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vs通用汽車:兩份財報背後的不同故事

環球市場播報
07-29

專題:聚焦2025年第二季度美股財報

  財報季已然來臨,其中兩家公司的財報讓我格外關注:通用汽車(GM)和特斯拉Tesla)。這兩家公司都面臨着關稅帶來的壓力。儘管通用汽車也銷售燃油車,但兩者都在努力在電動汽車(EV)市場中搶佔份額 —— 該市場增長已然放緩,且未來還將失去電動汽車補貼。

  通用汽車和特斯拉應對這一局面的計劃(至少是他們所釋放的信號)大相徑庭。

  通用汽車第二季度因關稅損失了 10 億美元,但它仍將電動汽車視爲自己的 “北極星”(核心方向)。雖然目前通用汽車在電動汽車銷量上確實落後於特斯拉,但它擁有更多種類的電動汽車車型來吸引客戶 —— 總共超過 12 款。而且雪佛蘭現在已是美國第二大電動汽車品牌。

  通用汽車確實宣稱,其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超級巡航(Super Cruise)、安吉星(OnStar)以及其他軟件服務帶來了 40 億美元的遞延收入,這些收入將隨着時間推移逐步確認。但此次財報電話會議的核心主題是 “靈活性”。

  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瑪麗・博拉(Mary Barra)和首席財務官保羅・雅各布森(Paul Jacobson)在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九次提到 “靈活性” 一詞。他們所說的靈活性,是指將工廠打造爲既能輕鬆組裝電動汽車,又能生產燃油車(ICE vehicles)的場所,並能根據需求調整兩者的生產比例。

  與此同時,特斯拉正大力押注 “未來”,對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而言,這意味着自動駕駛和人工智能,有時他也稱之爲 “現實世界人工智能”。

  特斯拉的絕大部分收入(約 74%)仍來自汽車銷售,不過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其汽車業務收入同比下降 16%。但只要聽聽第二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就會發現,埃隆・馬斯克並不希望特斯拉僅僅是一家汽車公司。(他甚至承認,特斯拉正在研發的、備受期待的更便宜車型,實際上只是 Model Y 的簡化版。)

  馬斯克希望製造並銷售擎天柱(Optimus)機器人,還希望部署自動駕駛車輛。問題在於,如今這些產品 —— 或者說未來的產品 —— 尚未產生利潤,更不用說收入了。

  誠然,特斯拉通過其名爲 “監管式完全自動駕駛”(supervised Full Self-Driving)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獲得收入(這並非自動駕駛車輛,需要人類駕駛員參與)。而且,該公司確實在南奧斯汀地區對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收費,但尚未形成規模,也未實現盈利。

  馬斯克承認,未來幾個季度可能會面臨一些困難,但他仍然相信,最終特斯拉的大部分利潤將來自這些領域。

  我認爲,這一轉型所需的時間將遠比馬斯克公開宣稱的要長。(就在今天,《The Information》報道稱,該公司在擎天柱機器人的生產目標上遠遠落後。)而且,該公司似乎感受到了採取行動的壓力。例如,有報道稱,特斯拉本週末將在舊金山推出其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的有限版本,儘管嚴格來說它尚未獲得所需的許可。(你認爲特斯拉會如何規避這一問題?)

  與此同時,特斯拉正面臨監管和法律方面的壓力,這可能會進一步阻礙其重振銷售的努力,甚至威脅到他在完全自動駕駛(FSD)方面的未來計劃。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郭明煜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