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號外工作室
A股果鏈龍頭要去港股上市了!
7月23日晚,這家市值2753億元的“果鏈龍頭”立訊精密連發36份公告,正式啓動“A+H”雙資本平臺戰略。公告顯示,公司計劃發行不超過總股本5%的H股,募資逾10億美元投向全球產能擴張和技術研發。
衝刺港股資本市場,站在決策中心的是54歲的董事長王來春——一位從富士康流水線女工逆襲爲潮汕女首富的傳奇人物。她正試圖通過香港這個跳板,讓立訊精密擺脫“蘋果代工廠”的標籤,蛻變爲橫跨消費電子、汽車、通信的全球科技巨頭。
1、草根逆襲,一部製造業的傳奇史詩
1967年出生於廣東汕頭的王來春,人生開局近乎“天崩”。初中輟學務農,21歲揣着借來的路費擠進深圳富士康的招工隊伍,成爲首批150名女工之一。在悶熱的車間裏,她每晚蜷縮在16人通鋪上,卻堅持記錄郭臺銘的管理語錄。十年間,她從焊點工晉升爲課長——當時大陸員工在富士康的最高職級。
命運的轉折發生在1999年。32歲的王來春在郭臺銘胞弟郭臺強的鼓勵下辭職創業,與哥哥王來勝湊錢買下香港立訊股權。最初的小作坊只能承接富士康的外溢訂單,早期超50%營收依賴富士康訂單,被同行戲稱爲“小富士康”。
而真正讓立訊精密騰飛始於資本與戰略的精準結合。2008年金融危機後,立訊精密主動“去富士康化”,轉向自主品牌連接器研發。2010年立訊精密在深交所上市,首日市值僅60億,卻爲後續併購儲備彈藥。
立訊精密的成長史堪稱一部併購教科書,累計募資1164億元支撐其戰略佈局。2011年立訊精密5.8億收購崑山聯滔,切入蘋果供應鏈,拿到iPad連接線訂單。2016年立訊精密10億拿下蘇州美特:借AirPods代工躍升“果鏈三巨頭”。2020年,立訊精密再次出手拿下緯創崑山工廠,由此躋身iPhone第二大代工廠。
十四年的創業史中,王來春將一家連接器小廠打造成橫跨12國的製造帝國。2024年公司營收達2687.95億元,相當於每天入賬7.4億,淨利潤以22%增速突破133億元。流水線上的打工妹,就此登頂潮汕女首富寶座。
2、蘋果依賴症,高速增長下的暗礁
然而,立訊精密耀眼業績的背後,始終未能擺脫“蘋果魔咒”。
財報顯示,2024年蘋果貢獻了立訊精密1901.39億元營收,佔比70.74%,而第二大客戶貢獻驟降至2.28%。這種深度綁定在帶來穩定訂單的同時,也埋下三重風險。
技術話語權失衡。當蘋果要求AirPods Pro良率從70%提至90%,立訊精密工程師曾連續三個月睡在車間。儘管最終達標,但研發主導權始終握在庫比蒂諾手中。
利潤空間擠壓。2023年蘋果要求代工廠降價15%,立訊精密毛利率應聲跌破10%。相比之下,汽車電子業務毛利率達21.3%,卻僅佔總營收5.12%。
地緣政治風險。立訊精密印度工廠因“安全審查”停產兩週,導致iPhone 16數據線交付延遲,單日賠償金高達300萬元。
爲了擺脫枷鎖,王來春啓動 “三個五年計劃” :到2030年將消費電子佔比降至50%以下,汽車與通信業務提升至30%。這場轉型的彈藥,正來自香港資本市場。
而在汽車電子業務上,2024年立訊精密以41億收購德國萊尼公司(全球第四大汽車線束商),切入奔馳、寶馬供應鏈,汽車業務三年增速超45%,2024年營收達到了137.6億。但是,併購的結果是萊尼整合需3-5年,當前汽車營收佔比僅5%,距“十年內成爲全球Tier1”目標差距顯著。
此外,還有通信業務上,立訊精密併購匯聚科技拓展數據中心高速連接器,2023年營收145億,同比增長13%。
這些年中,立訊精密依賴蘋果供應鏈,哪怕是拿下iPhone 16全系機型、Apple Watch Ultra 2訂單,但蘋果供應鏈“高營收、低毛利”的痼疾未解。
尤其是,從2018-2023年毛利率不斷下降,自由現金流常年爲負,依賴融資維持擴張。爲了降低對蘋果的依賴,立訊精密也在各方面進行突圍,包括併購聞泰科技ODM業務,目標3年內達到行業領先水平,降低蘋果波動影響。
3、女首富的野望,全球化3.0的生死時速
此次港股IPO,立訊精密的董事會公告明確列出H股募資四大用途:30%擴產升級、25%技術研發、20%產業鏈併購、剩餘補充流動資金。這背後是立訊精密對全球產業鏈重構的精準卡位。
而在香港上市,可規避A股再融資限制。港股平臺利於引入國際戰投,優化股權結構,對沖客戶集中風險(蘋果依賴度超70%)。參照藍思科技H股募資98億港元的案例,立訊精密有望獲得更靈活的外幣融資渠道,支撐越南、墨西哥基地建設。
此外,立訊精密計劃推出港股股權激勵計劃,對標臺積電的全球人才庫。德國萊尼併購後,已有3位汽車電子專家因期權激勵留任。2024年耗資41億收購德國萊尼後,立訊精密資產負債率升至63.7%,港股募資可置換高息貸款。
對於立訊精密來說,第二曲線已經是箭在弦上,包括汽車業務和AI。如今,在持有80%全球車企線束供應資格後,其自研毫米波雷達良率突破92%,成本比博世低15%,有望獲得全球汽車廠商的青睞。
更重要的是機器人產業。2025年7月,總投資50億元的立訊機器人常熟基地開工,引入AI視覺識別與高精密傳動技術。這裏生產的六軸工業機器人已用於自家iPhone組裝線,良率提升3個百分點。王來春的目標很明確:三年內將自動化方案打造成百億級業務。
從汕頭農村到執掌3000億帝國,王來春以“富士康學徒”身份書寫了中國製造的逆襲神話。而立訊精密赴港上市,不僅是資本佈局的升級,更標誌着中國代工巨頭向技術驅動型全球企業的蛻變。其能否在蘋果光環外,真正建立起汽車、通信、機器人的“三駕馬車”,將決定下一個十年的成敗.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