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表示,那些幫助新一代金融應用程序與傳統支票賬戶建立連接的金融科技中間商,正以大量不必要的數據請求充斥該銀行的系統。
摩根大通的一名系統員工上週在給零售支付業務負責人梅麗莎・費爾德舍的內部備忘錄中寫道:“數據聚合商每天多次訪問客戶數據,即便客戶並未積極使用相關應用程序。這些訪問請求正極大地消耗我們的系統資源。”
據備忘錄顯示,6 月份來自中間商、進入摩根大通系統的 18.9 億次數據請求中,僅有 13% 是由客戶爲完成交易而發起的。
一位瞭解該備忘錄的人士稱,大部分被稱爲 API 調用的數據提取,其用途多樣,包括幫助金融科技公司改進產品、防範欺詐,以及其他一些行爲,如收集數據用於銷售等。
作爲美國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摩根大通正準備向這些中間商收取新的費用,用於訪問其稱維護成本日益高昂的系統。知情人士表示,摩根大通與這些金融科技中間商的談判仍在進行中,但新費用最早可能於 10 月開始收取。
此舉可能會給金融科技生態系統帶來動盪。該生態系統曾因 Plaid 和 MX 等聚合商將傳統銀行與新興機構連接起來而蓬勃發展。多年來,API 訪問一直是免費的,這使得中間商能夠通過向金融科技公司出售連接服務獲利,而這些金融科技公司反過來又提供無手續費的支票賬戶或交易服務。
今年 5 月,情況發生了變化。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提出一項動議,支持銀行業的一項訴訟,該訴訟旨在終止所謂的 “開放銀行” 規則。
這項規則是在拜登政府任期的最後幾個月由當時的 CFPB 最終敲定的,它要求銀行必須免費向授權方提供數據。該規則通過一週後,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呼籲銀行家們 “反擊” 他所說的不公平監管。
數量激增
本月有消息稱摩根大通計劃對客戶數據收費,這引發了風險資本投資者以及金融科技和加密貨幣高管的指責,他們稱摩根大通通過對客戶數據設置付費牆,從事 “反競爭、尋租行爲”。
但摩根大通表示,它承擔着因維護應對數量激增所需的基礎設施而不斷上升的成本,以及與金融科技生態系統中的支付相關的欺詐索賠增加的成本。
備忘錄顯示,過去兩年,摩根大通收到的 API 調用總量增加了一倍多。
備忘錄稱,涉及通過電子 ACH 交易轉賬的交易,如果涉及數據中間商,其產生欺詐索賠的可能性要高出 69%。
備忘錄顯示,摩根大通從通過聚合商發起的 ACH 交易中看到了約 5000 萬美元的欺詐索賠,該行預計這一數字將在 5 年內增至三倍。
在該行備忘錄中追蹤的 13 家金融科技公司中,6 月份超過一半的活動(10.8 億次 API 請求)來自一家公司。儘管這些公司未被點名,但 CNBC 瞭解到,數據中佔比最大的參與者是 Plaid。
摩根大通的數據顯示,Plaid 的 API 調用中僅有 6% 是由客戶發起的。
授予訪問權限
Plaid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一數據 “歪曲了數據訪問的運作方式”,因爲所有活動都是從客戶在註冊賬戶時授予金融科技公司權限開始的。當然,許多客戶在開設新賬戶前,並不會仔細閱讀包含數據共享披露內容的冗長 “條款和條件” 頁面。
Plaid表示:“一旦用戶授權連接,即便用戶不在場,調用銀行的 API 也是行業標準做法,所有主要銀行都支持這一做法,目的是讓消費者能夠收到關於透支費用或可疑活動的重要警報。”
Plaid 還表示,摩根大通關於聚合商存在更多欺詐行爲的說法 “具有誤導性”,但並未詳細說明。
Plaid 稱:“隨着消費者對更智能、更快、更貼合自身需求的金融工具的需求增加,數據訪問量也在增加,這並不奇怪。”
“需要明確的是,我們認爲數據共享生態系統必須對所有參與者都有效,包括消費者、金融科技開發者和金融機構 —— 其中許多機構在自己的產品中利用開放銀行,” 該公司表示。
據《福布斯》報道,摩根大通提出的收費標準可能導致 Plaid 每年支付 3000 萬美元的新費用。
摩根大通文件中追蹤的其他公司規模要小得多;僅有另外四家中間商的月度 API 調用量超過 1 億次。
價差
如果拜登時代的 “開放銀行” 規則被法院推翻,主要問題不在於中間商是否必須爲數據付費,而在於他們需要支付多少費用。
摩根大通與中間商之間的反覆交涉是一個私人過程,如今公之於衆,目的是達成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新現實。
一位瞭解談判情況的人士稱,摩根大通已與幾家數據聚合商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對話,這些聚合商承認,如果數據不再免費,他們可以改變提取數據的方式。
這位人士說:“我認爲雙方都充分認識到,他們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合理調整調用量。”
責任編輯:丁文武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