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新博弈 林一白
2023年,沃爾瑪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朱曉靜,在接受訪問時談及做會員商店的訣竅:“有所爲而有所不爲,背後的本質是保持謙卑,懂得放棄才能做到極致。” 在她看來,山姆在採購中有近乎“信仰般的執着”,戰略原點永遠是會員第一。她強調,這不僅是一個口號,更是山姆商業模式的核心價值觀。
但如今,這些話聽起來似乎有些諷刺,山姆的選品思路,也幾乎正朝着與之背離的方向奔去。從溜溜梅、衛龍、盼盼、徐福記等中國本土大衆商品“改頭換面”後上架,到出售好麗友派引發一場輿論風暴,狂奔中的山姆開始背刺中產,其核心的品控優勢也開始出現裂痕。
惹怒中產的不是“好麗友派”,而是着重品控的山姆開始“糊弄”會員
山姆在國內的品控變化,很多人認爲與山姆中國區最近的高層人事變動有關。2025年1月,山姆中國原總裁文安德(AndrewMiles)正式退休,其職位由沃爾瑪國際部營運高級副總裁Jane Ewing接任。
需要了解的是,文安德於2017年正式接任山姆中國區總裁一職,而他任職的這段時間,也是山姆中國快速發展的幾年。期間,山姆在國內的戰略進一步聚焦精簡SKU,供應商品種類從8000餘種削減至4000種,也是由此,山姆逐漸建立起核心優勢。
一是供應商品具備獨特性,與其他商超做出差異化;二是山姆嚴格把控商品品質,同時加快完善本土供應鏈,使得山姆的商品,能夠在同等質量下做到更高的性價比,這些策略贏得了用戶的好感與信任。
在這段時間裏,消費者對山姆的印象普遍是“品質靠譜”、“閉眼入”。也是因此,山姆會員制的商業模式才能夠快速跑通。要知道,消費者若想進入山姆消費,需要先支付260元至680元不等的會員費,而消費者之所以願意支付這筆費用,本質上是在爲山姆的“嚴選價值”付費。着力於品控的山姆,爲願意付費入場的中產們省掉了在同類商品之間比質比價的過程。
基於此,山姆中國2019年的付費會員突破200萬,截至2024年,這一數據已接近900萬。若按最低260元的年費計算,山姆中國在一年內,僅會員費收入就超過23億元。並且,基於品質優勢和品牌信任,山姆會員消費黏性很高。2024年,山姆中國區卓越會員(680元/年)續卡率高達92%,普通會員(260元/年)向卓越會員的轉化率達30%。
然而進入2025年,山姆中國掌舵者換人之後,其供應鏈本土化的腳步明顯更加激進了。儘管在文安德時期,爲了壓低成本,山姆中國也一直在推進供應鏈本土化,但整體上依然是品質爲先的。比如在“全球採購+本土化生產”的雙軌制模式下,山姆曾通過規模化生產將備受消費者歡迎的瑞士捲的單片成本壓至3.7元。
相比之下,如今直接將中國本土品牌生產的商品換個包裝,擺上山姆的貨架;或是上架像好麗友派這樣的、在門口小賣店都隨處可見的商品,就顯得過於敷衍了。倒不是中國本土商品不匹配山姆消費者的需求,只是在山姆消費的羣體中,很少有人是爲了這些常見的、大衆化的商品而來的,若買這些,他們大可以選擇就近的、沒有消費門檻的商超、便利店。換言之,消費者爲“嚴選”、“品控”支付的會員費,似乎一下子變成了“智商稅”,這種錯位加速了輿論的爆發。
山姆對此自然也是清楚的。
正因爲清楚這些商品不符合其一貫的選品邏輯,山姆纔會把盼盼法式小麪包換成全外文包裝、把恰恰改成“ChaCheer”,甚至把衛龍的品牌logo摳掉,這些近乎耍小聰明的、糊弄人的做法,反而讓消費者更難以接受。
同樣,山姆上架的好麗友派,雖着重標註了“減糖80%”、“增加30%可可成分”及“0反式脂肪”的標籤,但其配料上的安賽蜜、三氯蔗糖等代糖甜味劑,同樣反映出,山姆選擇這些商品,也是其品控標準降低的體現。而商品大衆化、品控標準降低,影響的都是山姆的核心優勢,最終受挫的將是品牌信任。
年收入超1000億,山姆在“內憂外患”中狂奔
除了上新的商品受到關注外,這場輿論風波中,同樣受關注的還有很多悄悄下架的商品。比如太陽餅、巧克力牛奶、智利西梅、低糖蛋黃酥等,這些商品很多都曾是廣受好評的山姆獨家口碑產品。甚至有網友調侃道:“山姆替我們把好東西全篩選掉了。”
圖源:小紅書截圖
在這種變化背後,山姆下架大量爆品,同時上新越來越多的大衆本土商品,指向的是追求更大的利潤空間。
2024年下半年的財報電話會上,沃爾瑪把戰略重心錨定爲增長、利潤。而在近幾年的中國市場,山姆已然成爲沃爾瑪的增長引擎。一個直觀的表現是,山姆中國加速擴店之時,沃爾瑪中國則正經歷一輪關店潮。2020財年至2024財年,沃爾瑪中國的門店數量從412家降至296家。與之相對的是,山姆中國不只快速擴店,且在中國已有8家門店年銷售額突破5億美元。
另根據沃爾瑪的財報數據,2024財年(2024年2月1日至2025年1月31日),沃爾瑪中國共計營收203億美元,約合1473億元人民幣。而在同時段內,山姆中國的年銷售額突破1000億元。按此推算,山姆中國的業績貢獻已經接近70%。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國內市場,於沃爾瑪整體業績增長上,山姆中國承擔着更大的發展壓力。
結合最近的一系列動作,山姆的選擇一個是繼續加速擴店,按照公司的發展計劃,2025年,山姆將在中國新開出8家店,創下歷年來年度開店數量新高。二者,無論是選品週期縮短,還是在選品上開始更加側重高利潤的產品,都能看出山姆也嘗試提升商品整體的利潤空間,即使這些做法已經影響山姆商品的獨特性和品控優勢。
之所以如此,除了山姆中國面臨內部增長壓力之外,外部競爭愈發激烈,也在倒逼山姆調整戰略。
外來者如美國同類型的會員制零售巨頭Costco正加速佈局中國市場,憑藉“差異化選品+奢侈品引流”快速擴張;來自德國的奧樂齊,其核心優勢也建立在品控和極致的性價比之上,有着“窮鬼超市”之稱的它,目前已做出數百款9.9元的單品。而其極致的低價在於小包裝,而非犧牲產品品質,比如奧樂齊上架的一款對標山姆的瑞士捲,一盒只有四個。隨着獨居、小家庭羣體增長,這樣的商品結構甚至更符合當下的市場需求。
圖源:小紅書用戶@薛青分享
此外,在國內市場,盒馬等新零售品牌持續發力,憑藉品質+服務走紅的胖東來也在刷新消費者的認知。
在這樣的環境下,山姆的品控優勢已經很難再與同類商超拉開太大差距,同時,山姆的“會員專屬”,也很快會在市面上找到同款。比如,2024年,山姆推出的草莓盒子蛋糕成爲爆品,售價109.9元,但很快,盒馬便上線了分量相對更小的同款產品,售價僅59.9元,據媒體報道,後者累計銷售額破億。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截至目前,山姆已經主動下調了30多個高頻SKU的長期售價,覆蓋牛肉卷、烘焙、三文魚等多個品類。甚至,此次山姆下架多款爆品引發輿論關注之後,“1號會員店”已經開始在小紅書上發出徵集,準備於近期上架同款產品,並註明“M廠原廠直供”。
圖源:小紅書截圖
由此可見,內憂外患之下,山姆的核心優勢本就受到一定衝擊。在這樣的競爭局面下,山姆繼續快速擴張,並主動上線本土的大衆化產品糊弄消費者,無疑是自斷一臂,加速消解其優勢。若用戶信任不再,被背刺的中產們因此而調頭,山姆此次轉舵就更加得不償失了。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