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生活成本危機依然存在,澳大利亞人卻依然毫不猶豫地打開錢包,進行了前所未有的購物狂潮。根據最新的澳洲統計局數據,6月零售銷售比預期高出三倍,創下了令人矚目的增長。
然而,這一波消費熱潮並不意味着消費者信心的增強。分析人士表示,這一銷售激增實際上是由折扣商品的瘋狂追捧所推動,尤其是服裝、鞋類和家居用品。
購物狂潮推動零售股飆升
根據數據顯示,JB Hi-Fi、Harvey Norman、Nick Scali以及Wesfarmers的股票在零售數據發佈後上漲,甚至百貨商場運營商Myer的股價也隨之上升。幾乎所有零售類別,包括食品零售,都超過了預期,唯一未受寵愛的是餐飲外賣,6月該領域的銷售有所下降。
儘管銷售量上升對零售商來說是一大利好,但以折扣價銷售商品顯然會壓縮利潤空間,這對零售商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折扣帶來的利潤壓力
更大的問題在於,6月的大規模消費是否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持續,如果這種消費浪潮不會繼續,零售商的利潤將逐漸被侵蝕。儘管如此,這一數據也證明了家庭仍然有足夠的資金和購買大宗商品的慾望,只要他們認為自己得到了物超所值的商品。
澳大利亞人似乎並未因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或國際經濟動盪而感到太多困擾,零售商仍然感受到購物熱潮的影響。
利率調整是否會影響消費者信心?
然而,隨着消費者情緒的波動,澳大利亞儲備銀行(RBA)是否會考慮降息成為市場的焦點。大多數人仍然認為,6月的通脹數據符合儲備銀行的目標區間,這可能足以促使中央銀行在8月降息25個基點。
幾次降息無疑將刺激消費者的信心,使他們願意走進商店消費。然而,有一點趨勢似乎不會改變——就是「價值購物者」這一羣體的崛起。
出口商面臨挑戰
對於那些主要面向美國市場的澳大利亞企業來說,特朗普的政策給他們帶來了不小的困擾。比如,曾經市值接近20億澳元的奢侈品在線零售商Cettire,其股價已大幅下跌超過80%。這家公司本來通過為國際市場提供折扣奢侈商品而受到青睞,但特朗普的政策,特別是取消了「最低免稅額」的規定,讓其在美國市場的運作受到了嚴重影響。
Cettire的情況顯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使得依賴美國市場的企業遭遇巨大的商業挑戰。儘管澳大利亞政府希望對美國的商品徵收10%的關稅,但特朗普也提出了對所有尚未簽署貿易協議的國家徵收15%-20%關稅的可能性。
零售商們的焦慮與消費者的購物慾望
儘管出口商面臨壓力,但至少澳大利亞國內的消費者似乎並未放慢購物腳步。在未來幾個月內,零售市場能否繼續保持這種強勁勢頭,仍然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