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最快誕生獨角獸的地方,恐怕要數AI創業圈了。
近日,據外媒報道,Fireworks AI——一家新興的雲服務提供商,正在尋求以40億美元(約合288億元)估值(包含融資金額)進行新一輪融資。
知名風險投資機構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美國光速)和Index Ventures等正就領投事宜,進行深入討論。一旦融資成功,Fireworks AI創始人將創造1年估值增長7年,3年幹出一個288億元獨角獸的奇蹟。
華人女性創業,年化營收突破2億美元
這是一位華人女性在加州創業的故事。
2022年,Meta前高級工程總監喬琳(Lin Qiao)與6位聯合創始人,一起在美國加州雷德伍德市成立了Fireworks AI。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的喬琳(Lin Qiao),本碩畢業於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之後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UC Santa Barbara)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在創業前,喬琳(Lin Qiao)擁有24年的行業經驗,可謂是一名資深技術專家。
她的最早一份工作是在IBM擔任研究職位,專注於數據基礎設施和數據庫技術。之後,又在LinkedIn擔任技術主管。Meta時期,喬琳(Lin Qiao)最大的成就是領導PyTorch在Meta數據中心、移動設備和AR/VR設備上的開發和部署,爲Meta系列的應用程序提供支持。
此外,她還構建了AI框架和開發人員平臺,通過專爲PyTorch構建的強大生態系統和平臺,推動創新以提高模型探索的速度和生產時間。截至目前,PyTorch已成爲全球最主流的開源機器學習框架之一。
在喬琳(Lin Qiao)看來,PyTorch的成功,源於其爲研究人員提供了簡便性,這種簡便性延伸到生產環境。帶着這份經驗,喬琳(Lin Qiao)和團隊創立了Fireworks AI,他們從頭搭建體系,從底層做起。
“我們必須思考如何高效地獲取數據、如何高效地進行分佈式推理、如何高效地進行大規模訓練。”喬琳(Lin Qiao)說道,Fireworks AI要做的就是壓縮訓練和推理的時間,使超大規模企業之外的更多人能夠使用通用人工智能(GenAI)。
最終,喬琳(Lin Qiao)和團隊將小型、可定製的模型能力,以及開源和閉源人工智能能力融合在一起,爲開發人員提供了一個簡單、高性能、低成本的API。“這種方法能使客戶能夠專注於創新和產品設計,而不是努力解決複雜的技術問題,讓他們在短時間內高效地部署AI模型。”
在更高性能、更低成本兩個關鍵詞下,Fireworks AI擁有了100多個模型,年化營收突破2億美元,即每月營收近1700萬美元。公司對投資者表示,預計今年年底前年化營收將增長至3億美元。
而其競爭對手Together,截至今年3月,年化營收達1.5億美元,即每月約1250萬美元,估值爲30億美元。
圖源:Fireworks
3年估值衝刺288億元,或與英偉達形成競爭
由於相比傳統雲服務商,Fireworks AI提供的是更低成本、更高性能、且定製化開源的大模型。這一差異化思路下,公司估值也迅速上漲。
融資數據顯示,誕生於2022年的Fireworks AI,當年完成種子輪融資;2023年,又完成A輪融資,估值達到5.52億美元,投資方包括紅杉資本、Benchmark等頂級風投,以及英偉達、AMD、Databricks Ventures和MongoDB Ventures等產業資本。
近日,與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美國光速)、Index Ventures等知名風投機構的洽談,不僅使其衝向40億美元估值,躋身行業獨角獸,也讓Fireworks AI估值1年增長7倍。
對於A輪投資者——英偉達的出手,Fireworks AI在官網上曾表示,不僅是資金層面的支持,也有技術層面上的深度合作。簡單來說,就是互爲客戶。
Fireworks AI稱,其提供的平臺能夠高效運行和微調開源AI模型,如DeepSeek和Llama,這些模型在英偉達GPU上表現出色。此外,Fireworks AI還支持英偉達的NIM微服務,這些微服務提供了廣泛的AI模型,涵蓋文本生成、圖像處理、視頻處理、3D模擬等多個領域。
不過,有意思的是,英偉達可能與Fireworks AI形成競爭關係。
在一段訪談節目中,喬琳(Lin Qiao)表示,在任何一個有利可圖的市場上,英偉達都有興趣進入,並引發競爭。但從行業角度來看,市場不喜歡壟斷。所以,這是一個經濟問題。至於這種競爭何時會來,喬琳(Lin Qiao)說,應該很快就到了。
實際上,在業務版圖的擴張上,英偉達已通過投資,實現了多個場景的業務落地。
比如在人工智能與雲計算領域,於2023年投資的CoreWeave,已成爲英偉達直系雲算力供應商;參與投資的Hugging Face,英偉達與其建立合作伙伴關係,爲開發者提供生成式AI超級計算服務,幫助他們構建大語言模型。
在醫療健康領域,英偉達更是投資了多家公司,通過算力提供,爲AI藥物研發提供支持;還有量子計算等行業,英偉達與谷歌、甲骨文合作,分別共同打造量子芯片,以及爲企業客戶測試和開發混合量子計算服務。
因此,有分析認爲,在這種既合作又存在潛在競爭關係的背景下,後續英偉達是否收購Fireworks AI值得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新投資方Index Ventures才從Scale AI的收購案中獲得了高額投資回報,這使得Fireworks AI等初創企業在老牌風投機構中,具有潛力。
華人成AI創業圈“吸金王”
復旦女學霸喬琳(Lin Qiao)的創業成功,並非偶然。
在AI創業圈,華人表現活躍,涵蓋了從模型層的算法創新,到應用層的垂直行業解決方案等多個方面。比如,Scale AI由華人少年Alexandr Wang(汪濤)和Lucy Guo(郭如意)於2016年創立,專注於數據標註服務,之後迅速成長爲獨角獸企業,估值已達290億美元。
再者,斯坦福大學教授李飛飛創辦“空間智能”公司World Labs,專注於讓AI具備高級的視覺推理能力;還有視頻生成AI公司Pika,由郭文景和孟晨琳聯合創立,已完成8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
在吸金能力方面,華人創業者更是表現強勁。據不完全統計,華人創業的AI公司估值總額至少超300億美元(約合2100億元),已經跑出了Scale AI、Cognition AI、Imbue、Cresta等獨角獸。
除了Scale AI,Cognition AI由華裔青年Scott Wu打造,其開發的AI程序員Devin,上線幾周即獲融資,母公司估值半年內翻6倍達20億美元。截至目前,Cognition AI已完成3輪融資,最近一輪融資由8VC領投,估值達40億美元。
最新消息顯示,Cognition AI正在商談一輪超過3億美元的融資,這將使該公司的估值達到100億美元。
此外,Imbue獲得了融資總額達2.2億美元的資金,估值超10億美元;由華人蔘與創辦的Cresta融資總額也超2.7億美元,估值達16億美元。
對於華人在AI領域的創業成功,有人認爲,他們普遍擁有頂尖的教育背景和豐富的行業經驗。
仍以Scale AI的創始人Alexandr Wang爲例,他曾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優秀學生,而Pika的創始人之一郭文景,在哈佛、斯坦福深造;Cognition AI、Imbue、Cresta背後的華人創業者,也有不俗的教育背景。
“這些創業者不僅在技術上具有深厚造詣,還對市場有着敏銳的洞察力。比如,Alexandr Wang憑藉其在機器學習領域的深厚技術積累,敏銳地發現了數據標註在人工智能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從而開創了高效、高質量的數據標註服務模式,推動了AI行業的快速發展。”一位投資人評價道。
更重要的是,華人在創業過程中展現出的堅韌與創新精神,令人欽佩。特別是面對技術難題、市場競爭以及資金壓力等諸多挑戰,始終保持着對目標的執着追求。
總之,在這個“創新與機遇”的時代,華人正在創造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