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股息紅利股出現了短期退潮的現象,典型的個股如中國移動、長江電力等在分紅除息後,股價短線下跌了10%左右,還有不少銀行股在分紅除息後短線也進入了調整。
那麼,爲什麼高股息紅利股在分紅除息後會突然沒有上漲動力了呢?其實,股票的上漲和下跌都是有規律的,特別是像機構資金重倉持有的長線股更是有階段性波動的規律。其實,從這些紅利股除息、除權之前的走勢就可以看出端倪,其在除息、除權之前幾乎都是單邊上漲,資金搶權的慾望較爲強烈。在除息、除權以後,機構拿到了現金分紅,有充足的現金可以再投資,那麼對於這些機構資金來說,當然希望其投資的股票價格越低越好,因爲價格越低,買的股數就會越多,可以有效地攤低持倉成本。
從另一個角度看,高股息紅利股之所以被市場追捧,就是因爲有高分紅。但是,這個分紅並不是時時刻刻都有的,在過去,大多數都是一年分一次,現在有部分高股息個股是一年分兩次,有少數個股還會按季度分紅。因此,投資這樣的高股息紅利股都是按分紅的時間規律來的,一般都是在沒有分紅之前,即含權的時候被資金買入;而當分紅利好兌現以後,短期會有部分資金選擇觀望,畢竟到下一個分紅季最短也需要半年的時間,而且從二級市場投資的角度來看,分紅完了就沒有什麼故事可講了,也會讓部分跟風的資金選擇撤離,特別是在短期無法填權的情況下,遊資基本上都會反向操作。不過,高股息紅利股出現短期價格回調對中長線資金來說是一件好事,特別是那些可以長期持續高額現金分紅的個股,並不會因爲除息、除權後改變基本面情況。因爲這些個股的可持續分紅能力強,而且像中國移動和大多數大中型銀行股分紅的絕對值還會越來越高,如果股價出現下跌,股息率則會相應上漲,對場外資金的吸引力會越來越大。比如中國移動目前的靜態股息率已經接近4.3%,而且其承諾未來的股利支付率將達到75%,再按照5%左右的淨利潤增長率來計算,其未來的分紅的絕對數會增長,但現在股價卻出現了回調,相應地,其動態股息率就會越來越高。
從A股市場的歷史經驗看,但凡能持續高分紅的現金奶牛公司,其分紅後的短期調整都不會改變其股價長期向上的規律。如長江電力2024年7月分紅除息、除權以後,股價調整了近半年時間,從每股30元以上調整到不足27元,但隨後又經歷了半年的上漲,股價最高衝到31元上方。其實,很多大資金也是摸準了高股息紅利股這樣的規律,利用其大波段的走勢來做差價。對於能夠長期持續分紅的高股息紅利股來說,一般在分紅除息、除權後股價調整10%左右即可能觸底,但未必會立刻轉身向上,而是不斷地磨底,在量能萎縮到一定程度後,也就是在基本上沒有拋壓的情況下,大資金纔會選擇重新做多。
資本市場有自己的運行規律,任何股票價格的上漲都不是一條直線,而是波浪式前進,有波峯,也有波谷,即便是長線資金,也不是買入後就一直持倉不變,他們也需要利用大波段來適當做差價,提高階段收益率。有意思的是,這也僅僅是A股纔有的特色,對於像港股那樣投資風格比較穩健的市場來說,中國移動除息、除權後股價基本上不怎麼跌,也就是說,在港股市場中買中國移動的投資者,基本上都是價值投資的擁躉,連短期差價都懶得做。
當然,這裏有一個前提,就是高股息紅利股的基本面不能發生大的變化,承諾的股利支付率要穩定或能持續提高,經營業績要穩中有升。如果這樣的股票短期出現下跌,就是買入時機。從歷史經驗看,傳統公用事業行業中的大型電力上市公司和高速公路公司、大型煤炭採掘類上市公司、大中型上市銀行和大消費行業中的家電、乳業等龍頭公司,這些高股息紅利股的代表品種,在年度或者半年度分紅以後,都有可能出現短期調整的情況,但這種調整沒有一次是真正的股價下跌,而是不斷重複的波段式調整節奏。如果還要“穩中選穩”,併兼顧股價上漲的幅度、行業和企業基本面等因素,那麼,招商銀行、中國移動等個股的風險係數會相對低一些。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高股息紅利股目前對長線投資者來說是在挖黃金坑,但這些品種不適合短線投資者。因爲即便像中國移動、長江電力這樣的高股息紅利股,一年下來的大波段差價加分紅的收益率也不過10%—20%,這種收益水平大多數短線資金是看不上的,但對於長線投資者來說能年年如此也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