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中信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近來高層多次提出“反內卷”、“集採優化不再唯低價論”支持創新藥械等相關產業發展政策,醫療器械支付端改善,利於支持廠家集採後保持合理利潤率,利好品牌力強、產品性能過硬的龍頭企業在集採政策優化下份額提升。建議從國內集採優化受益+出口持續突破維度進行佈局。
醫療器械內部分板塊角度看,中信證券認爲受益標的如下:
高值耗材:戴維斯雙擊。此前創新高值耗材獲批後,可能很快會被納入地方集採,很難支撐起企業的第二成長曲線。在集採新政下,大量的優秀醫療器械企業重回成長軌道。中信證券把高值耗材公司受益路徑分爲兩類:1)集採未出清:此前只落地省級集採,但因爲集採風險被壓制估值,迎來估值體系重估。2)集採出清:已經歷國家集採,後續集採續約有一定可能價格向好。
體外診斷IVD:關注臨牀診療路徑。隨着集採優化的步步推進,中信證券認爲集採“唯低價論”休矣,後續體外診斷集採將更加重視臨牀需求和產品質量,產品質量好、規模效應強的體外診斷龍頭有望獲益。
醫療設備:逐季向好。中投標破除唯低價論,中信證券認爲價格端會逐步企穩,同時隨着招標好轉,預計部分企業25Q2業績將向好,大部分企業將於25Q3好轉。
事件一:
2025年7月24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施子海先生發佈會介紹,近期第11批藥品集採工作已經啓動,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通過的優化集採措施,國家醫保局堅持“穩臨牀、保質量、防圍標、反內卷”的原則,研究優化具體的採購規則,在報量方面,醫藥機構可以通過選擇報具體品牌的量,把自己認可、想用的品牌報上來。在中選規則方面,優化價差計算的“錨點”,不再以簡單的最低價作爲參考,同時報價最低企業要公開說明報價的合理性,並承諾不低於成本報價。
事件二:
爲落實《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推動創新藥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羣衆多元化就醫用藥需求,國家醫保局近期召開兩場醫保支持創新藥械繫列座談會,30餘家醫藥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醫藥類投資公司和新聞媒體單位代表介紹醫藥領域新技術新產品研發、應用、投資等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採購指導中心、醫藥管理司、價格招採司等有關負責同志分別參加兩次座談。
在兩次座談會上,國家醫保局價格招採司主要負責人介紹了醫保價格政策賦能藥械創新的新舉措,如統一新設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推動高水平科技創新成果加快進入臨牀應用;研究實行新上市藥品首發價格機制,分類優化掛網服務,鼓勵藥品研發創新;助力中國創新藥械走向世界,促進醫藥全球化發展。會議召開,體現了國家醫保局“真支持創新、支持真創新、支持差異化創新”的鮮明態度,開展醫保綜合價值評價,對於科學評價創新產品價值,助推醫保資源高效利用,更好支持中國藥械高質量發展。
集採政策優化,破除唯低價論,部分品類集採價格有望溫和。
集採“反內卷”將有效遏制醫療器械行業的惡性價格競爭,推動行業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具備穩定生產能力、質量控制體系完善、成本控制能力強的頭部企業將持續受益。政策的調整讓市場對醫療器械行業的信心有所恢復,投資者對行業的預期也發生了變化,不再僅僅關注價格戰帶來的業績壓力,而是更加關注企業的創新能力和長期發展潛力。醫保局對創新器械的支持態度明確,爲創新器械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
醫保局對創新器械的支持態度明確。
中信證券認爲創新藥械不應該是一個固定概念,暫無確定邊界,主要考慮兩方面原則:1)暫無已上市產品,且能夠解決老百姓迫切健康需求;2)已有別的產品,現在同等價位能做到比其他已上市產品更優;3)已有別的產品,能達到相同療效但價格更經濟,創新藥械的範圍,也是動態的,不會一成不變。
中信證券認爲對於國採或省級聯盟已落地品類,續約或有漲價,對於尚未集採品類,後續可能降幅溫和或直接不集採。延續此前我們的產業觀點,集採優化趨勢確定性加強,集採優化後市場情緒修復,從而帶動板塊的估值修復,隨着下半年板塊內部公司迎來業績拐點,醫療器械分板塊梳理如下:
高值耗材:“是否納入集採及降價幅度”作爲此板塊市場關注的關鍵變量,大多數品類基本已經被納入集採,對於國產化率高的如冠脈支架、骨科等已經實現國採,短期看集採驅動下的國產替代+滲透率提升,以及集採修復下的盈利提升;長期看出海和品類適應症的拓展;各賽道集採影響拐點正在逐步體現;其中,眼科耗材行業遠期市場空間廣闊,眼科耗材板塊(OK鏡、晶體)估值此前受集採預期壓制,集採政策優化預期下,板塊估值有望修復。
體外診斷IVD:根據江西省、安徽省醫保局,我國體外診斷行業自2022年以來共進行5次省際聯盟集採,分別爲江西省牽頭的三次生化類爲主的檢驗項目集採,以及安徽省牽頭的兩次免疫類爲主的檢驗項目集採。從價格降幅來看,兩次免疫類集採的價格降幅相對溫和,略超50%;三次生化類集採的降幅較大,均在70%左右,其中部分檢測項目甚至低至0.03元/測試。根據國家醫保局,未來集採將堅持“穩臨牀、保質量、防圍標、反內卷”等原則推動集採改革。相較於藥品集採,體外診斷集採從規則上兼顧臨牀需求和價格,規則更加複雜,設計較爲科學。但既往集採中,仍有部分企業爲求中標,盲目壓低價格,但在後續履約期間並不能保障產品質量和產品供給,擾亂了市場秩序,違背了集採政策的出發點。
醫療設備:集採中標不再唯低價論,招採價格端壓力或有緩解,同時隨着以舊換新政策的落實推進,渠道庫存消化出清,中信證券預計設備公司普遍會在25Q3迎來業績拐點,如聯影醫療其產品單價值量大,基本無渠道庫存,25Q2報表端就逐步開始有不錯變現。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