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31日刊發文章《高科技之光照亮中國製造未來——東陽光集團高質量發展啓示錄》。文章稱,珠江潮湧,嶺南風勁。盛夏時節的粵港澳大灣區江山如畫、萬物蓬勃,處處迸發着生機和活力。
今年8月,深圳東陽光集團旗下東陽光藥(06887)將登陸港股。此前,集團已有兩家上市公司東陽光(600673.SH)和東陽光長江藥業(01558),此次東陽光藥吸收合併東陽光長江藥業上市,標誌着中國創新藥迎來新銳力量,也意味着東陽光集團邁入全新發展階段,向着更高目標邁進。
成立28年來,東陽光集團從零起步,一路披荊斬棘,憑藉自主創新、追求國際一流的精神,推出多個全球市佔率第一的重磅產品;產業版圖橫跨電子新材料、生物醫藥、健康養生三大產業;在資本市場成功培育出兩家百億級上市公司……
回首來路,這家擁有3萬多名員工、800餘億元資產的民營企業,翻過千重山,踏過萬道河。發展中既有風平浪靜,也有驚濤駭浪;既有大江奔流,也有亂雲飛渡。但它始終與中國製造的脈搏共同跳動,創造出衆多奇蹟。
從打破壟斷到跨界拓局 擘畫三大產業宏偉藍圖
走進東陽光集團東莞基地,典雅的歐式建築與現代化AI研發平臺相互輝映,科研人員在靜謐的園區忙碌。這家由浙江人張中能1997年在深圳創辦的企業,累計納稅超230億元,躋身民營企業500強、2024中國大企業創新100強第34位。
回顧28年發展歷程,東陽光集團的歷史是一部奮鬥史。一批追逐夢想的奮鬥者堅持長期主義,立意高遠、佈局長遠,克服重重困難,在多個領域做到行業領先。28年來,東陽光集團始終堅持實業報國理想,在時代變局中主動革新、砥礪前行,繪就電子新材料、生物醫藥、健康養生三大產業藍圖;銳意向前,挺進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
——勇立潮頭敢爲先,搶佔電子新材料產業高地。當前,人工智能正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成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2025年,具身智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掀起產業熱潮。
東陽光抓緊人工智能引領的科技革命機遇,集團電子新材料板塊前瞻佈局AI和機器人產業,爲未來打開新增長空間。今年2月,東陽光與智元機器人等聯合成立光谷東智公司,打造機器人數據採集中心與場景驗證平臺,打通機器人本體到行業落地的“最後一公里”。今年3月,東陽光攜鋁冷板、氟化冷卻液兩大“利器”,與全球光模塊龍頭企業中際旭創成立合資公司,力爭5年內成爲液冷領域的領軍企業。
東陽光在創立之初便佈局產業關鍵領域,爲中國企業爭氣。東陽光集團董事會輪值主席張紅偉說,上世紀90年代,作爲鋁電解電容器的核心原材料,化成箔的核心玩家都是日本企業,關鍵生產工藝更是被日企壟斷。東陽光不甘受制於人,1998年在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設立化成箔工廠,聯合西安交大持續攻關,推出成材率穩定在98%以上的腐蝕工藝,成功打破日企對化成箔市場的壟斷,目前,公司中高壓化成箔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
東陽光是全球唯一擁有“鋁錠-電子光箔-電極箔/積層箔-電容器”全產業鏈的企業。積層箔作爲新一代電極箔,東陽光擁有領先優勢。同時,公司發揮創新引領和全產業鏈協同優勢,在浙江東陽打造全球領先的電容器生產基地。
東陽光積極佈局化工新材料關鍵領域,賦能產業發展。爲保障電極箔產業生產需求,公司構建完整的氟氯化工產業鏈,現爲華南地區唯一擁有完整氯氟化工產業鏈的企業。2024年,東陽光子公司收購江西重點氯鹼化工企業藍恆達,進一步完善氟氯產業鏈佈局。目前,東陽光還是廣東省唯一一家新型環保製冷劑生產單位,擁有第三代製冷劑配額近6萬噸,位居國內第一梯隊。
東陽光起步於鋁箔產業,不斷發展電子元器件、化工新材料及能源材料產業,構築穩固的基本盤,在人工智能發展浪潮下,戰略聚焦液冷科技與智能機器人產業,在前沿賽道奮力奔跑。
——肩負使命啓新程,邁入創新藥企第一梯隊。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健全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制定創新藥目錄,支持創新藥和醫療器械發展。2025年6月,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在國家政策推動下,中國創新藥加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時代。
作爲中國領先的生物醫藥企業,東陽光藥也迎來了新機遇。公司擁有150款全球獲批藥物,超過100款在研藥物。憑藉強大的研發實力、覆蓋全球的銷售網絡和國際化標準的生產體系,其躍升至中國醫藥行業第一梯隊。公司將持續加大對科技創新的研發投入,努力成爲中國一流、世界領先的醫藥企業。
秉持“藥者大德”的初心,東陽光集團於2001年收購宜都一家小的原料藥廠,進軍生物醫藥產業。2003年成立綜合性製藥公司東陽光藥,2005年成立以創新藥研發爲核心的藥業研究院,經過20餘年的深耕和持續投入,已建立起完全自主、系統全面的研發體系。現有20多名外籍和海歸專家,1100多名研發人員,先後6次獲得廣東省創新團隊稱號。擁有廣東省製藥領域唯一的“抗感染新藥研發全國重點實驗室”,承擔20多個國家重大專項課題,2024年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申請專利超2500件,連續七年位列藥智網發佈的《中國藥品研發綜合實力排行榜》TOP 20。戰略佈局上,東陽光藥聚焦感染、慢病、腫瘤三大潛力領域,管線成果頻出,有3款原研創新藥已上市,49款在研1類創新藥,其中1款即將上市,10款進入臨牀Ⅱ、Ⅲ期階段。
東陽光藥在商務拓展(BD)合作領域的突破,更爲其未來發展注入強勁動能。2024年11月,東陽光藥與英國製藥公司Apollo就東陽光藥自主研發的HEC88473項目達成海外授權許可協議,總交易金額近10億美元。東陽光藥董事長張英俊說,公司擁有全方位的創新研發平臺和技術,具備紮實的國際化基礎,手握數十個潛在重磅海外BD,彰顯了公司研發管線強大競爭力。
生產和銷售是藥企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生產方面,東陽光藥在廣東松山湖和湖北宜都擁有兩大生產基地,覆蓋生產全鏈條,按照國際標準體系建設。相關工廠已通過中國、美國及歐盟良好生產規範(GMP)認證,並多次以“零缺陷”通過美國FDA審查。銷售方面,東陽光藥已建立覆蓋全球的銷售網絡。在國內,東陽光藥擁有近2000人的專業學術推廣隊伍,銷售網絡遍佈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覆蓋近300個地級市,通過持續的學術推廣和品牌建設,將可威(磷酸奧司他韋)打造爲中國抗流感藥第一品牌。在海外,公司在美國、德國、英國等8個國家和地區設立銷售分公司,積極開拓醫藥業務。
此外,在生化原料藥領域,東陽光集團實力雄厚,如今宜都東陽光生化製藥廠區內,39個五層樓高的巨型發酵罐矗立,這裏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大環內酯類原料藥生產基地。公司生產的紅黴素及衍生物佔全球市場半壁江山。
——乘勢而上開新局,健康養生產業啓宏圖。隨着全民健康意識的持續提升,健康養生產業蓬勃發展。冬蟲夏草被稱爲“百補之王”,原產自雪域高原,由蟲草菌侵染蝙蝠蛾幼蟲而成。自然情況下侵染概率極低,且對環境要求極爲苛刻,因此天然蟲草產量稀少、價格高昂,有“軟黃金”之稱,難以進入普通家庭,產業化培育更是難以想象。
瞄準其藥用價值及市場空間,2006年東陽光集團決定進軍冬蟲夏草繁育產業,並將任務交給剛從中國藥科大學碩士畢業的李文佳。“當時的第一個念頭,覺得這簡直是天方夜譚。”東陽光藥總經理李文佳回憶說。
世無艱難,何來人傑?李文佳在公司的全力支持下立即組建團隊開展研發。公司投入數億元建設工廠,通過模擬青藏高原日照、溫度、溼度等條件,高度還原冬蟲夏草生長環境。在一輪又一輪的實驗中,團隊用極致的專注對抗懷疑,慢慢接近成功。
最終,團隊在2008年培育出第一根蟲草,開創了冬蟲夏草生態繁育的先河。東陽光集團先後投入近300名科研人員、累計投入數十億元,打造近40萬平方米繁育基地,率先實現冬蟲夏草生態繁育產業化,獲批建設全國唯一的冬蟲夏草國家重點研究室。2017年至今,公司連續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湖北省專利獎金獎等殊榮,獲得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生態繁育冬蟲夏草開創者”認證。
經過十餘年產業化繁育,東陽光集團用一根蟲草撬動了數十億元的年產值。2023年東陽光集團冬蟲夏草產量突破60噸,並將以年產量達100噸、銷售額超100億元的“雙百”戰略打造產業新高度。
爲了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東陽光集團推出“東陽光鮮蟲草”“東陽光補己”等產品矩陣,讓這一珍稀滋補品走進千家萬戶。未來,集團將構建以冬蟲夏草爲主,深加工產品、東陽光妍化妝品爲輔的大健康產業集羣,深度挖掘千億滋補藍海。
28年來,東陽光集團在廣東東莞、韶關,湖北宜昌,浙江東陽,內蒙古烏蘭察布等地建成七大基地,業務橫跨三大產業,規模和效益持續提升。東陽光集團主動求變,不斷進化,以持續的科技創新投入爲引擎,穿越行業週期波動,打造更高維度生態位,破除同一維度的內卷式競爭。
創新鑄魂、國際化拓界 鍛造高維生態位
從一片鋁箔開始,東陽光集團28年來在三大產業“開疆拓土”,並在多個細分行業“攻城拔寨”,收穫豐厚。東陽光集團董事長張寓帥說,集團成功的關鍵在於始終堅持“創新+國際化”雙輪驅動,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築牢“百年東陽光”根基。
惟創新者立,惟創新者強。創新是企業安身立命之本,是早已融入東陽光人血脈裏的基因。2005年,當不少製造業企業還在追求單純規模擴張時,東陽光集團已着手組建研究院,開啓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東陽光集團董事、總經理唐新發表示,組建研究院的初衷在於鍛造集團創新內核,通過建立體系化、平臺化體制機制,打造可持續、系統的研發能力。經過20多年沉澱,研究院走出了一條成熟的道路。
——築巢引鳳,厚植創新沃土。解決研發人員的後顧之憂,是“打持久戰”的必備條件。研究院所在的園區內,食堂、幼兒園、游泳池一應俱全,公司還給員工按需分配住房。
有了這些保障,研發人員可以靜下心做研究,保障了隊伍的穩定性。目前東陽光集團東莞基地,共有員工3500餘名,園區內研發人員1100多人,多數骨幹在公司工作超10年。
——對標一流,打造高端研發平臺。對標國際先進標準,公司建設了一流研發設施平臺,研究院現有400餘臺高效液相色譜儀,被業內譽爲“液相森林”;順應AI製藥潮流,與華爲等企業合作構建AIDD(人工智能驅動的藥物設計)平臺,採用華爲雲盤古大模型的AI輔助藥物研發系統。
在完成“招兵買馬”後,研究院根據前沿研發需求,持續拓展自身能力圈。如今,研究院建起了覆蓋大分子、小分子研發全生命週期的研發平臺。持續推進技術平臺的迭代優化,涉足小核酸、TCE雙抗、ADC、PROTAC等前沿技術,確保在新藥研發領域始終保持領先地位。
——事業留人,把能力沉澱到組織。研究院自成立之初就重視培養自主研發能力,尊重專家在專業領域的知識,由專家把握技術與研發方向,實踐環節由青年人才完成,逐步夯實團隊研發實力。
一大批研發人員由此完成從“新兵”到“大將”的蛻變,並與公司共同成長。張英俊是最早一批加盟的青年海歸人才,加入東陽光藥17年來主導了50多個1類新藥研發,累計申請1200多項發明專利,其中800多項獲得授權。
東陽光藥研發實力已躋身行業第一梯隊。以2014年至2023年在中國公佈的專利數量及授權專利公告數量統計,東陽光藥在國內藥企中排名第一。東陽光集團入選由工信部審評的2023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排名第34位。
國際化是東陽光集團另一核心戰略。公司始終以國際化視野標定航向,通過對標世界一流提升產品競爭力,通過全球化戰略不斷擴大市場範圍,持續拓寬護城河。
初涉創新藥時,公司沒有任何經驗,於是砸重金邀請海歸專家加盟。高峯時期,公司高薪聘請了40多位海歸專家“坐鎮”。他們多在輝瑞、拜耳、諾華等國際頂級藥企工作多年,帶來了世界前沿的技術和管理經驗,讓技術骨幹得以站在巨人肩上遠眺。
在國際化視野引領下,東陽光集團以追求極致、對標一流的標準持續完善生產及經營管理。在生物醫藥領域,公司以通過歐美GMP認證的製劑爲突破口,配套符合國際標準的藥品生產、質量管理和供應鏈體系,推動國產製劑全球化銷售。
爲了加快國際化進程,東陽光藥建立海外銷售網絡,覆蓋美國、德國、英國等8個國家及地區。在歐洲市場和美國市場耕耘數年,建立了自主品牌並形成銷售能力,其中阿奇黴素片在德國同類藥品市場中佔有率排名第一。
東陽光藥的國際化雄心不止於此,公司還遴選創新藥優質研發管線,有序推進海外臨牀和海外授權。據悉,公司甘精胰島素注射液已在美國申請上市,有望成爲首家可豁免Ⅲ期臨牀試驗而在美國上市該藥的中國企業,門冬胰島素即將開展海外臨牀試驗。美國胰島素市場規模超百億美元,胰島素製劑有望成爲東陽光藥出海大單品。公司具備海外BD潛力的儲備項目還有數十個,其中多個具備超十億美元授權價值。
東陽光通過深化產業協同,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產品已成功出口至東南亞、歐美等多個地區,彰顯了其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目前已成爲日本化成箔市場的主流供應商之一。
實業報國踐行社會責任 致力於成爲偉大公司
28年來,東陽光集團秉承家國情懷,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堅定前行,成長爲民營企業創新標杆——這是中國製造砥礪前行的生動縮影。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東陽光集團高質量發展之路頗具啓示意義。
——心懷家國,與國家命運和時代脈搏“同頻共振”。愛國,是企業頑強奮進的動力源泉,只有紮根“大地母親”,才能屹立不倒、枝繁葉茂。
家國情懷,是發乎內心的質樸情感,是企業最深沉的文化內涵。“科技創新、健康生活”,短短8個字,詮釋了東陽光集團文化和精神的精華——這正是其跨越發展的強大信心和動力源泉。28年來,東陽光集團打造“一支能征善戰的隊伍、一所培養人才的學校、一個和諧友愛的家庭”,將自身發展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堅持實業報國、科技創新,不斷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爲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弘揚企業家精神,推進高質量發展。企業家精神是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堅持創新創業,追求卓越不斷超越自我,這種深植於企業家精神的強大內在動力,與各種創新要素互相激盪,匯成滾滾創新洪流,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不到黃河心不死,到了黃河還不死心”,這是東陽光集團創始人張中能堅持的奮鬥精神,也是鐫刻在每個東陽光人骨子裏的底色。從傳統鋁箔起家,到電子新材料,再到創新藥和健康養生賽道,如今又進軍人工智能和人形機器人產業,東陽光集團保持着敢爲人先的闖勁,主動變革,不斷進化,闖出了一片又一片新天地。
——堅守初心,做一家偉大公司。28年來,東陽光集團堅守初心,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累計公益捐贈超5億元。依託深圳市東陽光慈善基金,東陽光“寓未來”助學獎勵計劃兩年來累計爲1100多名成功考取大學的優秀學子提供助學金;廣東乳源、湖北宜都基地提供就業崗位1萬多個;在浙江東陽,投資佈局高端鋁電解電容器、生物醫藥、蟲草深加工等新興產業,助力東陽經濟社會發展。
“東陽光致力於成爲一家偉大的公司,其從事的是救死扶傷的崇高事業,我們不能讓每一個東陽光人都成爲一個偉大的人,但我們有責任讓他們成爲一個問心無愧於天地的人……”在東陽光集團,張中能飽含深情的一段話,感染和激勵着員工。
東陽光集團東莞基地遍植榕樹、樟樹、紫荊,皆是2002年前後張中能帶人手植。今粗者兩人圍抱,細者碗口大小,綠樹婆娑、生意盎然。微風過處,颯然作響,似在感懷先人種樹之功,又像頷首今人奮進之姿。
基地大門不遠處,即是珠江入海口。千里珠江起自榛莽,出深山,過灣區,滔滔江流彙集至此,磅礴浩蕩、汪洋恣肆,最終流入南海,流向太平洋,不回頭……(完)
本文來源:新華社;智通財經編輯:黃曉冬。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