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臺灣《今週刊》雜誌提供,節選自7月31日出版的當期“老謝開講”專欄
從GB200到GB300芯片的強勁需求,到AI服務器平臺逐步從GPU轉向ASIC,帶動銅箔基板(CCL)及玻纖布高階材料需求提升,整個PCB(印刷電路板)產業鏈正出現空前變化。
過去股價蟄伏在十五元以下的臺玻,最近衝到二十二.八元;南亞七月二十八日漲停,從二十六.二五漲到三十七元,在臺塑四寶中最亮眼。股價大漲是基本面出現了改變,AI服務器升級潮,推升了對高階CCL及玻纖布的需求,尤其是低介電(Low DK)和低熱膨脹係數(Low CTE)的高階玻纖布變搶手,新的產業生態也改變了資本市場的風貌。
最早崛起的CCL龍頭臺光電,今年首季每股稅後純益(EPS)達十.○一元,六月單月營收八十.三五億元,上半年營收四四一.八七億元,年增五五.九%,法人估今年EPS可達四十二元,更有法人估明年六十元起跳。
CCL老二臺燿也奮起直追,在高頻高速M8材料出貨大增,以及服務器、交換器需求推升下,今年首季EPS二.四三元,上半年營收一三二.三四億元,年增三○.五%,股價也創下二七四.五元新高。小而美的金居是國內電解銅箔供應商,近年逐步汰除傳統獲利較低的HTE標準銅箔,轉向高附加價值的特殊銅箔領域,今年股價從三十八.五五漲到一○七元,創歷史新高。臺光電、臺燿、金居也拉起聯茂。
過去被視爲電子傳統產業的印刷電路板也異軍突起,最具代表性的是PCB新三雄:金像電、健鼎及高技。
二○一二年金像電股價最慘烈時只有五.一五元,如今寫下三四九.五元歷史新高。向來是PCB優等生的健鼎,一直維持EPS十一元以上的好成績,去年EPS衝到十五.九五元,股價也創下二八六元新高。小而美的利基型高技,受益AI及HPC趨勢,400G Switch放量,在獲利未明顯增強前,股價已跑到二六九.五元。
這一輪PCB族羣兩樣情,有切入AI的股價大漲,沒有跟到AI的在低檔徘徊。像是在泰國建立新廠的泰鼎陷入嚴重虧損,股價從六○.○九跌到二五.二元。過去一直保持績優形象的臺郡居然陷入虧損,股價從九○.○八跌到六十七.一元,同樣的產業,優勝劣敗非常分明。
其實,九○年代以來,環保因素迫使臺灣的PCB廠從桃園蘆竹逐漸搬遷到中國,經過三十年,中國已成爲PCB最大生產基地。這次產業發生重大變化,中國的PCB上中下游公司股價都翻了好幾番。
例如,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臺灣宴客,赫然出現中國生益電子CEO。生益在AI板有強大競爭力,最近股價從十六.五七大漲到五十六.五五人民幣,市值拉昇到四○三.六億人民幣。漲幅最驚人的是勝宏科技,股價從二十六.五六漲到一八七.五八人民幣,市值來到一三四一.七四億人民幣。其他跟上的有深南電路、蘇州東山精密,還有景旺電子,景旺從二十二.四五漲到六十七.四四人民幣,市值也來到五四六.一三億人民幣。
PCB產業大旺,臺廠也有直接和中國連結的公司躍出。楠梓電和滬電創辦人吳禮淦很早就把臺灣PCB廠搬到中國,滬電成了崑山最具代表性的臺商。截至去年底,滬電由楠梓電透過百分百持股的子公司Wus Group握有十一.九二%股份,總股數達二.二八七億股。去年吳禮淦逝世,楠梓電過去從不出售滬電股票,今年初決定出售至多一千兩百萬股,截至七月中,處分利益已達十五.○七億新臺幣。以往每年只有分配○.五元股利的楠梓電跟着起風,最近股價從三十跑到七十四元。
生產電子秤的鼎炫-KY,在中國成立EMI屏蔽材料廠隆揚電子,近年積極進軍銅箔事業,鼎炫透過子公司隆揚國際持有六九.○四%股權,隆揚電子股價從十一.四五漲到三十九.九九人民幣,市值九十二.九六億人民幣;鼎炫股價也從一二一.五跑到二七九.五元。
橫跨兩岸的PCB供應鏈,從銅箔往上推升到高階玻纖布材料,今年M8等級CCL需求增加三倍,但高階玻纖布供給只增加一到一.五倍,全球三大玻纖材料供應商之一的日東紡(Nittobo),將產能轉向更高階的LowDK2,導致較低階的Low DK玻纖布供應出現缺口。
目前全球最高階玻纖布爲T-Glass,具備低熱膨脹係數特性,廣泛應用於高階IC載板(如ABF載板)及先進芯片封裝基板;其次,是Low DK玻纖布,這個材料能有效防止基板在先進芯片封裝過程中變形,對提升AI芯片良率至關重要。日東紡向三菱瓦斯化學(MGC)等提供T-Glass,再利用T-Glass生產CCL,PCB、ABF用高階CCL製造高階芯片載板,最終用於安裝和封裝輝達等AI芯片,這個上中下游是這樣形成的,於是臺光電發亮,照亮了整個上中下游產業。
日東紡股價過去三個月從三○二五漲到六七七○日圓,三菱瓦斯化學從一九一八漲到二五九九日圓,這一輪PCB產業全面大漲,也激勵了臺灣蟄伏很久的傳統產業,臺玻在Low DK全球市佔率二○%,當富喬、德宏、建榮大漲後,臺玻也被市場發現,股價跟着揚升;而臺塑在公佈整個集團四寶第二季虧損二五○.四五億元后,也形成利空出盡效果,南亞率先揭竿而起。
南亞董事長吳嘉昭宣示,今年將投資逾二二六億元,鎖定電子及半導體創新應用材料、低碳與綠色產業應用醫材。其實南亞是PCB、CCL所需關鍵原料的全球前三大供應商,過去我曾建議臺塑集團切入特用化學品,這個市場已被長春石化捷足先登,南亞的電子材料有強大競爭力,如果分拆威力會更強大,如今PCB大浪席捲而至,臺玻、南亞已得東風!(完)
注: 1.專欄作者老謝--謝金河,爲《今週刊》發行人兼財訊文化事業首席執行官。
2.以上評論不代表路透立場。
((Chinese.newsdesk@tr.com))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