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舉牌次數創近四年新高 高股息、科技股受追捧

中國經營網
07-26

保險資金在資本市場展現出高度的配置熱情。

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佈的數據,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人身險行業持倉的股票市值達2.65萬億元,較2024年年末增加3775億元,增幅爲16.65%;股票配比爲8.43%,較2024年年末提升0.86個百分點。

《中國經營報》記者據公告統計,截至目前,2025年保險資金舉牌次數已達21次,超過2024年全年,創近四年新高。其中,平安人壽舉牌7次,長城人壽舉牌3次,新華保險、瑞衆人壽、中郵人壽各舉牌2次,中國人壽、泰康人壽、陽光人壽、信泰人壽、利安人壽各舉牌1次。

此前,多家大型險企均表示,2025年將適度提高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業內人士表示,在長期低利率環境下,權益投資對提升收益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隨着一系列政策打通“長錢長投”入市堵點以及保險負債端持續轉型,保險資金權益資產配置空間有望進一步打開。

保險資金密集舉牌

保險機構舉牌上市公司股票,是指保險機構持有或者與其關聯方及一致行動人共同持有一家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的5%,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在3日內應通知該上市公司並予以公告。

記者根據公告統計,7月保險資金已4次舉牌,部分保險機構權益投資比例持續上升。

7月1日,利安人壽買入110萬股江南水務(601199.SH)後,共計持有江南水務股票4699.54萬股,佔該上市公司總股本的比例升至5.03%。以7月1日當日江南水務股票收盤價5.3元/股爲基準,利安人壽持有江南水務股票市值爲2.49億元。截至今年5月31日,利安人壽的權益類資產賬面餘額爲205.6億元,占上季度末總資產的比例爲16.29%。

7月3日,信泰人壽通過二級市場買入69.09萬股華菱鋼鐵(000932.SZ)後,共計持有華菱鋼鐵3.45億股,佔該上市公司總股本的比例升至5%。以7月3日華菱鋼鐵股票收盤價4.91元/股爲基準,信泰人壽持有華菱鋼鐵的賬面餘額爲16.96億元。截至今年6月30日,信泰人壽的權益類資產賬面餘額爲565.78億元,佔一季度末總資產的比例爲19.07%。

7月4日,中郵人壽買入72.6萬股綠色動力環保(1330.HK) H股股票,其直接持有綠色動力環保H股股票爲2051萬股,佔其H股股本比例的5.0722%。

7月9日,泰康人壽以基石投資者身份參與峯岹科技(1304.HK)首次公開發行。泰康人壽通過受託人泰康資產管理的賬戶出資2500萬美元進行認購,佔峯岹科技已發行H股總數的8.69%,觸發舉牌。作爲國內電機驅動芯片龍頭企業,峯岹科技在2022年登陸A股後,於2025年7月9日完成“A+H”雙重上市。

記者統計發現,今年前6月,保險機構舉牌標的包括郵儲銀行(601658.SH)、招商銀行(600036.SH)、農業銀行(601288.SH)、杭州銀行(600926.SH)、中信銀行(601998.SH)、北京控股(0392.HK)、電投產融(000958.SZ)、東航物流(601156.SH)、中國儒意(0136.HK)、中國水務(0855.HK)、江南水務(601199.SH)、華菱鋼鐵(000932.SZ)、岹峯科技(688279.SH)、秦港股份(601326.SH)、大唐新能源(1798.HK)和中國神華(601088.SH)。從投資標的所處行業來看,銀行股被舉牌次數最多,其次是公用事業、能源、科技等行業。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薛洪言撰文指出,保險資金密集舉牌,釋放出多重市場信號:一是保險資金從短期博弈轉向“長錢長投”,成爲資本市場“穩定器”,推動投資者結構優化;二是高股息、低波動的核心資產價值獲認可,市場從“重成長、輕價值”向價值投資轉型;三是政策引導與資金配置形成共振,增強市場對低估值藍籌板塊的信心,定價機制更趨理性。

薛洪言進一步認爲,保險資金舉牌增加將對A股產生多維度影響。在估值方面,將推動高股息、低波動的“老經濟”板塊估值修復,如銀行板塊估值明顯提升,“股息率”與“淨利潤增速”共同成爲核心估值指標,市場定價更趨理性;在公司治理層面,保險資金從財務投資轉向“財務投資+戰略賦能”,通過派駐董事、參與戰略決策等方式可推動上市公司深化主業;在行業競爭格局上,高股息資產的集中配置可能加劇行業內優質企業的競爭優勢,引導資源向頭部企業聚集。

高度關注高股息、科技類板塊

近段時間以來,多項政策舉措相繼落地,亦進一步打開了保險資金入市空間。

2025年7月11日,財政部下發《關於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進一步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週期考覈的通知》(財金〔2025〕62號)(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國有商業保險公司全面建立“三年以上長週期考覈機制”,並將“五年週期指標”納入考覈體系。

根據財政部《商業保險公司績效評價辦法》,商業保險公司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中經營效益的考覈佔比爲25%,主要分爲3大指標:(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淨資產收益率分紅上繳比例,分別佔比10%、8%、7%。而此次《通知》對其中將“淨資產收益率”“資本保值增值率”兩大關鍵指標的評價方式進行了調整,將三年、五年的長週期考覈權重提升至70%,給予了險資更寬鬆的“長週期考覈”。

中國人壽集團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通知》有利於更好引導國有保險資金充分發揮長期資本和耐心資本優勢,認真踐行價值投資和穩健投資理念,積極提高權益類投資佔比,推動資產投資與保險負債更爲匹配的同時,增加資本市場中長期資金供給,助力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通知》規定更加契合保險尤其是壽險的經營屬性,從跨週期視角,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對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的評價體系,降低短期經營波動對績效評價結果的影響,能夠更爲客觀地評價國有保險公司經營結果和風險水平,將有力推動其長期穩健經營和可持續健康發展。”中國人壽集團相關負責人進一步認爲。

在長週期考覈機制下,保險資金更傾向於將高股息與科技類股票進行組合配置:高股息資產提供防禦性收益,科技成長資產貢獻彈性收益。這種策略既符合保險資金的審慎性原則,又能在經濟轉型中捕捉結構性機會。

以股息穩定的銀行板塊爲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險資持有銀行股市值合計約2658億元,居各行業首位。多家保險機構目前仍在持續增持優質銀行股。截至7月22日,平安人壽、新華保險、瑞衆人壽等在A股、H股頻繁“掃貨”銀行股,加倉次數超過百次,10次觸發舉牌。長期資金進入銀行股後,推動該板塊股價上漲。

東莞證券非銀研報分析認爲,資金向銀行板塊遷移的邏輯仍爲確定性稀缺時代對相對安全邊際的追逐,只要低利率環境和“資產荒”的核心矛盾未發生根本性扭轉,保險資金、被動資金以及公募基金等增量資金對高股息、低估值的銀行股的配置需求就會持續存在。

與此同時,高科技板塊也是保險資金佈局的重點領域,如人工智能、半導體等科技成長板塊,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今年,相關部門陸續發佈多項政策鼓勵險資加大對科技的支持力度,如將保險公司對單隻創業投資基金的出資上限由20%上調至30%,允許保險資金通過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及其附屬基金間接投資未上市科技企業。

此外,險資的調研舉動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其權益佈局傾向。根據Wind數據,截至7月16日,共有超190家保險機構對超1400家A股上市公司進行了9800餘次調研,頻率和覆蓋面均顯著高於往年同期水平。其中,銀行、電力等高股息行業成爲險資調研的高頻對象,寧波銀行江蘇銀行、杭州銀行、太陽能長江電力等公司均被險資多次調研。同時,保險資金對科技類板塊的關注度較高,調研次數佔總調研次數的60%以上,工業機械、電子元件、半導體、應用軟件、電氣部件與設備等成爲密集關注的領域。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