想的話,不會只限於少數精英,任何想要的人都能得到。

主持人:太不可思議了 ——Neuralink、Grok 助手、人形機器人。你覺得 Neuralink 和 Grok 會如何整合發展?

馬斯克:Grok將能理解你的信號 ——Neuralink 連接大腦,將信號發送給 Grok。Grok 能在二進制層面理解這些信號,無需翻譯成語言 —— 這會大幅提升 Neuralink 的使用效率。

比如你想想,將腦海中的複雜想法或圖像轉化爲語言時,需要多少元認知。這是很 “損耗” 信息的過程,損耗很大。用語言描述腦海中的圖像有多難 —— 如果不是藝術家,很難將圖像呈現到電腦或紙上。但電腦可以做到 —— 它能直接生成你想的圖像。

比如你有一系列複雜的概念想傳達給別人 —— 如果兩人都有 Neuralink。你就能傳達複雜的一系列想法。以完整、未壓縮的形式直接傳入對方腦海。而不是將複雜概念簡化成幾句話,讓對方再解碼理解 —— 這就是我所說的 “概念傳遞”。這會極大提升人類之間的溝通和理解。

任何感官或大腦感官損傷理論上都能通過 Neuralink 解決。包括治癒視力、嗅覺 —— 不是說有人失去嗅覺,但比如有人中風後失去左胳膊的活動能力。Neuralink 能恢復這種能力,它是一種強大的通用輸入輸出設備。長期來看,能解決任何大腦或神經相關問題。

比如有人癲癇發作,它能阻止發作 —— 理論上,幾乎所有與大腦或神經元相關的問題都能解決。理論上,只要與大腦或神經元有關,都能解決。

主持人:從技術上看,很多問題都能解決,但有沒有最難攻克的?有沒有重大障礙?

馬斯克:目前沒有明確的障礙 —— 向人體植入設備必須非常小心,確保不造成損傷。確保植入物有效且無副作用。到目前爲止,幸運的是,患者的設備都在正常工作,沒有出現明顯副作用 —— 這很酷。但爲了安全,進度會慢一些。我們與 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密切合作獲取批准.

不同的 Neuralink 變體用於解決不同問題 —— 比如目前 8 位患者使用的 “心靈感應植入”(telepathy implant)連接的是大腦運動皮層 —— 當患者想握拳時,設備讀取運動皮層的信號,控制電腦鼠標。而恢復視力需要刺激視覺皮層,視覺皮層位置不同,更深一些 —— 所以電極需要植入得更深。這不是 “讀取” 信號,而是寫入。實際上是向視覺皮層寫入像素。

我們在猴子身上測試這項技術已有三年 —— 有一隻猴子同時植入了 “心靈感應” 和 “盲視” 設備,它很開心。必須強調我們非常照顧實驗動物。

我一直說:換位思考 —— 如果我們是它們的處境,我們會希望得到怎樣的對待。來檢查設施的美國檢查員說,她職業生涯中從沒見過更好的猴子飼養環境。

告訴你,猴子喜歡 —— 比如遊戲平臺。它們和我們很像,喜歡玩電子遊戲和喫零食。四年前的視頻裏,那隻叫 Pager 的猴子坐在樹枝上喝香蕉冰沙 —— 每次完成任務就會得到一勺,它不是被強迫的。

主持人:有個問題:人形機器人和 Neuralink 有交集嗎?有什麼可借鑑的經驗或重疊之處?

馬斯克:有。必須說,研發人形機器人讓我深入思考人體的工作原理。我對人體的精妙設計有了新的認識 —— 比如脊柱。爲什麼我們會背痛?太煩人了。

主持人:也許別和相撲選手打架就行,哈哈。

馬斯克:說真的,幾乎每個人一生中都有背痛 —— 如果能解決這個問題就好了。但 Optimus 讓我思考手的工作原理、平衡機制 —— 但最重要的是也很酷。手太不可思議了。Optimus 的手部設計佔了整個機電工程難題的一半以上,手部的精妙程度令人驚歎。手上的肌肉很少,主要通過前臂的肌腱控制 —— 就像提線木偶。

主持人:是啊,太神奇了 —— 特斯拉的視覺系統模仿人類視覺,去掉雷達;人形機器人模仿人體結構。除了手,人體還有哪些部分能爲機器人研發提供啓發?比如特斯拉視覺和人類視覺。

馬斯克:Optimus 複用了自動駕駛的電腦,Optimus 的智能由 AI 驅動,使用的電腦和控制汽車的一樣。電池組也類似汽車電池,所以它和汽車有很多共享技術。汽車的 AI 與 Optimus 的 AI 也相似 —— 都是爲硬件運行的 AI。交付環節還需改進,但我相信 Optimus 會成爲史上最大的產品。

自動駕駛目前在奧斯汀推廣,今年晚些時候會擴展到美國多個城市,希望明年進入更多國家。

主持人:換個話題聊聊 X 平臺(原 Twitter)。你說它是 “萬能應用”,但還在轉型中。五年後你希望它成爲什麼樣?

馬斯克:X 確實在進步 —— 從 Twitter 時代的短文本推文、兩分鐘視頻,到現在能發四小時視頻、甚至寫小說。我們正在改進私信系統,新系統叫 X Chat,支持音頻和視頻通話,採用端到端加密。誇張點說,就算有人用槍指着我,我也讀不到你的消息 —— 就是這麼安全。

X 支付(X Finance)預計幾個月後推出 —— 目前公司內部已在測試。

還追求真相 —— 比如社區筆記(Community Notes)功能,會糾正錯誤,即使是有權勢的人 —— 包括我、總統、CEO,甚至大廣告商 —— 即使這會損失收入,也會糾正。

所以我覺得目前已經有很多好的改變。我們在改進算法 —— 現在的算法確實不太好。算法的目標是給用戶推送最感興趣的內容,但現在推送太單一了。

如果某天有個熱點,算法會推送太多次 —— 比如 “悉尼甜心牛仔褲” 這個內容,我已經刷到 400 次了。第一次看還行,但沒必要看 100 次。

主持人:支付功能我們都在等 —— 想到 PayPal 挺有意思的,90 年代你做X.com,後來買下 Twitter,現在又做支付,像命運的輪迴。

馬斯克:是啊,有點。像是回到未完成的事業,完成 PayPal 未竟的產品規劃。

主持人:Grok 和 X.AI 在 X 平臺的未來扮演什麼角色?只是一個功能,還是核心智能層?會改變用戶體驗嗎?

馬斯克:會。Grok 很有用 —— 任何帖子都能點 “Grok” 按鈕,它的分析通常很準確。能提供更深入的背景,判斷信息真假。我們剛在廣告系統中加入 Grok—— 可以問 “這產品真的好用嗎?”“靠譜嗎?”

這是我一直想在廣告上看到的功能 ——“這東西真的有用嗎?” 如果 Grok 說 “不好用”,廣告商可能就不會投了。這可能會促使廣告更誠實 —— 這是好事。我們想讓 X 成爲最值得信任的平臺。

X 並不完美,肯定有錯誤,但其他社交媒體公司有比 X 更值得信任的嗎?我不覺得 —— 比如 Facebook。哈哈,不是針對 Facebook,但可以說。

主持人:埃隆,你預測未來會有充足的能源、機器人勞動力和通用人工智能 ——AI 和 Optimus 可能接手很多工作。人類還剩下什麼?在超級人工智能時代意味着什麼?

馬斯克: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其實這也是部分原因,Neuralink 的意義 —— 提升與 AI 的溝通帶寬,實現更好的人機共生 —— 讓 AI 知道我們想要什麼。

未來會是人類智能、機器智能和機器人緊密交織的時代。我認爲 80% 甚至 90% 的概率是美好的。但要警惕那 10% 的風險,就像《終結者》。

主持人:如果人類無需爲生存或生產勞動,社會會是什麼樣?如何避免變得無關緊要?

馬斯克:這是核心問題。人機共生是關鍵,與 AI 共生本質上是人類智能與機器智能的融合 —— 這樣或許能解決 “相關性” 問題。比如騎自行車、摩托車或開車時,你變得 “超人”—— 能比任何用腿的人跑得更快。開車時,速度遠超最快的人類。這會讓跑步變得無關緊要嗎?不會 —— 人們還是會跑步、比賽。

所以人類與機器協作 —— 蒸汽機、蒸汽鏟發明時也有類似爭論:人們曾以體力勝過機器爲榮,機器最終勝出。但人類還是找到了價值。

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哲學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案是人機智能融合 —— 通過 Neuralink 增強人類智能,結合 AI 改進生物系統,實現與 AI 的共生,最終可能與 AI 融爲一體。

主持人:埃隆,你在解決很多問題的同時,也創造了令人興奮的未來 —— 可重複使用火箭、火星任務、人形機器人、Neuralink。什麼給了你希望?不僅是人類和文明,還有你個人。

馬斯克:未來會非常有趣和令人興奮。我想,人類歷史上的其他時刻,有比現在更有趣的嗎?至少對我來說,現在是人類歷史上最有趣的時期,而且每個月都越來越有趣。

所以如果身處最有趣的歷史時期,那我覺得很多人應該也有同感,能活在這個時代很幸運,見證這些奇蹟。在這個時代,看到這些驚人的事發生。

主持人:我們看看時間

馬斯克:我得回去工作了,還有幾項工作呢。

主持人:是啊,你確實很忙。代表硅谷、奧地利等地的特斯拉車主,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 1500 人,我們想謝謝你 —— 推動人類進步。

馬斯克:謝謝。

主持人:現場有很多人在歡呼。

馬斯克:謝謝,也感謝你們這麼多年的支持。我很感動。但我得注意手勢,哈哈。

主持人:哈哈,我們懂。埃隆,我們有東西要送給你。

粉絲代表:我們想送你一件有象徵意義的禮物。過去幾個月對你來說肯定很艱難。我們想做件特別的事。

我來讀一段:埃隆,你讓電動汽車重獲新生,讓清潔能源變得酷炫,讓火箭可重複使用,將帶我們去火星;你花數十億美元買下 Twitter,捍衛言論自由;你暫停帝國運營,免費爲美國政府工作,減少浪費性支出,避免國家破產。

馬斯克:爲此捱了不少罵。

粉絲代表:你得到的回報卻是背叛、嘲笑、攻擊 —— 那些曾經爲你歡呼的人反過來詆譭你,你的車被破壞,動機被質疑。但這不是全部 —— 正如在場很多人所知,數百萬人體會到你的貢獻、相信你所構建的未來、支持你。

馬斯克:謝謝。

粉絲代表:埃隆,成千上萬的人給你寫了信,就是爲了讓你知道,你對他們來說意義有多重大。我愛你,埃隆。

馬斯克:我也愛你們。

粉絲代表:我們把所有這些紙質信件濃縮成了這個 “積木磚塊”。沒錯,這是一個定製的磚塊。這個磚塊本身就是給你的留言。說它 “重”,不是指它的實際重量,而是指它是一塊 “信念之磚”,這比任何物質的重量都要重。

我們相信你能實現不可能的事,所以磚塊正面有一句引言。“這塊磚在精神上是會飛的”,因爲你已經讓不可能變成了現實。非常感謝。所以埃隆,是你讓 “磚塊飛了起來”,而這反過來又激勵我們去追求不可能。謝謝埃隆,我們愛你。

馬斯克:我也愛你們。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