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電車界”關注,記得加“星標”!
電車界7月31日消息
在上週末舉辦的X Takeover活動中,特斯拉兩位核心領導人接受了深度採訪,爲外界展現了特斯拉未來的發展路徑以及內部各業務的協同邏輯。
對埃隆・馬斯克的採訪勾勒出他對特斯拉及其他旗下公司的宏大願景,聚焦於極具野心的“目標與動因”;隨後,車輛工程負責人拉爾斯・莫拉維則從更務實的工程角度闡述了“實現方式”,詳細介紹了將願景轉化爲現實所需的大量工作。
這些對話讓人們更清晰地看到特斯拉的戰略:在交通、人工智能、機器人和能源領域秉持堅定的長期願景,依託世界級工程團隊開發相應流程,將這些產品變爲現實。
Robotaxi與Cybercab
多年來,無監督FSD(完全自動駕駛)以及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的概念一直是特斯拉未來規劃的核心。埃隆在採訪中透露了這一商業模式的新細節:特斯拉計劃運營一支車隊,其中部分車輛爲公司所有,其餘則由客戶擁有。這本質上是優步(Uber)與愛彼迎(Airbnb)模式的結合,採用了兩種模式的混合思路。
他還確認,這款專爲自動駕駛設計的兩座Cybercab將作爲現有車型的補充,而非替代。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爲許多人曾認爲,隨着特斯拉向AI服務公司轉型、弱化汽車製造商屬性,其可能會終止或大幅縮減消費級車輛的銷售。如今看來,特斯拉顯然會在個人汽車所有權領域長期深耕。
Cybercab作爲一款取消了駕駛控制裝置的革命性車型,其生產流程也同樣具有顛覆性。拉爾斯・莫拉維在採訪中給出了答案,詳細介紹了特斯拉正在研發的“無框製造工藝”(unboxed manufacturing process)。
這種無框製造方法打破了百年來既定的汽車組裝模式,將車輛拆解爲更小的並行子組件,使更多工作能夠同步進行。其目標是大幅縮短主裝配線,讓車輛各部分能並行生產,最終再完成組裝。
拉爾斯還提到,特斯拉已對Cybercab原型車完成了首批碰撞測試,結果十分理想。這對特斯拉而言並不意外,因爲其將車輛安全性融入結構設計中,通過鑄造部件將衝擊力引導至遠離乘員的方向。
Semi卡車
埃隆的採訪聚焦於火星殖民等宏大願景,而拉爾斯則帶來了兩款備受期待的特斯拉車型的實質性進展。
關於特斯拉Semi卡車,拉爾斯確認,內華達州里諾市的Semi工廠進展順利。多年來,特斯拉一直專注於工程原型車研發,以確保這款商用主力車型的可靠性;如今,其計劃在2025年底至2026年初期間提升產能。Semi的商業邏輯十分清晰:爲貨運和物流公司提供一個無需猶豫的選擇——他們需要權衡初始購置成本和基礎設施投入與每英里運營成本之間的關係。
與其他電動汽車一樣,Semi的每英里成本遠低於柴油卡車,這得益於更低的能源成本和更少的維護需求。此外,一個隱藏優勢是:卡車司機明顯更願意駕駛特斯拉Semi,原因包括更好的視野、更平穩的行駛體驗和更輕鬆的操作。這些優勢可能會提高員工留存率,並讓司機招聘更順利。
同時,Semi只需在大型貨運公司的起點和終點安裝相應基礎設施,即可實現供應鏈的端到端交接。
Roadster跑車
拉爾斯還談到了特斯拉即將推出的Roadster跑車,確認該車仍在研發中,團隊正準備在近期進行一場“令人驚歎的演示”。埃隆此前在參觀特斯拉設計工作室時曾暗示,今年年底前將有一場震撼的演示活動。
特斯拉的目標是,在全球向完全自動駕駛過渡之前,將其打造成“最後一款、也是最好的駕駛者之車”。拉爾斯還提到了Roadster面臨的一大挑戰:SpaceX套件的工程研發。該套件計劃採用冷氣推進器,突破傳統跑車的性能極限。事實上,正如埃隆此前所言,這款Roadster或許能夠“短暫飛行”。
Optimus
埃隆願景中最具野心的部分之一,是Optimus人形機器人。他多次表示,機器人業務的價值可能遠超特斯拉整個汽車業務——若能按計劃推進,這一目標絕非空談。
當前的Optimus V3設計旨在實現量產,埃隆預計未來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數十億臺(不僅由特斯拉生產,而是整個市場的總量)。如此龐大的數量有望消除人類貧困,引領一個可持續富足的時代。
這一宏大願景的基礎,是拉爾斯團隊每天都在開創的製造與自動化專業技術。Optimus將於明年開始量產,目前已在特斯拉工廠承擔部分實際工作;未來幾年,我們或許會看到人形機器人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計產生切實影響。
獨特優勢:務實執行
所有這些雄心勃勃的想法和產品,都依託於特斯拉真正的“祕訣”——其獨特的“務實執行”內部文化。拉爾斯的採訪讓外界難得一窺這種文化如何凝聚成型。
他形容與埃隆共事的獨特之處:兩人的討論基於物理原理,埃隆信任團隊能將他的夢想和野心變爲現實。這反過來催生了一種相互尊重且高期望的文化。
這種協作精神還體現在工程與設計團隊的關係上,拉爾斯稱這種關係在汽車行業極爲罕見。兩隊並非對立,而是共同努力將大膽的設計與工程方案(如賽博卡車)變爲現實。
支撐這一切的,是拉爾斯所說的特斯拉“超能力”:內部自動化與製造工程團隊。這些團隊負責設計“製造機器的機器”,其創新和解決問題的水平與速度,是依賴外部供應商無法實現的。
這種堅定的長期願景與基於第一性原理的工程文化相結合,讓特斯拉能夠承擔巨大風險、做出重大舉措,從而定義自身的未來之路。儘管特斯拉的所有時間線都極具挑戰性,但這些採訪清晰表明:宏大願景背後,是具體而創新的執行計劃。(譯自notateslaapp)
你也可以關注其他賬號內容。
掃碼加入電車界車友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