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
“2025年將是生成式AI技術走向深度應用的關鍵元年。”7月27日,快手高級副總裁、可靈AI負責人兼社區科學線負責人蓋坤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表示,整個行業都意識到視頻生成大模型的技術拐點已至,其應用的成熟和發展速度也會非常迅猛。“未來,技術趨勢將聚焦於生成效果和可控性的持續突破,技術的精進也將爲產業應用帶來更多可能性。”
從ChatGPT發佈到DeepSeek上線,生成式AI不僅僅展現出技術革新的一面,更是生產關係的重塑。
蓋坤認爲,目前,生成式AI大模型正成爲這個時代內容創作新基礎設施。“目前,其API服務已覆蓋廣告營銷、影視動畫、遊戲製作等行業,讓每個人用AI講出好故事。”
在產業端,生成式AI已爲內容產業帶來創意生產力解放。以最近受到廣泛關注的短劇賽道爲例,據華策影視北京事業羣新劇總經理、製片人趙劼介紹,自2023年起,華策已啓動AI垂類模型研發,推出“有風”(文生文)與“國色”(文生視頻)等自研模型。“短劇賽道已顯現AI驅動的‘從點到鏈到面’的全產業滲透趨勢。”
事實上,從AI生成場景輔助視頻製作,到未來應用AI視頻生成技術全流程輔助創作,生成式AI也在不斷迭代,併成爲成爲一站式AI生產力引擎。以可靈AI爲例,自發布以來迭代升級30餘次,累計生成超2億個視頻和4億張圖片,服務超過2萬家企業客戶,具備“模型效果+高效工具”的形態。
對於生成式AI的發展方向,記者瞭解到,在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生成式AI產品已迭代了多圖參考、靈動畫布等能力。比如,讓AI在不同畫面中,讓生成的角色、主體和場景保持一致性、動態質量,提升視頻整體畫風。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相關技術迭代主要圍繞兩大主線,一是基礎模型能力提升,二是與用戶共創優化產品方向;並通過用戶反饋持續優化模型,形成“技術+用戶”雙輪驅動模式。
“憑藉其在畫質、表演和鏡頭處理上的頂級表現,讓AI敘事具備了與用戶深度溝通的能力。”AI TALK主理人汗青看來,生成式AI內容的“工業水平”是決定用戶能否產生情感共鳴的關鍵。隨着AI導致內容生產成本降低,審美力將成爲創作者的核心壁壘。“生成式AI的價值不僅是提升效率,更在於共同探索新的內容格式與創作可能性。”
“AI並非替代創作者,而是激發想象力的共生體,催生新的人機協作模式,爲藝術產業帶來新的表達形式和創作可能。”當代藝術家、策展人吳亦深表示,以可靈AI爲代表的國產工具,已能支持高質量、高效率的AI藝術創作,推動中國藝術家實現技術自主。他預測,未來,隨着AI技術發展,更多專業創作者和收藏者將參與AI藝術生態,推動其專業化、系統化發展。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