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決策參考︱恒指再度上行 AI芯片及智能體值得關注

智通財經
07-28

【主編觀市】

中歐會談並未取得大的進展,但雅下水電站的橫空出世給大盤打了強心針,上週恒指再度維持上行。

本週作爲月底最後一週,有很多大事密集發生。關稅會談首當其衝,中美雙方將於7月27日至30日在瑞典與美方舉行第三輪經貿會談。由於美方附加了很多額外議題,估計實質性進展有限。美歐關稅談判比較關鍵,據央視新聞,特朗普宣佈,將自8月1日起對從歐盟進口的商品徵收30%關稅。作爲回應,歐盟也準備對近1000億歐元的美國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

至於美聯儲7月議息會議,估計繼續按兵不動,觀察鮑威爾對後面降息的看法。

柬泰衝突有望緩和,據馬來西亞國家通訊社27日報道,馬來西亞外長穆罕默德表示,柬埔寨首相洪瑪奈與泰國代理總理普坦將於28日在馬來西亞商談當前兩國的邊境衝突。

整體來看,外部衝擊相對有限,7月底的政治局會議有望持續提振市場信心。

熱點方面,上週六晚新聞聯播畫面,重點關注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機器人展臺。售價3.99萬元起,宇樹科技發佈新款人形機器3.99萬元起,整機約25kg,會倒立、翻跟頭。特斯拉第三代機器人即將進入中國C端市場。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深元人工智能與海爾集團旗下工業互聯網平臺卡奧斯 COSMOPlat 的聯合展臺引發行業聚焦,全球首個 L4 級智能體母體系統——Master Agent亮相。合作雙方圍繞工業互聯網的核心場景展開深度合作,包括人才招聘智能化、客戶服務全流程自動化以及企業工作流智能調度等,進一步釋放AI智能體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潛力。

礪算科技消費級GPU G1007月26日正式發佈,根據新的測試,它在OpenCL基準測試中的表現超過了英偉達的GeForce RTX 4060。清華大學開發出理想的極紫外(EUV)光刻膠材料。AI芯片及智能體值得關注。

高層領導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有關舉措。教育類或迎來催化。

【本週金股】

貓眼娛樂(01896)

上週票房春節後首超10億元。7月以來的周度票房連續上漲,上週截至週日晚18:30票房達11.32億元,是春節後首次超過10億元。後續兩週都有重磅待上映。除了爆火的《浪浪山小妖怪》外,本週四還有《731》,截至目前,貓眼平臺累計“想看人數”已經超過流浪地球2和哪吒2 ;《東極島》將於8月8日上映。可見重磅供給充足,有望繼續支撐行業恢復。

近日貓眼已經上調兩部頭部電影票房預期,《南京照相館》點映和預售票房超預期,自上映後貓眼已將最終票房上調至16.24億元;此外將《長安的荔枝》票房上調至9.15億元。貓眼娛樂作爲頭部票務平臺,暑期檔票房增長將直接帶動其服務費收入。

此外,貓眼娛樂是《浪浪山小妖怪》的聯合出品方之一,還同時參與暑期檔多部影片(如《羅小黑戰記2》等),預計將受益於動畫電影市場熱度。

【產業觀察】

7月26-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舉行。本次WAIC H3智能終端館匯聚了具身智能、機械製造、虛擬現實、智能硬件等領域的數十家企業,宇樹科技、雲深處科技、智元機器人、傅利葉等機器人企業紛紛帶來了最新產品。隨着機器人“幹活”能力大幅提升,各家機器人公司當前訂單供不應求。有機構指出,2025年或將成爲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的量產元年,全年預計將有5萬臺人形機器人下線。企查查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宇樹科技已累計中標訂單超100筆;具身智能企業跨維智能已有批量化訂單落地,7月27日,跨維智能發佈全新一代人形機器人DexForce W1 Pro。

另據優必選(09880)官微7月23日消息,優必選全新推出面向智能製造場景的全尺寸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2,通過迭代的羣腦網絡2.0(BrainNet 2.0),搭載自研的專用於工業人形機器人本體的智能體技術Co-Agent,構建工業級人形機器人AI雙循環,實現人形機器人單機自主和羣體協同的螺旋式進化。優必選還宣佈,中標覓億(上海)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逾9,051萬元人民幣機器人設備採購項目,此次中標訂單是目前全球人形機器人金額最大的採購訂單。此外,公司宣佈擬配售3015.545萬股新股,淨籌約24.1億港元。

其他值得關注的港股標的有:核心零部件供應的津上機牀中國(01651)、速騰聚創(02498)、廣汽集團(02238);軟件解決方案方面的地平線機器人-W(09660)等。

【數據看盤】

港交所公佈數據顯示,恒生期指(七月)未平倉合約總數爲103387張,未平倉淨數36765張。恒生期指結算日2024年07月30號。本週期指結算。

恒生指數在25388點位置,牛熊證密集區偏離中軸,市場顯得猶豫。下週FOMC會議公佈議息結果,估計利率維持不變,理事中可能有兩張反對票,鮑威爾強調觀察關稅戰影響。本週恒生指數看漲。

 

【主編感言】

時隔四年,恒生指數終於重返25000點。

港股強勢走高的背後,南向資金今年累計淨買入金額已近8000億港元,接近2024年全年,有望刷新歷史紀錄。同時,外資開始重新審視中國資產的投資價值。

資金供給速度能否加速還要看“賺錢效應”,中金公司年中預計,南向資金、外資和港股公司回購在下半年或爲市場提供3000億港元左右增量資金。華泰證券近期表示,公募基金主動配置比例較高,若提升至一定水平,可能帶來約2000億港幣增量資金;同時,非公募資金如保險、私募和個人配置比例上升,保守估計還能帶來約4000億港幣增量資金,整體下半年港股增量資金雖比上半年略小但仍處於較高水平。國海證券數據顯示,公募持倉港股的比例達到歷史峯值。截至2025Q2,公募主動權益基金對港股的配置比例已攀升至14.89%,自2024Q3以來首次超越2021年曆史高點後連讀四季度屢創新高,基金經理對港股優質資產的信心持續增強。

隨着市場賺錢效應開始積累,反內卷、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等這些題材的話題熱度持續,

散戶的流入也在加速。提醒投資者留意恒生指數股息率的變化。當股息率降到歷史較低分位置的時候,港股可能接近階段性頂部。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