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硅星人)

隨着7月29號WAIC 2025展館的結束,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也在浦江之畔圓滿落幕。四天的時間裏,上海成為全球AI的匯聚之地:圖靈獎與諾獎得主同臺縱論科研突破與全球治理,AI治理標準與產業實踐新成果密集發佈;800家企業、3000件展品,全面呈現AI在覈心技術、行業應用、智能終端與生態鏈接上的全景落地。WAIC技能大舞臺裏的人形機器人集體大秀勞動技能、可以實時翻譯的 Rokid 智能眼鏡、宇樹科技機器人打擂臺等硬核科技輪番「出圈」。
但這一切,並非只是四天的短暫熱鬧。WAIC早已從一場年度科技盛會,轉型為全年在線的智能生態系統。它通過WAICFuture Tech、WAICCONNECT、WAIC UP!、WAICYoung四大子品牌,把大會能量帶出展館、帶向城市與行業,讓AI真正融入上海的365天生活與發展。
讓AI的熱度從展館流向365天的上海
今年,WAIC系統化推出WAICFuture Tech、WAICCONNECT、WAIC UP! 和WAIC Young四大子品牌,覆蓋創新、產業、思想與青年四大領域,讓大會能量不再停留在四天的舞臺上,而是變成城市全年活躍的AI脈動。
WAIC Future Tech:全年滾動的AI創新孵化場
在展館的創新孵化展示區,最火爆的舞臺之一就是WAICFuture Tech的路演舞臺。年輕創業者手握AIGC、智能體、具身智能、AI for Science、AI+製造等前沿項目,五分鐘Lightning Talk一輪輪點燃現場的好奇心;觀衆跟着《掘金者地圖》在三大舞臺和五大互動點間穿梭,化身「頭號玩家」,為自己喜歡的項目投票,見證未來科技的「種子」萌芽。

而這一切,不止於展館的四天。WAICFuture Tech全年向全球徵集超600個早期AI項目,最終遴選200+優質團隊,其中70%成立不足三年,創始人中90後佔比超過50%。它聯動清華、北大、浙大等高校孵化30+大學生創業項目,涵蓋AI律師、空間計算、智能音樂等方向,也與WaytoAGI、小紅書等社區協作,組織獨立開發者開放麥、workshop,讓每一份創意都能被看見、被加速。


更重要的是,WAICFuture Tech通過百大全球投孖展機構,配套「Future Tech領航導師」、「Future Tech投資天團」、Future Tech創新孵化專區等,把初創項目送進資本、場景與人才的快車道,實現從技術萌芽到商業落地的躍遷。
它是大會上最熱鬧的創業舞臺,也是全年不停歇的創新加速器。

WAIC CONNECT:打通AI落地的「最後一公里」
在世博展覽館的WAIC CONNECT對接區,洽談桌几乎從早到晚都座無虛席:中廣核、寧德時代、瑞穗銀行、陽獅廣告、上汽集團等全球巨頭採購團,與AI企業面對面深度洽談。50+真實採購需求涵蓋城市更新、智能製造、醫療健康、智慧能源、出海服務等八大賽道,真正讓供需在現場碰撞。

但WAIC CONNECT不是一場短暫的撮合,而是365天運轉的產業通路。它構建了「調研—需求釋放—精準對接」閉環,整合200億訂單池與150+實名採購團組,全年發佈採購清單,組織1V1洽談、鏈合π圓桌、產業之旅,幫助技術方與需求方從「見面」到「簽約」,從「PPT方案」到「實際落地」。

更特別的是,WAIC CONNECT把對接場景延伸至展會之外:技術方與採購團走進張江AI島、模速空間、楊浦園區等科技地標,進行City Walk沉浸式走訪,讓AI解決方案從紙面進入現實,真正打通「最後一公里」。
它是大會里的高效對接區,更是全年不斷流動的產業高速公路。

《WAIC UP!》:思想與靈感的全年引擎
在大會期間,WAIC UP!之夜讓人們看到了AI的另一面:燈光、音樂、對話與碰杯,學者、藝術家、投資人、普通觀衆坐在一起聊未來。沒有PPT、沒有公式,只有「技術如何讓我們更像人類」的自由探討。辯論環節中,臺下的發光手環分成紅藍兩色,映照出思想的光譜;五位跨界嘉賓用脫口秀的方式,聊出了AI的溫度與邊界。



這種氛圍延續到了全年。WAIC UP!發行官方刊物《AI領航:無限升維》,集結50+位來自哲學、教育、建築、AI產業等領域的聲音,深入討論AI倫理、治理、產業轉型與人類未來。刊物三大板塊LEAD UP(領航)、SURGE UP(湧現)、JAZZ UP(想象),既有復旦大學王國豫提出的全球多樣性AI倫理框架,也有上海交大顧磊磊的仿生式視覺AI探索,更有國際企業家沙睿傑分享的「負責任AI」實踐案例。
WAIC UP!不僅是一場夜晚的思想派對,更是全年不斷輸出靈感的「認知引擎」。

WAIC Young:下一代的AI遊樂場
在世博展館的WAIC Young展區,策展團隊中近半數為00後,他們憑藉新穎的視角和對年輕羣體喜好的精準捕捉,成為推動AI與非遺創意碰撞、實現文化與科技融合的重要力量。展區裏青少年們圍坐在非遺工坊,用AI設計媽媽的旗袍、為爸爸定製茶盞;18省民族樂器數據庫讓他們成為「一日小樂手」,還能在《西遊記》《水滸傳》場景的AI皮影對決中比拼分數。AI深度介入設計與創作環節,讓傳統文化在科技的加持下煥發互動魅力。

皮影、盤扣、剪紙、藍染、古如歌、梁平抬兒調、金山農民畫......展區集中呈現了首屆「當AI遇見非遺」學生主題活動優秀作品。其中來自上海星河灣雙語學校的學生李想還分享了她的創作體驗。她以內蒙古的非遺文化「古如歌」為題材,藉助AI技術製作了一部微電影。她表示:「很榮幸參加WAIC Young板塊的‘當AI遇見非遺’活動。在此次活動中不僅利用AI技術保存了一段珍貴文化,也讓我意識到青年一代用科技激活非遺、開創新文化景觀的責任與可能。」AI與非遺結合的創作不僅保存了古老的聲音,也讓年輕人更深刻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價值與傳承意義。

展區裏的熱鬧之景與此同時也延續到了展館之外。WAIC Young結合 VR探祕長白山水源地、「AI科創燈塔」、「發電單車挑戰」等全年活動,讓青少年全年都能參與科學探索。它還得到上海大學、東華大學、上海音樂學院等支持,形成一個 跨文化、跨代際的青少年創新社羣,讓年輕一代從體驗者成長為AI世界的創造者。
它是展會上最有青春氣息的展區,也是全年激發下一代科技想象力的實驗場。

閉幕不散場:上海的AI故事繼續
當最後一場論壇落幕,WAIC並未退場。
AI通過這四大子品牌,從世博展館流向了張江機器人研究院、豫園AI文旅街區、濱江創新社區,也進入了上海的企業、學校與生活。四天,是一段序章;365天,纔是這座城市與AI共同書寫的長篇。
下一次見面,或許不在展館,而是在你的日常工作、乘坐的Robotaxi、走過的AI藝術街區,或是創業者的路演現場。
WAIC 2025雖落幕,但屬於上海的AI之旅,才啱啱啓程。
點個愛心,再走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