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聊起Intel,唱衰聲好像成了輿論“主旋律”。那麼,Intel真像外界說的,掉隊“不行了”嗎??
或許,可以彆着急評判Intel已經“出局”!
進一步想,技術進展和突破都需要穿越週期,有Intel在的市場,帶來突破的玩法就有更多選項。
黃仁勳也在近期接受央視採訪時提到,“所有偉大的市場都離不開競爭”,並坦率表示英偉達也會採購大量Intel CPU。
說到底,市場硬碰硬的較量纔是進步最大的動力源,才能爲我們消費者帶來更多好處。
Intel如今正站在十字路口,而或許我們能從現任“掌舵手”的一系列動作中,窺探未來一二。
7月25日,Intel發佈陳立武上任後的第一份完整財報,交出了他的第一份“答卷”。
四個月過去了,那麼在這段時間裏,陳立武都做了什麼?Intel的業績表現如何?行業以及公司內部對他的評價如何?他真的能讓Intel找回自己的節奏嗎?
【Intel迎來新舵手】
2025年3月18日,經過三個半月的空窗期,Intel終於迎來了史上第一位華裔CEO——陳立武。
不可否認的是,陳立武有着過往閃耀的成長經歷和職業履歷。
16歲就考入了知名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只用3年就拿到了物理學學士學位,隨即赴美深造,相繼獲得麻省理工學院核工程碩士學位、舊金山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陳立武的職業生涯曾有過兩次關鍵成就,一是1987年28歲就創立了風投公司華登國際並擔任董事長,管理基金規模從最初300萬美元后增至50億美元,在全球投資超過500家公司,其中120多家是半導體公司,彰顯了其獨到的戰略眼光,也贏得了“芯片投資教父”的美譽。
二是在擔任EDA芯片設計工具巨頭Cadence CEO期間,憑藉精明的管理手段,帶領公司收入翻番、利潤提升、股價飆升3200%。
2017年,分析公司Relationship Science將陳立武評爲科技業人脈最廣的高管,並打出滿分!
對於迫切需要全行業更緊密合作來渡過難關的Intel來說,這一點或許是至關重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陳立武的人生座右銘是“低調承諾,超額交付”(Under-promise and Overdeliver),而且個人熱衷打籃球,其籃球哲學是“靠團隊才能贏得冠軍”。——這些與Intel當前的發展需求高度契合。
【陳立武履新四個月都幹了啥】
僅僅四個月,新官上任的陳立武一直忙得很,畢竟他接手的Intel,正處於低谷,迫切需要全新的面貌,但如此一個龐然巨物,變革並不是朝夕之間的事兒,更急不得。
4月1日,陳立武加入Intel剛剛14天,就在Intel VISION 2025大會上首次公開亮相,和現場700多位客戶、合作伙伴敞開心扉,介紹其爲Intel提出的全新戰略方向——工程創新、文化塑造、客戶需求。
他說,作爲CEO,最重視的就是與客戶交流,會用心傾聽客戶心聲,以客戶需求爲出發點,會組建強大的團隊,重新贏得客戶的信任,會在Intel重振工程師文化,像初創公司一樣運作。
陳立武還公開承諾,將堅定打造世界一流的代工服務,按計劃推進Intel 18A製程工藝,讓衆人心裏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
由此可以看出,陳立武早已思考Intel問題何在、如何解決,爲公司未來鋪路。
4月15日,陳立武加入Intel還不到一個月,就做出了第一個重大決定,出售Altera 51%的股份,從而聚焦於發展核心業務。
4月24日,Intel公佈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陳立武首次參加電話會議,再次強調Intel將專注傾聽客戶需求,以更強大的執行力推進轉型,重振旗鼓。
同時,陳立武發佈全員信,重申Intel將全力聚焦“工程創新”,重新塑造以工程師文化爲核心的企業文化。
爲了精簡公司組織架構,提高效率,陳立武還制定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明確措施:減少層級、擴大管理幅度並授權高績效人才、優化調整人員結構、優化決策流程、取消低效會議、不再強制OKR績效考覈、要求每週四天到公司辦公。
值得一提的是,陳立武最終完成了向SK海力士出售NAND閃存業務的交易,並決定終止拆分Intel旗下風投機構Intel Capital(這可是陳立武的老本行和專長)。
4月30日,陳立武參加2025 Intel代工大會並發表開幕演講,首次在更廣闊的舞臺上公開亮相。
演講期間,陳立武又一次強調了Intel傾聽客戶聲音、推動工程師文化、加強生態協同的三大核心戰略。
大會期間,Intel公佈了Intel 18A、14A工藝節點的關鍵進展和計劃,陳立武也再次重申Intel對晶圓廠代工業務的承諾。
5月19日的臺北電腦展2025上,陳立武邀請衆多重量級行業合作伙伴共聚一堂,當面向他們重申了對合作伙伴的承諾,並強調將繼續打造卓越產品、滿足客戶需求。
當晚,陳立武還與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宏碁董事長陳俊聖、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神達董事長苗豐強、聯電共同總經理王石、日月光投控營運長吳田玉等多位夥伴餐敘,並提出了兩個基本目標:
一是打造最佳產品,重振工程部門資源;二是取悅客戶,放低姿態傾聽客戶聲音。
6月19日,陳立武又確認了多項重要的人事任命,重點涉及產品與技術開發,以及銷售:
Greg Ernst擔任CRO(首席營收官),這位銷售高管在Intel擁有20多年經驗,備受尊敬,將繼續向陳立武直接彙報;
Srinivasan Iyengar擔任高級副總裁兼院士,領導新成立的客戶工程中心,直接向陳立武彙報;
Jean-Didier Allegrucci擔任AI SoC工程副總裁,負責多款SoC芯片的開發管理,這些產品都是Intel AI路線圖的重要組成部分;
Shailendra Desai擔任AI網絡架構副總裁,負責爲Intel AI GPU開發創新的SoC架構,並制定前瞻路線圖。
7月25日,Intel公佈了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這也是陳立武上任後經歷的第一個完整季度。
當季,Intel取得了129億美元的營收,同比持平,也超過了市場預期的上限。
淨虧損雖然仍有29億美元,主要是受一次性項目及資產減值影響,但同比減少了多達81%,而且核心運營表現良好。
與此同時,Intel內部的大規模調整仍在繼續:包括已完成大部分人員調整,員工總數將按計劃在年底縮減至7.5萬人;管理層級精簡了達約50%,從而提升決策效率;此外持續優化成本結構,強化資產負債表。
普通用戶最關心的技術和產品方面,陳立武透露Intel將全力推進Intel 18A工藝量產,良率與性能正在穩步提升,首款Panther Lake產品將於今年晚些時候面世,持續推進Nova Lake的研發,同時基於大客戶需求定製開發Intel 14A工藝,但將審慎規劃製造產能的擴張。
此外,陳立武在公開信中強調Intel將重振x86生態系統,專注提升核心業務領域的市場份額。爲此將剝離網絡和邊緣計算事業部(NEX),使其獨立運營。
【行業怎麼看陳立武】
四個月來,陳立武正在大刀闊斧地重整Intel,力度之大、範圍之廣前所未有,都直指Intel持續多時的種種沉痾,可以說正在爲這個半個多世紀的巨頭動一場不惜傷筋動骨的大手術。
值得一提的是,陳立武豐富的行業經驗、廣泛的人脈關係,也成爲關注的焦點,這些正是Intel急需的。
在衆多科技媒體記者看來,陳立武給Intel帶來了一股新鮮空氣,或許能像蘇姿豐拯救AMD一樣,利用華人的獨特思維,帶領Intel重新找回自己的步調,但Intel的挑戰在於,一方面是Intel需要更具競爭力的CPU處理器產品,讓行業和玩家信服,另一方面是在Intel在製程工藝上,無論是內部製造還是外部代工仍面臨質疑。
Intel要想迎頭趕上,必須花費相當的投入和時間,尤其是在廣大用戶中的信心,更迫切需要重建。
整體來看,行業人士對於陳立武和Intel的前景,都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投資機構TipRanks的分析師Oliver Rodzianko也曾表示,Intel能否徹底實現轉型尚無定論,但陳立武顯然正在採取大膽的舉措,以解決組織的結構冗餘、戰略搖擺等問題。
當然,在一個由根深蒂固的行業巨頭主導的競爭市場中勝出,並非易事,這需要以陳立武爲核心的管理層的堅韌、敏銳的戰略眼光,以及些許的運氣。
陳立武上任四個月,已經通過“三把火”,完全展現了自己的積極態度和果敢力度:
一方面確立Intel全新的戰略方向,重視客戶需求,將思維重新統一到工程文化上;
另一方面採取強力的各種變革措施,從精簡組織架構,到納入新管理層,從聚焦核心業務,到堅定推進代工製造業務,不一而足。
Intel如今面臨的種種挑戰,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要想徹底解決Intel的各種問題,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需要一個漫長但堅定的過程。
不過,通過回望這四個月的舉措來看,這一次,或許,真的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