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第三代機器人將至!已簽訂165億美元供貨合同!

人形機器人發佈
07-30

近期,外網有消息曝出,特斯拉的Optimus人形機器人項目面臨生產延誤。

該公司原計劃在2025年生產5000臺,但目前僅生產了幾百臺,其中約有50臺在特斯拉帕洛阿爾託工廠工作,處理諸如行走和搬運物品等基本工作。

在公司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承認了人形機器人項目當前面臨挑戰,並下調了預期。他預計升級版Optimus3人形機器人將於2026年初投產。

但馬斯克表示仍然看好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的長期潛力,稱五年內實現年產100萬臺的目標是合理值,並且2030年可能人形機器人有望月產達到10萬臺。

爲了佐證特斯拉對於人形機器人未來的野心,近期,特斯拉已經確定與三星簽訂不低於22.76萬億韓元(165億美元)供應合同訂單,三星將在2033年底之前爲特斯拉生產下一代AI6芯片,該芯片將主要應用於特斯拉的汽車自動駕駛軟件、Optimus人形機器人。

此前,三星目前負責生產特斯拉的AI4芯片,臺積電(TSM)負責生產AI5芯片,而AI6芯片的設計最近已完成,因此特斯拉簽訂了意向合同,表明了對於未來的樂觀預期。

▍難題與機遇

Optimus3的主要問題在於該機器人的手部和手臂部件尚未開發完成,導致許多機器人在工廠車間無法完成。六月中旬,特斯拉暫停了人形機器人的生產,以解決硬件問題。有內部人士稱,主要原因是關節電機一直存在過熱問題,同時目前的電池往往在耐用性方面存在不足。人形機器人的雙手是靈活性的關鍵部件,但目前其力量和可靠性不足以完成重複性任務。爲此,特斯拉正在測試新材料,並與全球多家供應商接洽合作,以尋求解決方案。

領導層的更替也減緩了發展勢頭。負責該項目的米蘭·科瓦奇(Milan Kovac)於6月離職。此前擔任特斯拉全自動駕駛部門負責人的阿肖克·埃盧斯瓦米(Ashok Elluswamy)目前領導該項目,其對於發展路線有着更新的規劃。

由於其核心汽車業務面臨壓力,特斯拉正寄希望於拓展新的業務線,人形機器人就是其一。因爲該公司近期公佈了上半年業績,美國電動汽車稅收優惠政策正在逐漸取消,來自通用汽車、現代汽車等公司的競爭日益激烈,特斯拉2025年上半年總收入爲4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9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6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351億元),同比下滑11%。

雖然特斯拉押注人形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來推動未來增長,但就目前而言,人形機器人仍是一項長期投資,最快能看到的預期可能是今年11月6號前後的股東大會。特斯拉股價今年迄今已下跌21%。

但好消息是,據媒體報道,特斯拉的第三代機器人設計已經準備就緒,目前原型機在美國工廠已經開始實測,預計2025年就會進軍中國市場,並且面向中國的C端市場推出。

馬斯克稱,第三代機器人在協調性和執行復雜任務的能力上會有很大的突破,比如能完成疊衣服、照顧小孩這樣的家庭場景任務,而且其強調,第三代Optimus3將是完全重新設計,並非簡單改良現有模型,其造型與功能將帶來重大突破。

馬斯克還透露,Optimus3設計不僅具備所有人形機器人所需的活動自由度,更在外觀精緻度上進一步提升。雖然未有公開實際面貌,但據指設計風格將延續早期展示的簡約、仿人概念,而並非坊間猜測的輪足。

馬斯克表示,現階段的設計方向已經十分明確,未來即使需要改良,也不必大幅改動,這意味着該款機器人可能很快主要面向消費者推出,進入服務市場,並且有着更加符合人類審美的外觀。

▍押注服務與消費市場

似乎是爲了驗證特斯拉對於全新人形機器人進入服務與消費的計劃,在前不久,特斯拉的Optimus機器人還進入了特斯拉新開業的餐廳,能緩慢地爲顧客舀出爆米花,遞上爆米花時,還會輕輕揮揮手,或者比劃個剪刀手。

對於該機器人是否完全自主進行動作,特斯拉並沒有正面回應,但馬斯克說在X上的一篇文章中表示,如果這家餐廳生意興隆,特斯拉將在全球主要城市開設更多餐廳,讓更多的人形機器人入駐,並在長途路線上設立超級充電站。

韋德布什證券公司分析師丹·艾夫斯表示,進軍餐飲市場或許是提升特斯拉品牌在非消費者羣體中知名度的一種方式。這意味着特斯拉正試圖更加深入地融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這不僅僅關乎餐廳和食物,他們還將特斯拉與良好的客戶體驗聯繫起來,可能與下階段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計劃有關。

也有分析認爲,服務市場可能對人形機器人而言是更好的選擇,雖然面臨食品加工許可的問題,但相較封閉而且對作業靈活性要求要低得多的工廠,餐廳、零售等場景的品牌價值會高上許多,有助於媒體報道、推動市場熱度,提升大衆認知,而且推動人形機器人從工業場景拓展至社會化場景,實現與人的高效協同交互,也有助於人形機器人技術的持續進化以及法律、倫理框架的補全,從而真正爲人形機器人進入千家萬戶打下基礎。

▍結語與未來

過去一個世紀的每一次技術革命都造就了新一代的巨頭。

當1980個人電腦熱潮興起時,微軟(MSFT)成功押注,股價在IPO後的第一個十年裏飆升了1000%以上;2007年蘋果公司(AAPL)推出iPhone引發的智能手機革命,推動股價自那時起上漲了近5800%;2018年,特斯拉抓住了電動汽車的時代。這些企業的共性往往在於,押注中國市場,例如2024年,中國貢獻了特斯拉34%銷量,47%的產量,成爲這些企業發展的核心推動力,也證明了中國消費市場的龐大潛力。

如今,全球新的科技浪潮正在形成: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作爲人工智能軟件革命的硬件延伸,再次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雖然當前人形機器人並非全能,但其已經初步出現明確的適用場景,這與早期電動車極其類似,但而繼續押注更廣泛的服務市場,或許意味着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的更多可能性。

因爲例如當時電動車也面臨諸多挑戰,如補貼政策、技術不成熟等問題,但因此否定整個行業的發展潛力無疑因噎廢食。如今電動車已成功走進千家萬戶,產業經歷了螺旋上升的過程。

人形機器人目前這種類似的發展路徑,意味着短期機器人產業雖然依然存在不完美和短期投機現象,但其進步和發展是持續性現象,本體運動能力持續提升,企業開始找到更好的落地場景,資本運作活躍和企業借殼上市等行業現象,或許預示着人形機器人正進入加速融資和擴產的新階段,未來仍然有着無限的可能性。

(更多人形機器人賽道深度文章,請關注微信公衆號“人形機器人發佈”)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