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舉牌上市公司一邊增資,險企上半年投資兇猛

GPLP
07-29

今年以來,險資掀起新一輪“舉牌潮”。據統計,年內險資共進行19次舉牌,已接近去年全年20次的舉牌次數。剛剛進入7月份,江南水務華菱鋼鐵分別獲利安人壽、信泰人壽舉牌。

7月2日,江南水務發佈公告稱,股東利安人壽通過集合競價方式累計增持該公司股份達到4699.54萬股,佔江南水務總股本的5.03%;

7月3日,華菱鋼鐵發佈公告稱,股東信泰人壽自2025年1月至今,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方式累計增持該公司股份3.43億股,現已合計持有公司股份3.45億股,佔華菱鋼鐵總股本的比例已達到5.00%。

根據相關規定,上述兩起增持均已觸發舉牌。江南水務在公告中稱,本次權益變動爲股東增持股份,不觸及要約收購。利安人壽本次權益變動是基於保險公司自身配置需求以及江南水務配置價值進行的長期投資,資金來源於自有資金。

01、2025年:險資重點關注銀行股

在舉牌標的方面,險資青睞銀行、物流、能源等行業的A股及港股上市公司,且大多具有高股息特徵。具體來看,在險資的19次舉牌中,其中僅銀行股舉牌就達到10次,尤其以港股銀行股爲重點對象。

險資舉牌事件中,“平安系”表現尤爲突出,獨佔6次舉牌,涉及郵儲銀行招商銀行農業銀行H股等多家銀行。

2025年1月8日,平安人壽委託平安資管以5%持股舉牌郵儲銀行H股,僅僅兩天後,招商銀行H股便成爲“平安系”下一個目標,持股比例突破5%。

“平安系”對招商銀行H股的兩次舉牌僅間隔2個月,迅速將持股比例提升至10%,而郵儲銀行H股與農業銀行H股也在5月被“平安系”分別增持至10%的關鍵節點。

平安集團聯席首席執行官郭曉濤近期表示:“我們買了很多高分紅的銀行股,因爲很早看到利率下行週期,提前進行資產配置,提前佈局看趨勢。”

除此之外,新華保險、瑞衆人壽也積極佈局:

1月24日新華保險通過協議轉讓方式拿下杭州銀行5.45%的股份,最新進展顯示,新華保險於6月6日完成受讓澳洲聯邦銀行所持杭州銀行3.3億股股份的過戶登記,持股比例達5.09%,成爲上半年唯一一例A股舉牌;

根據港交所披露易信息,瑞衆人壽於3月12日增持中信銀行300萬股H股股份,每股作價5.9439港元,總金額爲1783.17萬港元。增持完成後,瑞衆人壽持有中信銀行H股股份比例達到5%,觸發舉牌。

有分析指出,險資舉牌銀行股可能蘊含着戰略協同的長遠考量。銀行與保險機構在客戶基礎、銷售渠道、產品服務如信貸、理財、保險、養老金等方面存在着天然的、巨大的協同潛力。通過股權紐帶緊密聯結,雙方有望突破目前較爲初級的保險產品代銷合作模式,向更縱深的領域拓展。

02、險企紛紛“補血”

進入2025年以來,險企一方面大舉投資股市,另一方面增資“補血”。

據不完全統計,2025年上半年保險業共有13家險企公佈了增資方案或增資方案獲批,包括中郵人壽、泰康養老、中華聯合人壽、國富人壽、鼎和財險、國聯人壽、中意財險、平安人壽、三峽人壽、安盛環球再保險(上海)有限公司、復星聯合健康滙豐人壽、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等,資金體量達500億元。

平安人壽佔據了增資金額的近半。今年4月,平安人壽發佈公告稱,爲加快業務發展,多措並舉提升償付能力水平,建立健康、可持續發展模式,進一步增強資本實力,該公司股東擬增資約199.99億元。本次增資擴股完成後,平安人壽註冊資本將從338億元升至360億元。

在引入友邦保險作爲股東之後,中郵保險也迎來首次增資。6月20日,金融監管總局發佈批覆稱,同意中郵保險增加註冊資本39.8億元。增資後,中郵保險註冊資本由286.63億元變更爲326.43億元。

除了增資,發債也是險企補充資本的重要方式之一。平安人壽、泰康人壽、工銀安盛人壽、陽光人壽、交銀人壽、新華保險紛紛入局。

2月份,“泰康系”公司接連發行兩筆永續債。債券上市流通公告顯示,2月26-27日,泰康養老、泰康人壽發行的20億元、60億元永續債分別在銀行間市場交易流通。

2月28日,新華保險發佈公告稱,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發行境內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的議案》,同意新華保險發行金額不超過100億元(含100億元)的境內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同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官網的公告顯示,平安人壽發行總額爲130億元第一期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

6月份,中國平安宣佈,擬發行117.65億港元的零息H股可轉換債券,引起市場關注。

另外,配股也是險企進行“補血”的一種方式。6月26日,衆安在線宣佈擬配股增資約39億港元(約合5億美元),用於補充資金需求、支撐金融科技創新投資以及一般企業用途。

03、上半年險企合計收到罰單超千張

2025年開年以來,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及各地分支機構持續強化保險行業監管。

據致遠雲庫報告,一季度保險業收到罰單合計600張,處罰金額累計1.08億元,處罰機構340家,處罰人員562人次;二季度保險業收到罰單合計453張,處罰金額累計6178.07萬元,處罰機構259家,處罰人員416人次。

從數額上看處罰力度有所加大,部分頭部險企分支機構出現高額罰單。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收到一張單筆最高的“千萬元罰單”。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行政處罰信息公示顯示,2月8日,因“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准或者備案的車險、農險、保證保險條款費率,相關報告、文件等內容不真實、不準確,未按規定辦理再保險業務等”多項違規,監管部門對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公司罰款430萬元,對分支機構罰款685萬元,上述處罰金額總計1115萬元。

泰康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則收到另一張“千萬元罰單”。同樣在2月8日,該公司因“未嚴格執行條款費率,無資質代理銷售壽險公司保險產品,編制提供虛假的報告、報表、文件和資料,資金運用管理不到位等”等違規行爲,被金融監管總局予以警告,並罰款約823.36萬元,沒收違法所得約210.36萬元,罰沒合計約1033.71萬元。

同時,“問責到人”進一步強化。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違規案中,27名責任人員被警告並罰款合計184萬元;泰康在線違規案中,12名責任人被警告並罰款131萬元。

到了二季度,雖然沒有保險公司收到千萬元級罰單,但是仍有部分公司收到百萬元級別罰單。

6月6日,國泰產險官網發佈公告,披露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對其總公司層面的行政處罰決定(金罰決字〔2025〕93號)。公告顯示,該公司關聯方和關聯交易報告存在遺漏、給予投保人合同約定以外的其他利益、未按規定使用經備案的保險條款費率、承保理賠關鍵信息記載存在遺漏的行爲,被監管機構處以總計196萬元的高額罰款。

報告顯示,二季度保險業處罰要點主要爲:給予合同以外利益、虛列費用、未按規定使用保險條款或費率、虛構業務套取資金、財務數據不真實。其中,給予合同以外利益頻次爲74次,佔比10.90%;虛列費用頻次爲49次,佔比7.22%;未按規定使用保險條款或費率頻次爲48次,佔比7.07%;虛構業務套取資金頻次爲47次,佔比6.92%;財務數據不真實頻次爲45次,佔比6.63%。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