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財華社
今年3月12日(當地時間),英特爾(INTC.US)宣佈,前董事會成員陳立武(Lip-BuTan)被董事會任命爲公司首席執行官,決議自3月18日起正式生效。
陳立武擔任CEO被一些投資者譽爲是英特爾等來了自己的“天命人”,而這則消息也導致英特爾的股價迎來飆升,表明了資本市場的看好之意。
7月24日美股盤後,英特爾交出了陳立武上任後的首份“成績單”——2025財年第二季度業績報告。
具體來看,2025財年第二季度,英特爾錄得營收128.6億美元,稍高於去年同期,超出分析師預期的119億美元。
分業務來看,二季度,客戶端計算(CCG)業務收入爲78.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81.4億美元有所下降,但超出市場預期;備受關注的數據中心和AI(DCAI)業務在季度內實現收入39.4億美元,好於上年同期的38.05億美元,更關鍵的是經營利潤達到6.3億美元,遠高於上年同期的2.4億美元,同樣超出市場預期。
不過,芯片代工(Intel Foundry)業務的收入從上年同期的42.8億美元增至44.2億美元的同時,其經營虧損也從上年同期的28.0億美元增至31.7億美元,嚴重影響了整體業績表現。
而在利潤端,第二季度,英特爾的淨虧損達30.2億美元,同比擴大近83%,虧損情況不容樂觀。
關於第三季度的業績展望,英特爾在公告中稱,季度營收預期在126億美元至136億美元區間,中值高於預期;GAAP毛利率預期爲34.1%;GAAP下,預期歸屬於英特爾的每股收益爲-0.24美元。
英特爾CEO陳立武表示:“過去幾年,公司投資過多,投資過快,而需求不足,在此過程中,我們的工廠佈局變得不必要地分散,利用率也不足。不會再有空頭支票。每項投資都必須具有經濟效益。”
陳立武徹底否定了前任“建好就會有人來”的激進擴張策略,採取多重措施削減成本,包括取消德國和波蘭的建廠項目,放緩俄亥俄州工廠進度,未來對14A等先進製程的投資將嚴格取決於“已確認的客戶訂單”。
此外,英特爾還計劃在年底前將員工總數從第二季度末的水平再削減超過20%,降至7.5萬人。目標是在2025年將運營費用削減至170億美元。
總的來看,陳立武上任後的首份“成績單”有一些亮點,但同時也有許多令投資者不那麼滿意的地方。
而在盤後,英特爾的股價也一度跌近5%,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資本市場的態度。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以來,包括英偉達(NVDA.US)、微軟(MSFT.US)、臺積電(TSM.US)、博通(AVGO.US)等科技股再度迎來大幅飆升,英偉達已經漲破4萬億美元,而英特爾的股價仍在低位徘徊,表現相當弱勢。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