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雷科技編輯,看過數碼圈無數奇聞趣事,即便如此,我也很少用“荒誕”來形容一件事,但最近手機圈的一條新聞,讓我思來想去,好像只有“荒誕”能形容。
近期,有用戶爲了解鎖Bootloader,發明了所謂的“降級跑路法”,大概操作就是前往小米售後申請系統降級,趁工程師解除Bootloader鎖後,搶奪手機逃離現場。
圖源:酷安
所謂Bootloader鎖,如同手機系統的“大門鑰匙”,解鎖之後不僅可以降級,還能ROOT甚至刷第三方ROM,以及一些其他修改系統底層的操作。而鎖定後用戶則無法自由刷機或降級,徹底失去對底層系統的控制權。
之所以出現“降級跑路法”這種情況,核心原因是小米對解鎖Bootloader的要求極其苛刻,用戶只能通過這種極端方式,繞開官方設置的解鎖門檻,以獲取對手機底層系統的控制權,
這種荒誕行爲背後,折射出小米與昔日發燒友用戶的徹底“決裂”。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場“荒誕劇”的上演?
“爲發燒而生”的用戶,站在了小米的對立面
在酷安上,關於“小米解鎖Bootloader”的熱度達到了267.3萬,引發了2萬次討論,這在屬於“小衆”的玩機圈中,已經算熱度很高的話題,其中相關帖子更是達到了千次回覆,這背後,是用戶用腳投票的憤怒。
圖源:酷安
用戶對Bootloader解鎖權限的強烈需求,這與小米品牌有着深刻的歷史和情感根源。回溯小米的發展歷程,其起點正是爲其他品牌手機深度適配定製化的MIUI系統。這種模式迅速聚集了大量的技術愛好者和開發者。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小米不僅允許用戶解鎖Bootloader刷機,甚至主動開源了PatchROM項目,極大地方便了第三方開發者爲小米設備製作和適配自定義ROM,形成了一個活躍而開放的開發者生態。
這種開放姿態,成爲小米早期吸引“發燒友”用戶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雷軍也曾在公開場合明確承諾:“小米品牌的手機永遠可以解鎖刷機。”這句承諾被許多技術愛好者視爲品牌的核心價值之一,是他們選擇並忠於小米的重要理由,代表着用戶對設備擁有最終控制權的期待。
然而,當小米的操作系統從MIUI全面轉向自研的澎湃OS後,大量用戶反映,澎湃OS在穩定性、流暢度、廣告體驗或功能細節上未能達到預期,存在諸如“系統臃腫”、“廣告過多”、“影響使用的Bug”等評價。
對於這部分追求更純淨系統、更高自由度或特定功能優化體驗的用戶來說,官方提供的系統版本無法滿足需求。通過解鎖Bootloader刷入第三方ROM(如類原生Android系統)或者回退到體驗更佳的舊版MIUI,成爲他們“自力更生”、獲得理想體驗的主要途徑。
然而,解鎖Bootloader,在如今的澎湃OS體系下,“難如登天”。
除了答題外,還有諸多限制,比如:近180天在小米社區有無違規記錄;是否有使用腳本或其他不當手段在小米社區獲取成長值的行爲;是否有與 BootLoader 解鎖相關的投訴;在申請全程各環節是否是使用同一設備;答題或報名過程中有無違規行爲;填寫的申請理由是否符合項目申請要求,比如 AI 生成內容等等。
解鎖條件很苛刻,以至於在淘寶跟閒魚上誕生了一條“解鎖產業鏈”,最高甚至有8000+付款。
圖源:閒魚/淘寶APP
在黑貓平臺,有用戶發起集體投訴,表示“雷軍曾承諾可刷第三方系統,如今卻食言”,剝奪了用戶對手機的控制權,嚴重侵害用戶的合法權益。
圖源:黑貓平臺
需要注意的是,廠商通常會在用戶協議中保留系統修改權限,法律上“完全控制權”並非用戶天然權利。
不管怎樣,那些因“爲發燒而生”與小米站在一起的用戶,如今站在了小米的對立面。
小米限制Bootloader只因商業邏輯和現實考量
雖然從字面意義上,小米並未完全關閉解鎖通道,但這套複雜的流程無疑讓雷軍當初“永遠可以解鎖刷機”的承諾在可執行性上大打折扣,導致了用戶的不滿和“降級跑路法”這種極端規避行爲的出現。
從小米品牌方的立場來看,收緊Bootloader解鎖權限有其自身的商業邏輯和現實考量。
最核心的因素是安全。鎖定Bootloader是防止惡意軟件獲取系統最高權限、保護用戶敏感數據和支付安全的關鍵防線。
隨着小米用戶羣體的急劇擴大,其中包含了大量非技術背景的普通消費者。對這部分用戶而言,官方統一管控的系統環境能顯著降低因誤操作或刷入不兼容/惡意ROM導致設備變磚、數據丟失或遭受安全攻擊的風險。
此外,澎湃OS作爲小米構建未來“人車家全生態”戰略的核心載體,其系統的完整性、穩定性和體驗的一致性,也需要通過限制非官方的系統修改來保障。統一推送更新、控制廣告策略等商業行爲,在鎖定的系統環境下也更容易實施。
從24年財報來看,小米“互聯網服務”毛利最高,約26億,超越智能手機、IoT和其他相關業務,毛利率更是高達76.6%,相比之下,智能手機的毛利率只有12.6%。“服務比硬件更賺錢”,確實不是說說而已。
圖源:小米財報
這個所謂的“互聯網服務”,大頭就是廣告收入,比如開屏廣告、APP預裝、遊戲分發及一些境外服務,支撐這一收入的,就是澎湃OS。
用戶解鎖Bootloader,有四大動機:關廣告、ROOT、降級、刷第三方ROM。除了降級外,不管是哪個動機,都會影響到“互聯網服務”這個現金奶牛。
最後,小米收緊權限,還有一點是爲了拿回系統底層的控制權,此前小米11燒WiFi事件中,小米官方提供換貨服務,於是便有不少小米11機主通過ROOT修改系統權限,將CPU頻率拉滿導致“手動”燒WiFi騙換貨的情況,這迫使小米在‘用戶自由’與‘風險管控’間做出抉擇。
無獨有偶,小米之後,據 Sammyguru 報道,三星最新發布的 One UI 8 系統已經移除了解鎖 Bootloader 的功能。這進一步印證了:當智能手機品牌轉向服務更廣闊的大衆市場時,爲了保障安全性、穩定性和商業利益,逐步收回系統底層的控制權,走向更封閉的生態,似乎成爲一種普遍的選擇。
歷史上有太多這種起初通過開放生態吸引用戶,做大了之後搞封閉的事情,小米只是做了一個最符合自己當下利益的選擇,這在企業角度來說沒有錯。
“降級跑路法”可以理解,但不提倡
當然,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出現“降級跑路法”這種情況能理解,但不提倡。
“降級跑路法”作爲用戶在政策高壓下的一種鋌而走險的應對方式,本身蘊含着不可忽視的風險。在官方解鎖或降級流程中強行中斷並奪走設備,極易導致操作過程被破壞,從而引發設備無法正常啓動的嚴重後果,俗稱“變磚”。
如果用戶尋求淘寶等非官方的解鎖渠道,則可能面臨設備被植入後門程序、感染惡意軟件或失去官方保修服務的風險。對於普通用戶而言,模仿此類行爲,最終承擔設備損壞或安全威脅後果的將是用戶自身。
此次風波的核心,在於小米如何在保障設備安全、系統穩定及商業訴求的同時,回應其核心用戶羣體對開放性和設備自主權的歷史期待。
對於小米而言,可能需要探索更精細化的管理策略。例如,考慮爲真正具備技術能力、有明確需求的資深用戶羣體,如開發者、極客等建立一套更清晰、更便捷的解鎖通道,滿足其合理需求。
更爲根本的解決之道,在於持續投入優化澎湃OS的基礎體驗,切實提升系統的流暢度、穩定性,減少內置廣告的侵擾,修復影響體驗的Bug。只有當官方系統能夠提供足夠優秀、能滿足大部分用戶核心需求的體驗時,用戶主動尋求解鎖刷機的動力纔會自然減弱。
此外,小米在調整涉及核心用戶利益的政策時,如能進行更充分、透明的溝通,解釋政策變化的原因、目標以及對不同用戶羣體的影響,也有助於緩解誤解和牴觸情緒。
小米用戶採用“降級跑路法”這一現象,本質上是一場雙輸的博弈。用戶以高風險行爲對抗政策限制,可能面臨設備和個人信息的損失;小米則面臨着“爲發燒而生”和開放承諾的質疑。
這件事表面上是關於Bootloader鎖的爭論,實際上是關於一個品牌在從小衆走向大衆、從開放走向可控的轉型過程中,如何平衡不同用戶羣體的需求、堅守品牌初心與適應商業法則的深刻命題。
能否找到那個微妙的平衡點,將是小米維繫其核心用戶羣體信任,並實現其“人車家”生態願景的關鍵考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