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對穩定幣持支持態度,核心目標有三個。其一,鞏固美元地位:由於多數穩定幣與美元掛鉤,這顯然能爲美元的地位提供有力支撐。其二,提振美債需求:據預測,到2028年穩定幣規模將增長8倍,屆時對短期美債的需求量會突破1萬億美元,這將有效拉動美債需求。其三,增強在加密領域的話語權:美國政府選擇接納並規範穩定幣,正是爲了在加密貨幣這一新興領域站穩腳跟,避免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被其他勢力取代。
穩定幣的崛起對美股的影響兼具利好與利空雙重特性。利空層面,股市資金會向穩定幣市場分流;利好層面,穩定幣會推升美債需求、壓低收益率,進而對股價構成支撐。從板塊和個股來看,一方面,儘管短期股價走勢難料,但長期若穩定幣規模持續擴張,Circle等合規穩定幣發行商憑藉透明度優勢將獲得資本青睞;同樣,Coinbase等交易所會因穩定幣交易量的大幅增長,迎來股價上漲。另一方面,傳統銀行股將面臨業務分流的壓力,不過,若金融機構參與穩定幣發行(如部分銀行計劃推出自有穩定幣),或對系統進行升級以滿足監管要求,仍有機會獲取新的增長動力。需要留意的是,摩根大通已正式推出其自有穩定幣JPMD。與此同時,美國銀行也明確開啓了發行自有穩定幣的相關籌備事宜,且已進入實質性探索階段。這兩家大型銀行儼然成爲了穩定幣領域的先行者。
穩定幣的崛起對美國國債的影響,正從邊緣滲透逐步走向核心博弈。《GENIUS法案》的制度設計,直接搭建起 “美國發債 — 穩定幣購買 — 資金迴流美債” 的循環機制。美國國債需求的大幅增加,會壓低其收益率並推高價格。但需要注意的是,穩定幣對美債市場的影響主要集中在短端,對中長期債市的作用相對有限。這種 “重短輕長” 的格局,將導致美債收益率曲線更趨陡峭。從經濟與政策角度分析,我們推測美國財政部或許會通過調整發債結構(比如提高短期票據的發行佔比)來適配這一需求,進而形成 “以短換長” 的債務置換策略。
作爲加密貨幣的一種,穩定幣與比特幣、以太坊相同,均依託區塊鏈技術存在,但其最顯著的特質在於穩定性—— 與美元維持1:1的等值掛鉤。目前市值最高的穩定幣是泰達幣(USDT),泰達公司每發行1美元的泰達幣,都會有1美元的儲蓄作爲擔保,且發行該幣種利潤率頗高,像去年就實現了130億美元的利潤,這些收益主要來源於所吸納的美元投資,而投資方向集中在穩健的美國短期國債、隔夜逆回購以及貨幣市場基金。至於市值排名第二的穩定幣,則是Circle公司發行的美元硬幣(USDC),值得一提的是,Circle上市後的一個月內,股價飆升了7倍。
*相關資訊請參考2025年7月16日發佈的《華爾街巨頭集體轉向:摩根大通、花旗、美銀齊聲看好穩定幣前景》
穩定幣的好處,核心在於它能在加密領域發揮貨幣的功能。它比傳統跨境匯款更方便,也更注重隱私,價格也穩定。哪些地方在用它呢?黑市交易、跨境支付場景,還有高通脹地區的人們,都是其主要使用者。如今全球穩定幣的總規模已超2500億美元,過去5年增長了20多倍。雖然總量比不上比特幣,但交易量更大,這正體現了它的貨幣屬性。當然,穩定幣也有風險和不足,比如容易和洗錢扯上關係,還可能發生重大詐騙事件。但監管手段能對這些問題起到彌補作用,因此就當下而言,監管的出臺本身對穩定幣就是個利好消息。
特朗普在加密貨幣領域有不少舉措。1月,他推動出臺了《加強美國在數字金融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3月,又把政府之前收繳的比特幣歸入美國戰略加密儲備範疇。不過,對穩定幣市場造成重大影響的當屬《天才法案》,該法案於6月17日在參議院以高票通過。這部法案在穩定幣監管立法方面作出了詳細規定,包括明確發行資質(誰有資格發行)、監管主體(由誰來監管)、儲備要求(需持有超過100%的高質量資產),以及風險管理、信息披露和反洗錢等內容。同時,幣圈公司也被要求滿足特定牌照、審計、反洗錢、技術安全、儲備資產等方面的規定。雖然遵守這些監管要求會讓幣圈公司在短期內增加額外成本,但從長遠角度看,由此建立起來的用戶信任和監管信任,必將爲它們帶來豐厚的回報。
美國政府之所以對穩定幣持推薦態度,核心目標有三:一是鞏固美元的地位,二是提振美債的需求,三是增強在加密領域的話語權。具體來看,在當前去美元化的大背景下,穩定幣大多與美元保持掛鉤,這無疑能爲美元地位提供支撐;穩定幣的儲備資產裏,有大量的美國短期國債,按照貝深特的預測,到2028年穩定幣規模將增長8倍,屆時對短期美債的需求會突破1萬億,這將有效刺激美債需求;此外,加密貨幣的需求正不斷攀升,相關理念也在迭代更新,美國政府選擇接納並規範加密貨幣,正是爲了在加密貨幣這一新領域站穩腳跟,防止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旁落,進而強化自身在加密世界的話語權。
所謂代幣化(RWA),就是將現實世界裏的資產轉化爲數字形式,再部署到區塊鏈上。像穩定幣就屬於RWA的範疇,它的本質是把現實中的美元遷移到區塊鏈上。貝萊德就在鏈上推出了一款名爲BUIDL的美元貨幣基金,如今其規模已經達到29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RWA這一領域被香港和新加坡視作極具發展潛力的方向,同時也是穩定幣大顯身手的主要領域之一。
要是穩定幣一直保持高速發展的態勢,會給現有的金融體系帶來哪些衝擊呢?說到底,穩定幣的興起與去中心化的推進相疊加,本質上是繞開了傳統的金融中介和支付公司。首先,這會讓銀行受到影響,一方面利益會受損,另一方面與經濟的連接度也會下降。而銀行對經濟的影響力變弱後,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效力也會隨之減弱。所以,各國政府纔會禁止穩定幣支付利息,防止它對貨幣政策調控經濟的作用產生干擾。
其次,穩定幣的交易量已超越Visa與Mastercard的總和。不僅如此,穩定幣正通過 “效率替代” 與 “成本替代” 效應,對這兩家傳統支付巨頭構成進一步威脅。具體表現爲:分流支付公司的交易份額(尤其是跨境支付業務)、壓縮手續費利潤空間,以及削弱用戶粘性和網絡壟斷地位。這意味着,隨着穩定幣的持續滲透,傳統支付網絡將被迫進入 “利潤增速放緩、競爭加劇” 的新階段,其核心競爭力(如結算網絡、手續費定價權等)正面臨結構性挑戰。
7.1對美股的影響
穩定幣對美股的影響呈現利好與利空並存的雙重屬性。利空方面主要體現爲資金分流效應:一旦加密貨幣市場保持繁榮態勢,會吸引傳統市場資金轉向數字資產領域,進而導致美股部分資金被加密生態所吸納。利好因素則來自利率傳導機制:穩定幣對美債的需求十分旺盛,截至目前,美元穩定幣持有的美債總量已超過1200億美元,這一規模超過了多數外國政府的持倉量。對美債的旺盛需求會壓低其收益率,對股價形成支撐。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穩定幣對中長期美債的需求增長並不顯著,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對股價的利好作用。
美國《GENIUS法案》的正式實施,意味着穩定幣邁入合規化發展階段,這一變化將對美股相關板塊及個股產生深遠影響。一方面,Circle等合規穩定幣發行商憑藉透明度優勢贏得資本關注,其上市後的股價實現大幅飆升(圖7.1.1);同理,Coinbase等交易所因穩定幣交易量的激增,股價也迎來顯著上漲(圖7.1.2)。儘管這兩隻股票在經歷大幅上漲後,短期內可能進入盤整甚至出現回調,但只要穩定幣規模能如預期般保持高速擴張,從中長期來看,仍將對Circle和Coinbase構成利好支撐。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若美聯儲持續降息,會導致短期債券利率下降,進而使Circle等公司的利息收益減少,這對這類企業的估值會產生利空影響。另一方面,傳統銀行股面臨業務分流的壓力,利空銀行股。不過,若金融機構通過參與穩定幣發行(例如部分銀行計劃推出自有穩定幣),或對系統進行升級以適配監管要求,仍有望獲得新的增長動能。
圖7.1.1:Circle股價
來源:路孚特,TradingKey
圖7.1.2:Coinbase股價
來源:路孚特,TradingKey
7.2對美債的影響
穩定幣的崛起正重塑全球金融格局,其對美國國債的影響正在從邊緣滲透邁向核心博弈。美國《GENIUS法案》規定,穩定幣發行商必須將100%的儲備資產配置爲美元現金或三個月內到期的短期美債。這一制度設計直接構建起穩定幣與美債的閉環關聯 —— 穩定幣在美國乃至全球的流通,正在形成 “美國發債 — 穩定幣購買 — 資金迴流美債” 的循環體系。若幾年後穩定幣市場規模達到2萬億美元,預計其中1.6萬億美元將用於購買美債,這一規模相當於覆蓋特朗普任期內所有新增美債的發行量。而美債需求的激增,將會壓低其收益率並推高價格。
不過,穩定幣對美債市場的影響主要集中在短端,對中長期債市的作用則較爲有限。具體到美債市場,這種“重短輕長” 的態勢會使得美債收益率曲線趨於陡峭(圖7.2)。從經濟與政策層面分析,穩定幣崛起帶來的影響仍侷限於局部,而中長期美債存在的核心矛盾,短期內難以發生根本性改變。基於此,我們推測美國財政部可能會通過調整發債結構(例如提高短期票據的發行比例)來適應這一需求,進而形成 “以短換長” 的債務置換策略。
圖7.2: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
來源:路孚特,TradingKey
8.全球各國的態度
在國別層面,各國對穩定幣的態度呈現明顯分化。積極開發類如新加坡、中國香港、阿聯酋,正通過搭建試點場景、出臺支持政策推動穩定幣生態發展;謹慎包容類包括美國、歐盟、韓國,多在完善監管規則的同時探索合規路徑,平衡創新與風險;明確限制類如中國大陸、孟加拉、阿富汗,則基於維護金融穩定和主權貨幣地位等考量,對穩定幣實施嚴格限制。
原文鏈接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