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因爲它確實很帥,從SU7,到YU7,在顏值這一塊確實沒有一個能打的。而恨的是買車的話,要等太久了,如果訂單下的晚,等車一年都正常。
當然,國內還有另外一羣人,他根本就不是小米汽車的用戶,但是對小米汽車,似乎只有恨,沒有愛,一個勁的詆譭,吐槽,諷刺,各種陰陽怪氣的。
而對這樣的輿論環境,其實讓我覺得有點尷尬的,因爲在海外,小米汽車基本上一致的得到了大家的稱讚,大家都認爲這是中國汽車工業的驕傲。
但在國內,很多人卻是反着的,沒有覺得它是中國汽車工業的驕傲,反而只想打倒小米汽車。

我們先看看海外,比如特福CEO,早就買了一臺小米SU7,並不斷的在公開場合表示他喜歡這臺車,天天開,愛不釋放手。
英偉達老闆黃仁勳說自己只想買一臺小米汽車,還有小米SU7 Ultra重點紐北,參加速度節,都是一致的被國外車手好評,說改變了他們對於中國汽車,電動汽車的印象。
另外像法拉利買了一臺SU7 ultra來研究,還有現代等國外車企,也買了小米SU7 Ultra來研究,足以證明,他們有多認可小米汽車了,因爲他們研究,肯定只研究比自己強的車,有代表性的、標誌性的汽車,這一點證明小米有多強了。

而看看國內,在小米SU7和YU7發佈,且一車難求之後,小米汽車在國內的吐槽就沒有停止過,什麼“綠化帶神車”、“車規級紙巾盒”、“黃毛專屬座駕”之類的標籤層出不窮,故意把用戶羣體污名化。
表現上來看,似乎就是網友們的一些惡搞,但事實上,大家都清楚,關鍵是背後有一些友商的推波助瀾,畢竟商戰就是這樣嘛,然後這些言論,又挑動了一些沒有思考能力的人,進一步帶節奏,這種行爲,其實在行業內已經見怪不怪了。

怪就怪小米汽車太火了,搶了太多車企的飯碗,要是小米汽車根本沒人買,就是一個小透明,估計就沒人這些消息,也沒人理他了。
說真的,對於外國人而言,根本就沒有什麼品牌鄙視鏈,他們只看產品本身,好就誇,但國內不一樣,還有一些所謂的品牌鄙視鏈,甚至搞出了一些類似於飯圈文化的“車圈文化”,真的是讓人很尷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