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國內人形機器人最大規模集中亮相,超150臺“天團”登上WAIC

上觀新聞
昨天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又見證歷史了。超150臺人形機器人同臺“出道”,這是國內人形機器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亮相。

  7月25日,記者提前探館發現,在超過7萬平方米展館內,具身智能和智能終端等“硬核產品”佔比越來越重,成爲今年大會一大亮點。

H3展館內各類機器人競相登臺亮相戚穎璞攝

展館一角:工程師們正在調試機器人戚穎璞攝

從大會首秀到全球首發

  人形機器人是未來通用人工智能最有希望應用的物理形態,也是這兩年國際科技領域競爭的熱點,國內明星企業競相湧現。

  展館現場,工程師們正緊鑼密鼓地對機器人、智能終端設備進行調試與演示,場面頗爲壯觀。在H3展館,上海智元機器人、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兩大明星企業展臺緊緊相鄰,同臺競技。

  首次亮相大會的“天工Ultra”的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吸引不少工程師駐足。今年4月,“天工Ultra”奪得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冠軍,刷新世界紀錄。“機器人能夠長距離奔跑並在複雜路況下保持平衡,關鍵在於軟硬件高度耦合,這需要具身大小腦高度協同。”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品牌負責人魏嘉星說。

“天工Ultra”奪得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冠軍戚穎璞攝

  首次登上盛會的靈犀X2也是一個明星。今年初,智元機器人發佈的一段官方演示視頻在網絡上熱傳。靈犀X2雖然身形纖小,卻有“社交悍匪”之稱。它不僅掌握走、跑、跳、騎自行車、負重深蹲等高難度運動技能,還搭載多模態交互大模型,讓它具備了毫秒級的交互反應能力,並可根據人類的面部表情和語音語調精準判斷情感狀態,做出相應回應,甚至能展示“偷看”“撓癢”等擬人化表現。

  不過,靈犀X2也只是展臺機器人“羣星”當中的一抹“星光”。展臺負責人許楠告訴記者,在本次大會上,智元300平方米展臺將全面展示自研的機器人“天團”,包括遠征A2、精靈G1等最新產品。

正在測試中的靈犀X2 戚穎璞攝

  端到端的VLA模型,可模擬人類“看—想—動”的連續過程,直接將大腦信號轉化爲機器人動作。這一前沿領域正吸引全球科技公司加大投入與迭代。北京銀河通用機器人展臺“C”位出現了一款零售抓取VLA模型,在隨機擺放貨品的貨架前,機器人按照工作人員的指令,成功挑選出自己需要的貨品。“傳統機器人抓取是通過編程和設定規則來實現,要把物品放置固定位置。而基於VLA模型的機器人,是通過‘眼睛’(即可識別探頭)先‘看’,然後實時規劃路線,確定隨機擺放物品的貨架,甚至可以抓取滷蛋等柔軟物體。”公司聯合創始人傅強表示,這一技術目前處於全球領先狀態。

搭載VLA模型的機器人正在挑選隨機擺放的貨品戚穎璞攝

  目前,國內一批機器人企業已經走在全球前沿。國內首個實現電力巡檢四足機器人——杭州雲深處科技的全新輪足機器人將在大會上進行全球首次公開亮相。全球具身智能領域的領軍企業擎朗智能的雙足人形具身服務機器人XMAN新品也將進行全球首秀。

  深圳賽博格機器人推出中國首款重載機器人賽博格Cyborg-R01,將在大會期間進行全球首發。《2024世界機器人報告》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重載機器人市場長期被日本、德國巨頭壟斷,兩者合計佔全球高負載機型(超500千克)市場份額的65%。該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賽博格首秀重載機器人的自主化率超90%,結合航天級拓撲優化、仿生協同控制技術,讓機身結構減重62.5%的同時,實現單機20千克負載、故障率低於0.1%的性能突破,其技術路徑有望爲國產機器人產業鏈補上關鍵一環。

AI硬件飛入尋常百姓家

  到今年的人工智能大會上觀展,會發現智能世界正在向普通人緩緩開放。而AI+終端,就是“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關鍵一環。

  受益於國內開源生態的持續影響,以智能眼鏡、AI電腦、AI手機爲代表的AI硬件正快速走向市場,成爲AI應用的新風口。其中一個不得不提的AI+終端,一定是智能眼鏡。

  在本屆人工智能大會的展臺,智能眼鏡廠商XREAL、Halliday、Rokid、李未可集體秀出亮點產品。

  Rokid這次帶來了最新產品Rokid Glasses,乍看上去和普通眼鏡沒有太大區別。這裏面蘊含着Rokid的“巧思”,通過一體化結構佈局,將主板、電池等核心組件巧妙嵌入纖薄框架,讓外觀設計儘可能接近傳統眼鏡。

  真正戴上之後,眼前別有洞天。Rokid Glasses集成AI助手,可完成物體識別、AI問答、實時翻譯、實時導航等任務。

  比如,Rokid Glasses眼鏡已經實現了滾動提詞功能。提前輸入提詞文本,戴上眼鏡後,就可以實現用戶讀到哪兒,提詞器滾動到哪的效果;又如,Rokid Glasses還與支付寶合作開發了“看一下”支付功能,用戶可以設置眼鏡支付的最高額度爲1000元/天。

  此外,Rokid Glasses具備導航功能,用戶發出指令,如“幫我導航到最近的咖啡館”,屏幕上會出現距離目的地仍需多少公里、仍需多久到達目的地、方向箭頭等導航提示。

  看似普通的透明鏡片之所以能夠顯示如此多的信息,“祕密武器”是一種叫作衍射光波導的技術。展臺工作人員表示,這種技術可以類比爲一種“投影儀”,通過光波在透明鏡片上呈現清晰細膩的虛擬界面。這樣一來,用戶既可專注虛擬信息,又不影響現實視野,實現信息疊加顯示的無縫融合。

  在H3展館,李未可科技也帶了今年最新發布的三款智能眼鏡。據悉,這三款智能眼鏡均擁有AI隨時譯、AI隨身記、AI隨地遊及AI隨心聽四大原生AI功能。

  其中,AI 翻譯系統支持近180種語言,覆蓋了英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幾大語系的不同國家語言口音,同時精耕小語種,如越南語、印尼語等,覆蓋到“一帶一路”沿線、中東等重點國家的語言需求。

  AI隨身記則針對商務人羣的需求,不僅能隨時記錄會談、大會內容並生成紀要,同時能實現手機、電腦的多端同步編輯導出等功能。

  不難發現,藉助AI能力,目前智能眼鏡的應用場景主要集中在翻譯、AI 問答、識圖等方面。

  除了眼鏡,AI硬件的延展範圍其實非常廣。中國信通院預計,到2027年,市面上50%手機、80%電腦、60%平板電腦和30%電視都將成爲AI硬件。在人工智能大會的展臺,也能夠看到這些趨勢。

  家庭是AI應用的重要目標,阿里巴巴在本次大會上展出“天貓精靈全屋智能”,以通義大模型爲基座,構建了一套空間智能體系,相當於爲每個家庭配備一個AI助手。這個“助手”能夠全面理解戶型結構、設備狀態和家人偏好等情況,結合行業專家知識庫,提供更自然、有感情的AI服務,讓家人隨心說、隨意控。

  阿里巴巴工作人員介紹稱,如果不想在鬧鐘的催促中起牀,可以設置“自然光晨起喚醒”,早上到點後,窗簾就會自動打開,可以在晨光中鬆弛地醒來,天貓精靈還會第一時間彙報昨晚的睡眠質量。從白天到黑夜,從喫飯到睡覺,家裏的燈光會因場景而變,比如跳舞時智能燈可以追光,做到“燈隨人動”。

  據悉,天貓精靈全屋智能目前已有上百種基礎模板,涵蓋睡眠、健康、影音、信息及服務等場景,加速AI走進千家萬戶。

  聯想科大訊飛、六聯智能等還將重磅展出AIPC教育終端。

  中興通訊攜全系列多形態AI終端重磅亮相。在智能手機領域,中興通訊終端業務構建起包含星雲、豆包、DeepSeek等在內的AI多專家智囊團,讓手機自動選擇最合適的專家來解決問題,帶來精準、高效、安全的AI體驗;在雲電腦領域,中興通訊推出了二合一雲PAD、二合一雲筆電,這兩款產品均具備本地/雲端雙模式,既是Android,也是Windows,實現了一臺設備,兩種形態。

具身智能走向商用落地

  本屆大會上,智元把工廠流水線搬上了展臺。機器人一邊識別掃碼一邊分揀,動作精準流暢,高效地完成物料分類,整套流程行雲流水。“工業場景是我們重要的展示部分,在本次大會上,智元將和合作伙伴德馬科技聯合直播全球首個端到端具身機器人物流作業。”許楠說。

  AI+硬件技術的進步,疊加資本等要素賦能,具身智能產業正從實驗室、演示場,逐漸走向商用落地,席捲工業、醫療等場景。目前,智元機器人已經小批量走上生產線,與此同時,不少製造行業領頭羊,也在結合自身優勢推出相關機器人,賦能企業生產。

  中國寶武寶信軟件展臺工作人員介紹,自主研發的圖靈人形機器人,具備41自由度和高度擬人的平臺特性,已實現全身控制、運動規劃與識別等技術突破,具備平衡行走、精準操作、自主決策等關鍵能力,有極強技術轉化價值。轉爐爐後取送樣人形機器人,是針對鋼廠轉爐爐後高危高粉塵高強度的典型“3D”崗位設計的,可自主完成取樣、裝樣、送樣任務,助力鋼鐵企業提升智能智造水平,實現人員本質安全。

  此次亮相“WAIC裏技能大舞臺”的雙臂機器人“靈柯”來自上海電氣。它不是簡單替代人力,而是藉由雙臂協同、柔順力控等技術,幫助工人擺脫重複性、高強度勞動。在展示現場,機器人通過高精度力控和智能路徑規劃,高效完成了大型構件局部區域的作業,其模塊化設計支持快速切換打磨、探傷等工具,效率較傳統人工提升5倍以上。

  其核心競爭力就在於,基於數據智能終端的“數據-模型-部署”閉環技術。該技術以業務數據爲起點,通過清洗標註、模型訓練、落地應用及反饋優化形成完整鏈路。例如,在打磨任務中,機器人實時採集力反饋與視覺數據,在虛擬訓練場進行模型訓練,並將優化策略部署至終端設備,實現“採集-分析-再部署”的閉環循環,提升作業精度與適應性,持續的數據循環與模型迭代驅動機器人從“被動執行”向“主動進化”躍遷。

某展臺上的工業流水線展示戚穎璞攝

  香港貿發局連續第三年參與此次盛會,聯合香港數碼港、香港科技園公司,組織18家香港人工智能企業參展,設立“香港館”,展商數量再創新高。

  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新中心,帶來全球首個用於微創神經外科手術的柔性機器人系統“MicroNeuro”,它可以應對脆弱腦組織與狹小空間進行手術的挑戰,突破人類外科手術限制。數字王國企業集團展示了由AI人工智能驅動的影像創作方案“漢堡”,以及一站式AI影像創作平臺“AI DOMAIN”,協助創作者爲網上平臺量身製作高質量短片。數字王國已在香港設立最先進的研發中心,推動娛樂產業及跨行業的創新發展。

香港館展臺

香港館展臺

(文章來源:上觀新聞)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