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第二季營收475億美元:同比增22% 淨利183億美元 盤後大漲12%

雷遞網
昨天

雷遞網 雷建平 7月31日

社交媒體Facebook母公司Meta (META)今日公佈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財報。財報顯示,Meta在2025年第二季度營收爲475.1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390.71億美元增長22%。

Meta在2025年第二季度來自Family of Apps收入爲471.46億美元,上年同期爲387.18億美元;來自Reality Labs收入爲3.7億美元,上年同期爲3.53億美元。

Meta在2025年第二季度運營利潤爲204.4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48.47億美元增長38%;運營利潤率爲43%,較上年同期的38%提升5個百分點。

Meta在2025年第二季度淨利爲183.3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34.65億美元增長36%。

Meta在2025年第二季度來自Family of Apps運營利潤爲249.71億美元,上年同期爲193.35億美元;來自Reality Labs運營虧損爲45.3億美元,上年同期的運營虧損爲44.88億美元。

Meta創始人兼CEO馬克·扎克伯格表示:“無論從業務還是社區角度來看,本季度我們都表現強勁。我很高興能爲全世界每個人打造個人超級智能。”

斥資重金招募AI人才 143億美元投Scale AI

上週,扎克伯格宣佈,前OpenAI研究員、曾參與開發公司ChatGPT模型的趙勝佳被任命爲Meta超級智能實驗室的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

在趙勝佳之前,Meta向Scale AI (SCAI.PVT) 投資了143 億美元,並聘請其首席執行官亞歷山大·王 (Alexandr Wang)。此外,該公司還聘請了前GitHub首席執行官納特·弗裏德曼 (Nat Friedman) 和Safe Superintelligence首席執行官丹尼爾·格羅斯 (Daniel Gross)。

扎克伯格還挖走了蘋果公司 (AAPL) 的 AI 基礎模型負責人龐若明。

Meta還在AI數據中心方面投入巨資,扎克伯格上週表示,公司正在美國各地投資數千億美元建設多個千兆瓦的數據中心。一個名爲 Hyperion 的數據中心設施最終將擴大規模,支持高達5千兆瓦(即 50 億瓦)的容量。

Meta還在進一步進軍智能眼鏡領域,以此作爲AI收入的另一個增長途徑。Meta今年 6 月發佈了Oakley Meta智能眼鏡。

Meta還在研發獨立的AI眼鏡,並將在未來發布。這一切都發生在 Meta 繼續推進扎克伯格所謂的“個人超級智能”之際。

財報顯示,Meta在2025年第二季度資本支出(包括融資租賃的本金支付)爲170.1 億美元。

Meta在2025年第二季度A類普通股的股票回購爲97.6億美元,股息和股息等價物支付總額爲13.3億美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Meta持有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及有價證券爲470.7億美元。經營活動現金流爲255.6億美元,自由現金流爲85.5億美元。

預計Q3營收475億美元至505億美元

Meta首席財務官Susan Li說,Meta預計2025年第三季度總收入將在475億美元至505億美元之間,遠高於華爾街預期的462億美元。

Meta預計2025年全年總支出將在1140億美元至1180億美元之間,低於之前預測的1130億美元至1180億美元,同比增長率爲20%至24%。

“雖然我們仍處於明年規劃的初期階段,但我們預計一些因素將對我們2026年的總支出增長率造成顯著的上行壓力。最大的單一增長驅動力將是基礎設施成本,這得益於我們持續擴大基礎設施規模,導致折舊費用增長急劇加速,運營成本也隨之上升。”

“我們預計第二大增長驅動力將是員工薪酬,因爲我們將在重點領域引進技術人才,並將在2025年全年爲聘用的員工確認全年薪酬支出。我們預計這些因素將導致2026年的同比支出增長率高於2025年的增長率。”

Meta預計2025年的資本支出(包括融資租賃的本金支付)將在660億美元至720億美元之間,低於之前預測的640億美元至720億美元,總值同比增加約300億美元。儘管基礎設施規劃過程仍高度動態,但目前預計2026年的資本支出仍將保持同樣顯著的增長,因爲Meta將繼續積極尋求機會,增加產能以滿足人工智能工作和業務運營的需求。

截至今日收盤,Meta股價爲695.21美元,市值爲1.748萬億美元。財報發佈後,Meta盤後股價大漲超過12%。

———————————————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