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顧上個月的看法:“對於 7 月行情的展望,整體看沒啥好悲觀的,因爲最艱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過程會比較震盪,但大趨勢值得期待”,7 月走勢差不多就是這樣,上半月震盪之後再度上行,恒指月度漲幅在 4.59%,運行空間在 23690.94-25735.89 點。
相對來說 7 月恒指震盪的烈度不大,調整的幅度很小。主要原因有幾點:首先是關稅戰這塊更多聚集的是美國和其它國家,對我們屬於空窗期。其次,地緣政治這塊出現了難得的平靜期,尤其是中東這塊以色列和伊朗之間沒有起新的衝突,這主要歸功於特朗普急於從中東脫身處理關稅事宜。而後面的走強則主要是美國和主要國家的關稅協定相繼落地,加上國內雅下水電站項目的世紀工程推動。
市場整體表現都不錯,其中板塊強度最高的依舊是創新藥,連續幾個月都在漲,國家政策加上業績、BD 不斷催化,很多品種都漲幅可觀,如康方生物(09926)、昭衍新藥(06127);醫療國產替代加上 AI 賦能也相當強勢,如微創醫療(00853);消費類有周杰倫入駐抖音概念的巨星傳奇(06683)、電商新模式的東方甄選(01797)及耕耘東南亞快遞方向的極兔速遞(01519);新題材則是雅下水電站概念的華新水泥(06655)最高漲幅達到 128%。
月底恒指變盤往下,給 8 月行情又帶來了懸念。綜合來看,8 月港股走勢預計會先抑制後揚,因爲 9 月的大閱兵總不能搞得太難看。
當前的國際形勢依舊比較複雜,關稅問題是一個關鍵的擾動因素。雖然美國和日本、歐盟等主要國家已經簽訂了關稅協議,但也只是一個初步的框架而已,其中很多的細節並沒有,執行起來又是另外一回事,就拿日本來說,額外的 5500 億美元的投資,也是語焉不詳,從邏輯上來說,根據日本財務省數據,2024 財年稅收總額爲 69.6 萬億日元(約合 4460 億美元),全年的稅收都不夠這個數,歐洲的情況也大體如此。這都是特朗普的“贏學”而已,就如同和沙特簽訂的千億美元大單,到現在才落實了多少?,因此,難說特朗普就是真的“贏麻了”。都是表面的,給國內的民衆看的。
另外,要看到關稅的後遺症,近段時間以來,美國從咖啡到音響設備再到家居用品等一系列商品的價格不斷上漲,推高了 6 月份的通脹率。經濟學家們認爲,這表明特朗普政府提高進口關稅的影響正在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週三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的 Z 世代成年人(目前年齡在十幾歲和二十幾歲之間)在約會方面越來越節儉,因爲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大棒”下,生活成本正不斷上漲。可見關稅負面衝擊之下,民衆的消費能力在降低。雖然眼下美股在特朗普各種“利好”護盤之下還能維持,但本質上也難以掩蓋製造業空心化帶來的傷害。而且,關稅的反噬還未體現出來。說到底,美股現在主要是靠英偉達這些在撐門面。但也要小心,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於 2025 年 7 月 31 日約談英偉達公司,要求其就 H20 算力芯片漏洞後門安全風險問題進行說明並提交相關證明材料。誰都有軟肋,就看什麼時候用而已。
至於美聯儲降息方面,鮑威爾最新發佈會未就 9 月降息給出明確指引,強調通脹風險,並稱就業穩固,繼續打太極,目的其實就是針對我們,讓政策很難制訂。確實,從通脹的角度來看,後面只會越來越高,降息的條件很難具備,但美國的經濟能否扛住,就難說了。
再從地緣政治來看,7 月是暫時消停了一段時間,但等特朗普把關稅這塊明面上都搞定了之後,估計就要着手處理這塊了。首先估計是着手處理俄烏衝突,因爲特朗普已經警告俄羅斯如果 10 天日不停火,就要各種制裁,就俄美貿易而言,這都不是事,只有 30 億美元的貿易,但關鍵問題是要制裁第三方,也就是購買俄羅斯石油的中國、印度和土耳其。這是一石二鳥,一方面是通過介入俄烏衝突撈取好處,繼續敲詐歐洲,另一方面也主要是撈取和中國談判的籌碼。但大概率中國是硬剛,老美但凡有點籌碼都不會出此下策,如果硬剛,其實很尷尬。最多也就是敲印度和土耳其一筆。還有,以色列對伊朗弄不好又會採取行動,因爲特朗普通過關稅協議又搞到了資金,重啓各種對以色列的援助條件具備。不知道會玩出什麼新花樣。但凡外圍有個風吹草動,國內股市都要買單,這已經是常態。反正要小心一點。
國內方面,最新的重磅會議整體市場比較失望,因爲沒有出現新的刺激。在當前環境之下,也很難搞大的刺激。外貿環境能穩住就不錯,投資這塊新搞的雅下水電站算是一個大項目,多少能緩解一下。因此,有潛力的方向依舊是刺激消費這塊。當然,還有很重要的潛力就是反內卷,簡單理解就是化解產能過剩問題,這是一個頑疾,因爲涉及到就業,比較難弄。手心手背都是肉,現在傾向於通過市場化的方式,而不是簡單粗暴的關停。
從市場來本身來看,這幾個月的上漲也累積了不少獲利盤,比如說銀行、創新藥等等,接下來需要有一個休整的過程。因此 8 月市場指數方向恐難見大的起色。
但積極的方向也要看到,比如中美關係這塊也是有希望往合作的方向走,包括特朗普萬一來參加閱兵式,這個情緒就會點燃。
2025 年 08 月投資策略:挖掘補漲的潛力
智通財經 7 月金股大幅跑贏大盤。7 月同期恒指最大漲幅 6.9%;十大金股 7 月平均最大漲幅 22.5%。十大金股月度最大漲幅具體如下:中國龍工 (03339)漲 68.3%、平安好醫生 (01833)漲 45.5%、雲頂新耀 (01952)漲 24.7%、建滔積層板 (01888)漲 18.2%、耐世特 (01316)漲 15.8%、紫金礦業 (02899)漲 14.7%、中航科工 (02357)漲 12%、北京首都機場股份 (00694)漲 9.8%、網龍 (00777)漲 8.2%、東嶽集團 (00189)漲 7.8%。
這個結果比較滿意,中國龍工 (03339)蹭到了雅下水電站概念暴漲了一下。醫藥醫療雖不是最強的,但也享受到了紅利。其它品種絕大部分都漲超過了 10 個點。
經過了連續三個月的上漲,市場進入 8 月會略顯疲態,在這種情況下,市場可供挖掘的品種就相對較少,因此,整體的策略就是:挖掘補漲的潛力。
首當其衝的方向依然是在醫藥和醫療這塊,無論從政策還是行業本身來看,這個領域都會成爲資金追逐的重點,仍有漲幅並不充分的品種。
再從板塊輪到來看,AI 算是沉寂了好長時間,海外相關品種的映射也會刺激港股,如特朗普總統 7 月 4 日簽署的"大漂亮法案"帶來的稅收變化,可能成爲推動科技巨頭增加英偉達芯片和其他 AI 基礎設施支出的重要催化劑。如微軟 2025 財年四季度 242 億美元的總資本支出創單季最高紀錄。Meta 還將 2025 年資本支出的下限從 640 億美元上調至 660 億美元。這些都表明 AI 方向景氣度的提升。同時,反內卷的鋼鐵,刺激消費的遊戲、食品、消費電子也是重要方向。預計 8 月主要圍繞上述板塊品種展開。
具體品種:
醫藥:康哲藥業(00867)、科倫博泰生物-B(06990)
醫療:海吉亞醫療(06078)
軟件:金蝶國際(00268)
媒體:快手-W(01024)
SaaS:微盟集團(02013)
遊戲:嗶哩嗶哩-W(09626)
電子:FIT HON TENG(06088)
食品:鍋圈(02517)
鋼鐵:馬鞍山鋼鐵股份(00323)
詳細清單如下:
1.康哲藥業(00867)
2024 年公司營業額爲 74.7 億元,按藥品銷售收入爲 86.2 億元,年度溢利 16.1 億元,業績符合預期。具體來看,公司存量業務表現符合預期,非國採獨家品種及創新品種佔比超 50%。 2024 年公司 3 款受集採影響產品黛力新、優思弗和波依定實現收入 26.9 億元。非國採獨家產品及創新產品收入合計達到 45.5 億元,同比增長 4.1%,收入佔比達到 52.8%,集採對公司的短期影響基本出清。分板塊看,心腦血管線實現收入 29.2 億元,心腦血管線實現收入 29.2 億元,消化/自免線實現收入 28.8 億元,眼科線實現收入 6.3 億元(同比+24.3%),皮膚及醫美線實現收入 6.7 億元(同比+18.2%)。此外,創新業務迎來收穫期,重磅產品蘆可替尼有望於 25 年內上市銷售。公司 2024 年實現 1 款創新產品(亞甲藍腸溶片)成功上市及 1 款創新產品新增適應症(甲氨喋呤注射液獲批類風溼性關節炎適應症),目前共計 5 款創新藥進入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階段。後續管線中,德昔度司他片和磷酸蘆可替尼乳膏已遞交中國 NDA 申請,有望於 2025 年內實現獲批銷售。其他在研項目看,約 10 項中國臨牀開發順利推進,注射用 Y-3 作爲用於卒中治療的新型腦保護劑正在推動 III 期臨牀;抗 IL-4Rα人源化單抗注射液 MG-K10 (AD、哮喘)正在推動 III 臨牀;VEGFA+ANG2 四價雙抗正在推動 II 期臨牀等,有望爲公司進一步打開長期成長空間。綜上,考慮到公司爲創新轉型的平臺型藥企,商業化能力經過長期驗證,創新管線步入兌現期,在售產品集採利空落地,機構維持“買入”評級。
2.科倫博泰生物-B(06990)
科倫博泰成立於 2016 年,是科倫藥業創新研發子公司,已建立起 ADC、大分子、小分子三大技術平臺。截至 2024 年年報,科倫博泰共佈局 30+創新資產,10+款藥物處於臨牀階段,管線儲備梯隊完善。2025 年將進入加速放量週期,商業化進展值得期待。ADC 平臺方面,佈局腫瘤與非腫瘤兩大 ADC 開發策略,研發能力獲 MNC 背書。1)SKB264:基於戈沙妥珠單抗進行優化,採取全新毒素 T030+高 DAR 值策略,圍繞乳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形成全線佈局。2L+ TNBC (2024.11)及 3L EGFRmut NSCLC 已獲批上市(2025.3);2L EGFRmut NSCLC、2L+HR+/HER-2- BC 已遞交上市申請;1L TNBC 適應症處於 II/III 期關鍵臨牀階段。在海外,默沙東全球已開 14 項多瘤種Ⅲ期臨牀(截至 2025 年 6 月),有望在全球適應症實現重要突破。2)A166:已達 3L+晚期 HER2+ BC 關鍵Ⅱ期試驗主要終點,於 2023 年 5 月向國家藥監局遞交 NDA;25 年 1 月,2L+ HER-2+ BC 適應症遞交 NDA,年內有望獲批。3)ADC 早期管線:廣泛佈局 CLDN18.2、 Nectin-4 等多種靶點,雙抗 ADC 項目 SKB571、RDC 項目 SKB107 等新品有望接棒。非 ADC 平臺方面,收穫期已至,覆蓋腫瘤及自免領域。A167(PD-L1)針對 3L+(2024.12)和 1L RM-NPC (2025.1)已獲批;A140(西妥昔單抗生物類似藥)1L RASwt mCRC 已獲批(2025.2)。A400 (選擇性 RET 抑制劑)針對 RET+ NSCLC 預計年內遞交上市申請。綜上,考慮到公司 25 年即將進入商業化拐點,後續臨牀數據、BD 預期等催化較多,疊加公司報表端持續改善,向上彈性較大,機構給予“買入”評級。
3.海吉亞醫療(06078)
2024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44.46 億元(同比+9.04%)、 淨利潤 5.98 億元(同比-12.40%)。拆分收入結構,報告期內公司實現醫院收入 43.23 億元,佔收比 97.2%,同比+11.1%,其中門診服務實現收入 16.33 億元(佔收比 36.7%),住院服務實現收入 26.90 億元(佔收比 60.5%)。 24 年公司共計 452.6 萬就診人次,同比+23.8%;完成手術 9.70 萬例數,同比+21.2%,主業依舊保持穩定發展。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在國內 8 省 13 個城市運營管理 16 家醫院,其中三級醫院 4 家,二級醫院 12 家,此外還有 2 家在建三級醫院,版圖擴張穩步開展。從新建項目看,無錫海吉亞醫院(新建)計劃設置牀位 800-1,000 張,計劃 2025 年完成驗收並開業;常熟海吉亞計劃設置牀位 800-1,200 張,計劃 2026 年通過驗收並開業;長安醫院三期項目已經啓動籌備,預計投用後新增牀位約 1,000 張;開遠解化醫院二期正在內部裝修,預計投用後新增牀位數 500 張。公司新建醫院及二/三期項目穩步推進。除腫瘤主業以外,公司在互聯網醫院、商保、自費業務、AI 等維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業務進展與突破。24 年度公司互聯網醫院掛號量接近 23 萬人次,旗下醫院簽約近 20 家保險公司。從自費類業務看,公司持續提升以醫美、口腔、眼視光等爲代表的消費醫療的服務質量以改善收入結構,配備各類原研藥與進口藥滿足患者多層次用藥需求。公司積極擁抱 AI,在腫瘤放療、影像輔助、移動護理、智能客服預問診掛號等方面積極應用 AI 技術,實現主業提質增效。綜上,公司主業受到醫保支付政策等外部因素的變化短期承壓,但主業經營穩健,未來在醫保控費常態化、新建及併購醫院整合完畢後,公司長期發展路徑清晰。
4.金蝶國際(00268)
公司 1995 年推出國內第一款基於 Windows 的財務管理軟件,2007 年開始轉雲,2024 年雲服務收入佔比達 81.6%,面向大、中、小客羣擁有星瀚&蒼穹、星空、星辰三大核心產品解決方案。總量視角看,雲轉型後公司具備了更強的收入增長韌性(16-24 年保持正增長)、更高的人效(20-24 年人均創收 CAGR 達 10%)、更低的費用率(20-24 年銷售/研發費率分別改善 2.45pp/5.10pp)與更健康的現金流(24 年經營現金流回歸歷史高位),雲服務 OPM 在 23 年首度轉正,24 年提升至 6%。結構視角看,1)24 年蒼穹&星瀚收入約爲 13.0 億元,佔比 20.8%,淨金額續費率 NDR 連續 5 個季度維持 108%。需求側看 ERP 信創,政策要求央國企 25/27 年底前完成非可控 ERP 系統/信息化系統的全面替代。供給側看蒼穹&星瀚作爲業內首個雲原生 EBC,簽約客戶達 2,110 家。2)24 年星空收入約爲 21.5 億元,佔比 34.3%,NDR 保持在 94%以上。需求側看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的數字化轉型訴求,供給側看星空“五力成長飛輪”+ “SRDI”框架,近 1.5 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中星空客戶佔比 46%。3)24 年星辰(小微財務雲)收入約爲 12.3 億元,佔比 19.6%,24 年 NDR 提升至 93%。需求側看小微企業普遍存在銷售訂單手工錄入,進銷存數據分離,出入庫單據手工記錄,生產排期無標準的 BOM 單等問題,亟需數字化轉型,且小微企業受限預算對 SaaS 的接受度更高。供給側看星辰數電票全流程實現業財稅一體化,已覆蓋 43.5 萬小微企業。從交付效率到交付效果,Agent 的實質是打造“數字化員工”。後 DS 時代 SaaS 廠商掌握“數據+入口”優勢,Agent 落地有望參與客戶收入分成。公司 2017 年起佈局 AI,2023 年發佈金蝶雲·蒼穹 GPT 大模型平臺及中國首個財務管理大模型,目前已在財務、人力、營銷等 7 大場景形成 Agent 能力。
5.快手-W(01024)
7 月 27 日,快手可靈 AI 在 WAIC 2025 現場舉辦以“生成式 AI 應用元年”爲主題的生態論壇。論壇上,可靈 AI 披露了發佈以來獲得的優秀成績,並請多個領域的創作者分享使用情況和感受。此外,可靈 AI 還宣佈了全新創意工作臺“靈動畫布”。快手可靈 AI 在“生成式 AI 應用元年”主題生態論壇上披露,可靈 AI 目前在全球擁有超過 4500 萬創作者,產品自發布以來迭代升級 30 餘次,累計生成超 2 億個視頻和 4 億張圖片,通過 API 服務超過 2 萬家企業客戶。此外,可靈 AI 服務客戶涵蓋全球 149 個國家和地區,覆蓋影視短劇、動漫製作、遊戲宣發、廣告製作、智能硬件應用、營銷推廣等多個垂類應用領域。在 WAIC 2025 現場可靈 AI 宣佈,即日起“靈動畫布 1.0”開啓邀請測試,2025Q3 將推出面向專業團隊和企業的“工作室會員”。 “靈動畫布”的推出致力於解決兩方面問題:1)從單一素材到創作全鏈:完善內容生產工作鏈條,覆蓋從生成到成片的全創作鏈路,幫助創作者解決使用 AI 創作時需要多種 AI 工具頻繁切換的問題。2)從個人創作到團隊協作:支持團隊協同,使專業團隊的協同創作成爲可能。當前 “靈動畫布”還處於 1.0 版本,未來可靈 AI 還將持續完善其創作全鏈路的能力覆蓋並融入Agent 能力,實現從 AI 素材生成器到全新 AI 創意工作臺的飛躍。綜上,可靈 AI 技術迭代迅速,商業化表現喜人,建議關注快手投資機會。技術角度,發佈一年以來可靈 AI 已經歷過 30 餘次迭代,且視頻生成能力居於全球領先地位。商業化角度,一方面可靈 AI 市佔率持續提升,根據 Poe 數據,在 2025 年 5 月 4 日 Kling2.0/1.6/1.5 使用量達到 30.7%,位居第一;另一方面,可靈收入增長迅速,2025Q1 收入達到 1.5 億元,隨後 4 月和 5 月月度收入均超過 1 億元,據此線性外推年收入有望超過 10 億元。
6.微盟集團(02013)
摩根大通近期持續增持,主要看中其核心競爭力,如作爲騰訊廣告核心服務商,藉助騰訊系資源提供海量曝光,實現從廣告到運營的一站式服務,完成內容種草到交易轉化的完整鏈路。累計服務過 400 萬家客戶,在行業內有較高知名度和良好口碑,獲多項大獎。構建了 WOS 新商業操作系統和微盟雲 PaaS 平臺,可打造去中心化的商業基礎設施。產品本身來看,公司推出“公域融合×私域增長×運營提效”三位一體的數字商業力核心能力,涵蓋數據打通、多平臺場景構建、行業化深耕、AI 提效等。擁有微盟 WAI、WAI Pro、WIME 等智能化解決方案,AI 能力貫穿營銷、經營、用戶運營全流程。主攻方向也很明確,針對零售、服飾、寵物、快消、汽車、金融等多行業提供精細化服務和垂直行業解決方案。如爲服飾企業強化導購數字化能力,爲寵物品牌提供公域內容生產與運營工具等等。在美股 AI 應用端如火如荼的當下,中國市場預計也會帶來較好預期。
7.嗶哩嗶哩-W(09626)
嗶哩嗶哩於 6 月末舉辦了公司 16 週年慶直播。從用戶角度:1)用戶羣體持續擴大:2025Q1 平臺 DAU 和 MAU 達 1.07/3.68 億。2)B 站仍然年輕:過去一年 B 站用戶平均年齡爲 26 歲,00 後用戶超過半數。3)平臺繼續維持高粘性:用戶日均使用時長達到 108 分鐘;每天有 5000 萬用戶使用 B 站超過兩小時;15 年老用戶留存率達 90%。公司電商投放需求旺盛、商業化工具持續賦能。一方面“大開環”戰略下 B 站的電商投放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公司在商業化工具上也在持續升級。在近期推出的 Insight Agent 的助力下,B 站今年 618 期間的花火商單促成效率提升 5 倍以上,數據洞察效率提升 3 倍以上。遊戲業務方面,長青遊戲穩健,關注新遊表現。展望後續,一方面該機構期待《三國:謀定天下》繁體版在港澳臺的推出效果,另一方面該機構也期待《逃離鴨科夫》《嘟嘟臉惡作劇》等新遊表現。長期看,嗶哩嗶哩利潤改善的背後,一方面是收入結構的優化,一方面是運營效率的提升。後續,隨着廣告和遊戲加總收入的佔比持續高企、內容分成和其他費用佔收入比持續下滑,該機構預計公司全年毛利率和淨利潤率有望持續改善。
8.鴻騰精密(06088)
鴻騰精密科技圍繞“3+3”戰略(聚焦 EV 電動車、5G AIoT、Audio 三大產業,推動銅轉光、有線轉無線、組件轉模塊三大技術轉型),持續鞏固全球連接器市場領導地位。自 2013 年獨立運營以來,公司逐步構建覆蓋消費電子、通信、汽車、工業等領域的多元化業務版圖。電動汽車方面,公司通過外延併購加速汽車電氣化佈局,有望形成高壓連接器、電池管理系統、充電樁三大產品線。2022 年收購德國 Prettl SWH 集團切入高壓連接器領域,2024 年收購 Auto-Kabel 集團,補全電池線束、母線系統等核心能力。Voltaira 客戶涵蓋大量全球頭部車企,提供充電解決方案與智能配電系統;Auto-Kabel 則有望帶來較大體量的營收規模及 Tier 1 汽車供應商和 OEM 客戶資源。整合後,公司汽車業務有望形成高壓連接器、電池管理系統、充電樁三大產品線。消費電子方面,鴻騰精密科技以連接器業務爲基礎,背靠鴻海集團的供應鏈與客戶資源,通過內生髮展與外延併購持續擴展消費電子版圖。公司背靠鴻海集團,以 PC 和智能手機內部連接器起家,後通過併購開拓業務,形成連接器、電子終端配件以及聲學三大消費電子業務。2018 年 3 月,公司以 8.66 億美元收購 Belkin,Belkin 產品涵蓋擴展塢、耳機、 MagSafe 配件、充電頭等。公司通過收購 Belkin 獲得 Belkin 的全球化渠道,從而打造自主品牌,實現從代工廠向品牌公司的升級。2021 年 9 月公司完成收購 Sound Legend Limited,進一步鞏固聲學領域技術積累。基礎設施和網絡方面,面向 AI 算力需求爆發,800G/1.6T 光模塊研發加速,聯手聯發科佈局 51.2T 及下世代 CPO 高速連接解決方案。公司 24 年以 2.2 億元收購華雲光電 70%的股權,進一步加速公司在高速光模塊與 CPO 技術的佈局。公司光產品開發進度有望實現大幅提前,計劃在 2024 年第三季度前完成 800G QDD、OSFP AOC、SR8、LPO 等多模光產品的開發;單模光產品如 800G DR82xFR4 將於 2024 年第四季度前完成;於 2025 年底前完成 1.6T SR8 DR8 光產品的開發。
9.鍋圈(02517)
鍋圈是一家聚焦家庭場景的在家喫飯餐食產品品牌,產品涵蓋即食、即烹、即配等多個品類。截至 2024 年,鍋圈門店總數位 10150 家,成爲中國門店數量最多的在家餐食品牌。2020-2024 年,鍋圈營收由 29.6 億元增長至 64.7 億元,CAGR 約爲 21.5%。與此同時,公司通過優化成本結構實現較優的盈利能力,2022-2024 年公司平均毛利率/淨利率/ROE 約 20.5%/3.6%/7.8%。截至 2024 年,鍋圈門店覆蓋 277 座城市,其中低線城市佔比超過 51%,下沉能力領先行業,渠道可及性強。平臺型加盟體系高效複製,超 99.5%爲加盟門店。鍋圈門店以加盟爲主,佔比達 99%以上,通過“零加盟費+總部供貨”模式提升複製效率,增強經營穩定性。六大工廠+18 個數字化中央倉庫,打造穩定可控的柔性供應鏈。鍋圈在肉製品、湯底、配料等品類佈局“單品單廠”,並配套區域倉配網絡,強化供給穩定性與成本控制,構建起“高頻供給+快速履約”的經營閉環,強化規模優勢。綜上,考慮到鍋圈門店密度領先、加盟可複製性強、供應鏈一體化優勢明確,公司可享估值溢價,機構給予鍋圈“增持”評級。
10.馬鞍山鋼鐵股份(00323)
2024 年公司營收 818.17 億元,同比降 17.30%;歸母淨利潤-46.59 億元,同比降 33.32 億元。其中,2024 年第四季度營收 203.03 億元,同比降 18.86%,環比增 9.71%;歸母淨利潤-21.24 億元,同比降 23.95 億元,環比降 7.34 億元,第四季度業績略不及預期,一方面系鋼鐵需求持續偏弱,行業盈利繼續承壓;另一方面系公司四季度資產減值損失和資產處置收益合計爲 -9.26 億元,而三季度合計損益爲 1.98 萬元,環比虧損額大幅提升。2024 年公司鋼材總銷量 1830 萬噸,同比降 230 萬噸;其中板材、長材、輪軸銷量爲 981、824、25 萬噸,同比分別降 22、205、3 萬噸。2024 年公司綜合噸鋼毛利-42.34 元/噸,同比降 121.47 元/噸;其中板材、長材、輪軸噸毛利爲 30.47、-176.98、1904 元/噸,同比分別降 99.71、降 112.70、增 257.57 元/噸。受地產持續下行影響,公司長材虧損,2024 年公司減少螺紋、H 型鋼等建築長材產銷量,同時增加特鋼、汽車板等效益較好的產品產銷量,以優化自身產品結構,抵抗部分行業下行壓力。近年來,隨着地產下行,地產端用鋼需求佔比下降,未來地產對需求的負向拖拽效應有望逐步減弱,鋼鐵需求有望逐步企穩。供給端來看,國家發改委提出:“2025 年持續實施粗鋼產量調控,推動鋼鐵產業減量重組”。隨着行業加快併購重組,集中度提升將帶來盈利的長期修復。綜上,鋼鐵需求持續偏弱,公司業績短期承壓,2024Q4 業績不及預期。但展望來看,持續看好行業需求改善與供給重塑,公司盈利仍有望逐步修復。
(文/ 萬永強 (智通財經研究中心總監)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