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在降價以及中國市場國補的政策推動下,蘋果這一季度在中國市場表現終回暖,也收穫自2021年12月以來最大的季度收入增幅。但AI進展的不順,疊加關稅政策下iPhone等產品的成本增加,蘋果公司的股價今年以來已經下跌大約16%,足以見得投資者對其不滿。當英偉達、微軟市值先後突破4萬億美元大關後,蘋果還在3萬億美元原地“掙扎”。
大中華區結束下滑
北京時間8月1日,蘋果公司在官網發佈了截至6月28日的2025財年第三財季財報。這一季度蘋果總營收達940.4億美元,同比增長10%,創下自2021年12月以來最強勁的季度營收增長。淨利潤爲234.34億美元,同比增長9%,攤薄每股收益1.57美元,同比增長12%。
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Tim Cook)難掩興奮地表示,“蘋果今天自豪地公佈6月份季度營收創紀錄業績,其中 iPhone、Mac 和服務營收均出現兩位數增長,且在全球所有地區均收穫增長”。蘋果CFO凱文·帕雷克(Kevan Parekh)則稱,“得益於顧客極高的滿意度和忠誠度,我們所有品類和所有區域市場的活躍設備現有使用量再創歷史紀錄”。
按照產品劃分,截至6月的這個季度,蘋果的各大業務中,iPhone業務的強勢增長對整體營收的拉動效果顯著,該業務第三財季收入爲445.8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392.96億美元增長13%,創下了第三財季新紀錄。
在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中,庫克表示,iPhone在全球所有地區都出現了增長,特別是在印度、中東、南亞和巴西在內的新興市場。與iPhone 15系列相比,iPhone 16系列銷量實現了兩位數增長。此外,庫克還透露了一個里程碑式的重要數據:iPhone自2007年推出以來,出貨量已經達到了30億部。
具體而言,佔比最高的美洲地區收入爲411.98億美元,同比增長9%;歐洲地區收入爲240.14億美元,同比增長10%;大中華區收入爲153.6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47.28億美元增長4%;日本地區收入爲57.82億美元,同比增長13%;亞太其他地區收入爲76.73億美元,同比增長20%。
大中華區營收同比增長是一個關鍵的轉變,截至上一個財季(2025財年第二財季),蘋果在大中華區營收已經連續七個季度出現同比下滑。庫克在電話會議中表示,大中華區的設備安裝基數創下歷史新高,iPhone的安裝基數也打破了紀錄。
這一增長背後,蘋果從中國政府對消費電子產品的補貼中受益。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的《中國智能手機周度銷量追蹤》初步數據,第二季度,蘋果手機銷量位居國內第三名,上一季度,蘋果則僅位列第五名。“蘋果在5月調整iPhone價格的時機非常合適,且反響良好,恰好趕在‘6·18’促銷前一週啓動。”Counterpoint研究副總監Ethan Qi評論道。
在業績電話會上,庫克對於蘋果二季度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也直言國補的推動作用很大,“無論以何種標準衡量,這都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季度。國補確實適用於我們的一些產品,這顯然是有幫助的”。
關稅壓力轉移
手機之外的其他業務方面,Mac和服務業務營收也均出現兩位數同比增長,Mac業務第三財季收入爲80.4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70.09億美元增長15%;服務業務收入爲274.2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242.13億美元增長13%。
另一方面,則是來自谷歌搜索的收入。據估算,截止到今年3月的12個月內,這筆收入約佔蘋果整體營收的6%,佔蘋果總營業利潤的 19%。在美國司法部贏得對谷歌壟斷案後,司法部請求取消谷歌與蘋果之間的搜索引擎合同,目前仍在審議此事。
另外兩項業務則表現下滑,iPad業務第三財季收入爲65.8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71.62億美元下降8%;可穿戴、家居以及配件業務收入爲74.0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80.97億美元下降9%。
關稅政策上的壓力,也讓蘋果有些“喘不過氣”。在關稅政策的影響下,蘋果在該季度產生了8億美元相關成本。
此前,爲了回應特朗普政府要求蘋果公司在美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的壓力,蘋果表示將在底特律開設一個製造學院,將爲中小企業提供關於製造和人工智能的研討會,旨在“培訓下一代美國製造商”,作爲在未來五年內向美國投資超過5000億美元的更大承諾的一部分。
並且,爲了降低在中國生產的iPhone比例,蘋果將產能逐漸轉向印度。據研究公司Canalys發佈的數據,印度製造的智能手機總量同比增長240%,目前佔美國進口智能手機的44%,去年第二季度這一比例僅爲13%。庫克曾表示,預計最快到2026財年,面向美國市場銷售的iPhone生產線全部轉移至印度。
不過,印度也並不能成爲蘋果的避風港,美國計劃對從印度進口的商品徵收25%的關稅。關稅生效後將進一步壓榨蘋果的利潤空間,給蘋果的選擇並不多,即便是產線遷移到美國也需要時間,而且成本相對也更高。
增加AI投資
如果單從財報的賬面數據來看,蘋果的確是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這也是財報發佈後,其股價盤後上漲的原因之一。只不過,財報亮眼之處更多的是靠手機等“傳統業務”。對於投資者來說,他們更希望看到蘋果在AI上的進展和領先。
不僅如此,本就在AI上慢半拍的蘋果,還被友商挖人。馬克·古爾曼(Mark Gurman)爆料稱,又有一位人工智能研究員離開蘋果轉投Meta,這意味着該公司在短短一個月內向Meta“輸送了”四位AI研究員。
在電話會議中,庫克和帕雷克均對外明確公司加大了對AI的投資。庫克表示,“人工智能是最具深遠影響的技術之一,而且我認爲它將對所有設備產生重大影響”。最新消息顯示,蘋果公司已決定由軟件工程高級副總裁克雷格·費德里吉(Craig Federighi)和Vision Pro的項目負責人麥克·洛克威爾(Mike Rockwell)接管AI項目。
對於外界持續關注的Siri發展,庫克透露了一個關鍵信息:蘋果在打造更個性化的Siri方面取得進展,預計明年推出這些功能;正在大幅增加AI的投資,無論是6月所在季度還是 9月所在季度;公司內部重新調配了不少人專注於人工智能研發。
據估算,成功的AI商業化戰略可爲蘋果帶來每股75美元的估值提升,但市場的耐心不會一直有。有分析師指出,“庫克和蘋果管理層必須直面AI驅動的技術革命新紀元。如果繼續固步自封,恐將在科技史上留下重大戰略失誤的污點”。北京商報記者 趙天舒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