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A股指數集體調整,滬指跌幅靠前,其中金屬、煤炭等週期股領跌,
扛起這輪牛市旗手稱號的保險股迎來一波深跌,截至截稿,保險主題指數跌幅擴大至2.35%,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4月7日階段性低點後,保險主題指數漲幅已超22%,是該“激流勇退”還是“逆勢上車”,今天就接着來聊一聊保險板塊。
對於今天保險指數這波調整,主要是7月製造業PMI數據出爐推升市場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偏好無風險資產,另一方面也是在前期板塊震盪上行之後資金出現止盈行爲。
更深層的邏輯看,保險板塊近期頻迎利好。從保險板塊負債端來看,近期一大利好因素是,監管將普通型人身險預定利率從年初的2.34%逐步下調至1.99%,傳統險、萬能險、分紅險預定利率分別降至2.0%、1.0%、1.75%。這直接降低了保險公司的負債成本,尤其是減輕長期利差損風險。換句話說,頭部險企可通過低成本資金替換存量高成本保單,以此來優化負債結構。
其二是基本面對於板塊的支撐。金監總局披露保險行業6月數據,Q2壽險保費增長強勁,財險業務保持穩健。2025年上半年人身險公司原保費收入同比+5.4%,Q2單季同比+15.2%。上半年產險公司保費達9645億元,同比+5.1%;Q2單季同比+5.1%。
資產端看,我國保險資金持有的股票等權益性資產比例仍不高,也低於海外成熟保險市場的權益配置比例,近年來,監管層面通過引導、鼓勵並配套出臺利好政策,推動險資等長期資金入市,2024年9月以來權益市場表現較好,險資在當前低利率市場環境下,疊加政策引導大幅增配股票,通過用股息換利率的方式將會提升自身長期回報水平,對於其資產端彈性也有支撐。
對於未來保險板塊的投資機會,我們認爲,從本身保險板塊估值來講,目前仍然處於較低分位水平,截至7月29日,保險主題指數市盈率7.88,處於歷史30.53%分位水平,交易層面上具備安全墊,後續受益於市場回暖、政策環境持續友好,保險板塊的雙端有望繼續改善,伴隨着險資長期入市,投資彈性有望進一步打開,推動估值恢復。
數據來源:wind,截至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