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斯汀“狂奔” 漢堡賽道加速洗牌

貝果財經
07-26

轉自:中國經營報

中經記者 黎竹 孫吉正 北京報道

近段時間,塔斯汀發生重大股權變動,被一家成立於今年2月的香港公司Tasting (HK) Holdings Limited接手全部股權。6月上旬,塔斯汀註冊資本從約103萬元驟增至1.19億元,增幅達11323%。

在多個餐飲企業集體赴港IPO的背景下,股權變動和增加註冊資本都被視爲品牌正在籌備上市的信號。中國副食流通協會飲品分會祕書長王海寧認爲,塔斯汀新增了股東,企業類型也發生變更,隨後香港公司接手全部股權,原股東集體退出,該香港公司由註冊在開曼羣島的公司全資持有,這與企業爲上市搭建紅籌架構的“兩步走”流程相似。而且塔斯汀曾表示未來5年爭取上市,目前已接近承諾時間節點,所以很可能是在爲上市做準備。

就上述動作的目的以及未來佈局等事宜,《中國經營報》記者向塔斯汀方面求證。截至發稿,塔斯汀尚未回應。但根據窄門餐眼數據,截至6月11日,塔斯汀有9600家在營門店,已接近“萬店規模”,超過麥當勞,成爲門店數量全國第三的連鎖漢堡品牌,前兩名分別是華萊士與肯德基。

縣城包圍城市

2021年,塔斯汀方面就曾公開表示,公司有計劃在5年內上市。

自從門店打出“中國漢堡”口號以來,塔斯汀急速擴張。根據窄門餐眼數據,2022—2024年,塔斯汀的開店數分別爲2315、3769和2338家。

這種類似新茶飲的快速增長模式也吸引了不少投資機構的目光,在2021年11月,其曾獲得不惑創投、源碼資本投資的首輪融資。2023年,塔斯汀涉及“約70億元估值第二輪融資,投資方爲紅杉資本、老股東源碼資本”的傳聞,並稱吸引上百家投資機構湧入接觸。隨後塔斯汀很快對外否認了新一輪的融資消息。

直至最近塔斯汀的股權發生變動,香港公司Tasting (HK) Holdings Limited接手全部股權,原股東福建兆乘塔餐飲管理合夥企業、塔斯汀的創始人魏友純、福州高新區聚堡塔餐飲管理合夥企業、福建齊凌塔餐飲管理合夥企業和YAHUIHU集體退出。

記者注意到,YAHUIHU在今年6月7日纔剛剛成爲塔斯汀的股東;而Tasting (HK) Holdings Limited註冊於今年2月,魏友純(WEI, YOUCHUN)爲公司唯一董事,公司由註冊在開曼羣島的TASITING HOLDINGS LIMITED全資持有。針對香港公司接手股權一事,塔斯汀未對記者做出回應。

特許經營專家李維華則認爲,上市能夠提升企業價值並實現升值,同時使企業更加規範和穩定。塔斯汀在市場中經過多年深耕,具備一定規模,加上目前港股對餐飲企業尤其是新式茶飲品牌的開放,給了塔斯汀的投資者上市的信心。他表示:“如果塔斯汀在此時上市,既是符合經濟週期的選擇,也是抓住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

中式快餐的品牌化並不是新的敘事。據瞭解,此前虎頭軍煎餅、西少爺肉夾饃等都是投資者眼中的明星項目。上述品牌通常從一線城市起步,在一線城市擴張,和喜茶、奈雪和麥當勞相似,屬於“高舉高打”的戰略。然而,塔斯汀卻不一樣,在業內人士看來,其路徑和沃爾瑪、蜜雪冰城相似,屬於“縣城包圍城市”的打法。

據悉,魏友純曾是華萊士加盟商,在2011—2013年陸續開了7家華萊士門店。可以說,塔斯汀很大程度受到了華萊士的影響,同樣價格低廉、依賴加盟商、主攻下沉市場。

對此,李維華指出,塔斯汀採取了“農村包圍城市,先下沉再上揚”的戰略。它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漢堡這個品類,特別是在中國市場,塔斯汀提供的中式漢堡符合當地消費者的口味,同時對比一線市場的競爭,選擇了先進入下沉市場,避開了與麥當勞、肯德基等巨頭的直接競爭。但這個戰略在一線市場的複製並不一定能成功。

李維華提到:“華萊士和德克士也曾採用相似戰略,從下沉市場起步,但在一線市場未能成功。一線市場的競爭極爲激烈,巨頭們如麥當勞、肯德基等不僅具備強大的品牌影響力,還在產品研發、營銷策略、數字化等方面具備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與三年前的高速增長相比,今年以來,塔斯汀的擴張腳步顯著放緩,截至6月,新開門店數量828家,與去年同期相比近乎腰斬。窄門餐眼數據顯示,目前塔斯汀位於一線、新一線城市的門店比例近30%。

行業競爭激烈

在業內看來,塔斯汀能夠急速狂飆的優勢在於性價比和中式漢堡帶來的差異化。近兩年,整個餐飲行業掀起了多輪價格戰,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商場中的平價簡餐更受歡迎,這也推動了米村拌飯等品牌的崛起,同時國內市場也關掉了不少定位高端的餐飲品牌。

王海寧表示,消費者對中式餐飲的認同和對性價比的追求,爲中式漢堡提供了市場空間,其符合中國人口味,具有本土化優勢,市場需求有望持續增長。但大量投資者和連鎖餐飲品牌入局,使賽道陷入內卷,價格戰頻繁,部分品牌後繼乏力。

從快餐行業的發展來看,馬太效應在加劇,部分漢堡品牌在中國市場遭遇困境,門店數量逐漸減少。此前有多位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帖稱,漢堡王位於福建福州、漳州等地門店相繼關閉。綜合數據顯示,漢堡王中國2023年計劃新增200家門店未能達成。公司年報顯示,2024年漢堡王中國的門店數量減少至1474家,相較於前一年淨減少113家。

記者還注意到,近年來國內市場出現了一些Shake Shack、Five Guys等高端漢堡品牌,在最初加速拓店後卻遭遇了閉店。去年,Shake Shack廣州太古匯門店關閉,引發市場熱議。後續品牌回應是針對廣州市場選址優化的一項常規操作,未來也會尋求合適的機會繼續佈局廣州。

在消費者的新鮮感過去之後,隨着市場競爭的加劇,如何提升復購率、爲消費者持續創造價值,是這些品牌需要思考的方向。對於未來的門店拓展,部分品牌表示,雖然對當下國內的漢堡市場感興趣,但在拓店時也會採取保守策略,更注重開店的質量,確保新店能夠爲消費者提供物有所值的產品與服務,而非單純追求數量的增長。

價格戰自然也波及漢堡賽道。從性價比來看,在2022年單價均10+元的塔斯汀,被視作“平價漢堡”的代表,但在2024年,麥當勞、肯德基等巨頭紛紛加入“性價比大軍”,9.9元也能買到其單品。

同時,塔斯汀中式漢堡的護城河正逐漸被巨頭和模仿者填平。比如肯德基直接推出同樣以手擀爲特色的“餅漢堡”,攻搶中國漢堡的市場。此外,社交平臺上,幾乎每一個詢問是否要加盟塔斯汀的帖子下,都會有一個名叫“塔詩汀”的品牌賬號留言“看看我”,該賬號稱自己的加盟費只需要20多萬元,用料、工藝都與塔斯汀一脈相承。記者點進去查看,其門店的設計與塔斯汀高度相似。據消費者反饋,塔樂汀、楚鄭、林堡堡、燃熊等品牌的產品都與塔斯汀類似。

此前,下沉市場給予了塔斯汀極大的成長空間,但現在巨頭也開始往下沉市場拓店,搶佔市場。財報顯示,2024年肯德基中國市場淨新增門店創歷史新高,達到1352家,截至2024年年底,肯德基中國市場門店數量已達到11648家。另一巨頭,麥當勞2023年在鄉鎮、城郊市場的開店率均達25%,截至2024年年底,其中國門店數量爲6820家,同比淨增長917家,2025年在中國開店繼續提速,目標直指新開1000家門店。

從新消費行業的多個案例來看,自有供應鏈是超大規模連鎖品牌的賺錢密碼。

然而,塔斯汀在急速擴張後卻頻繁陷入“食安與服務”爭議。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爲,塔斯汀在擴張速度過快的同時,面臨着供應鏈管理和食品安全的挑戰。未來要成功上市,必須加強內部管理,尤其是食品安全保障機制的建設。

“食品安全的疏忽反映出管理理念問題。如果老闆不重視食品安全,員工自然不會把它放在首位。因此,要通過嚴格的考覈機制,把食品安全納入每個員工的重要KPI,以此強化其管理水平和員工責任感。塔斯汀應該在整個供應鏈建設方面下功夫,屢屢跨過食品安全紅線肯定不行。”朱丹蓬提醒。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