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是2個部分。
1,先看今天的TMTBreakout:
(1)安費諾整了一個Big deal:
(2)扎克伯格之後,庫克好像也“瘋了”…
蘋果成立的Answers團隊,想搞個AppleGPT…這件事兒比較的刺激,主要有2點:
1)卡從哪裏來。其實這依然會增加英偉達的收入,因爲ASIC的效率顯然不適合蘋果現在落後的狀態,大量的搞英偉達的GPGPU纔是正道。
模型成功後,再用蘋果自己家的ASIC也不遲…
2)端側AI設備的護城河有多深。基本上,Apple Intelligence已經徹底涼了…在庫克的治下,在真正的技術創新方面蘋果基本上什麼也沒做成。
如果AppleGPT搞成了,毫無疑問是依賴蘋果海量設備的搭載,設備的護城河價值將大大凸顯,各個科技巨頭下一個刺刀見紅的戰場必然是端側設備,現在優先級並不是那麼高。
(3)Citi給了英偉達的業績前瞻:
(4)DaRazor對NVDA和Cloudlfare(NET)看法。
總結一下:NET缺卡但有云和邊緣平臺,英偉達缺對實時流量的分析以及繞開微軟、Amazon、谷歌雲從而打開邊緣AI場景的載體。
這倆合作,將大大提升雙方的價值。
(按住,翻譯,或丟給AI)
2,2個交易日暴漲70%,英諾賽科的暴漲背後是英偉達的電力能源“新故事”
看Jefferies的評價(Jefferies前不久還有一篇70頁長深度,對英諾賽科做了詳細的拆解):
(按住,翻譯,或丟給AI)
聊5個觀點:
(1)英諾賽科(INNO)作爲唯一中國半導體企業入選英偉達800VDC高壓電源供應商名單,這件事兒挺猛的,尤其是在當前的形勢之下,INNO是真的有東西;
(2)未來的市場空間,還將被持續打開。英偉達新一代AI芯片功耗飆升(單機櫃570kW),800VDC架構依賴GaN高頻高效、耐高壓特性**替代傳統方案,Meta等巨頭更高功耗計劃(1MW)進一步擴大市場;
(3)INNO戰略很超前,典型的中國大陸製造優勢,聯合研發+產能鎖定,又一個“勝宏”。英諾目前有全球最大GaN代工產能,同時IDM模式規避供應鏈風險(Navitas因臺積電關廠被迫轉單),地緣價值凸顯。臺積電基本上2026年會退出GaN的生意,主要是這個生意“有點小”…
(4)從Jefferies的報告裏可以看到2個有趣的細節。第一個是英偉達1供的正常份額50%這個也都比較熟悉,另一個關鍵是利潤率。
Jefferies給了25%的淨利潤率預期,那其實根據我們大陸半導體企業尤其是蘇州功率半導體企業的效率,30%的淨利率輕輕鬆鬆…
這就是典型的中國科技企業的優勢,一旦抓住1供的機會,後面不管你英飛凌還是TI,正常競爭都不行,除非美國政府搞制裁。
(5)來看估值。AI服務器GaN組件潛在規模25億美元(英偉達佔15億+雲廠商ASIC增量),假設INNO若佔50%份額,30%淨利潤率,那麼INNO(28-28年)潛在淨利潤在27-30億人民幣的區間。
目前610億人民幣(672億港幣)對應2027年PE在21X 左右。
當然,這是純數據中心業務,其他的汽車業務之類,還面臨SiC的卷,總之英諾賽科目前只看數據中心電源架構的業務增量即可。
…
英偉達最近有一些機構開始講電力能源的故事,這個其實有點早,而且有點小…
這件事兒很明顯並不是支撐NV上漲的邏輯,Aseity對2027年之後英偉達電力解決方案業務的收入預測是100億美元…這…
不過在我們這裏,因爲我們公司市值規模都太小,任何一個數十億美金級別的市場都會對我們100-200億元市值的“小小科技公司”產生脫胎換骨的影響。
英諾賽科的後續表現不討論了,不過整個達鏈的精彩還會繼續。
(全文完)
爲了方便大家更細節、更實時討論所有跟科技投資相關的話題,歡迎新老朋友進入私域知識星球(iOS用戶如果掃碼不便,可私信);
星球裏會持續輸出機器人/半導體/AI/自動駕駛/新消費等領域乾貨、專家紀要、財務模型等各種資料,我們也會討論宏觀以及A股、港股以及美股的市場情緒,TMTBreakout的信息也會每日準時在星球裏更新。
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加入!
老鐵,求贊,加星標,不錯文章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