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警!呷哺呷哺:預計半年淨虧破億,收入跌近兩成

新浪財經
08/04

文 | 《BUG》欄目 徐苑蕾

8月4日,曾被譽爲“火鍋第一股”的呷哺呷哺再度拉響盈利警報。據其最新公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預計收入同比下滑18.9%至19億元,淨虧損雖收窄至0.8億-1億元。

回溯其發展歷程,2016年推出的高端副品牌“湊湊”一度被視爲第二增長曲線,但2024年該品牌虧損佔比近九成,客單價與翻檯率雙雙跳水。與此同時,主品牌呷哺呷哺因價格帶上移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失守“一人食”平價市場。資本市場的反應更爲殘酷,呷哺呷哺股價跌至0.77港元,淪爲“仙股”,退市風險高懸。

5年累虧13億

呷哺呷哺和湊湊兩大品牌組成了呷哺呷哺最爲核心的收入來源。呷哺呷哺公告稱,預計2025年上半年收入約爲19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18.9%;淨虧損介於0.8億至1億元之間,雖較去年同期2.74億元虧損收窄63.2%-70.5%

2025年上半年,在收入同比下滑的同時,呷哺呷哺的淨虧損卻大幅收窄。對此,公告指出,虧損收窄主要得益於數字化供應鏈驅動的結構性降本增效、物流配送網絡的優化升級,以及餐廳佈局的主動調整。其中,關閉低效門店和聚焦高潛力區域的策略使資產減值損失計提金額同比大降64.1%,成爲改善財務報表的關鍵因素。

不過,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6月全國餐飲收入累計爲27480億元,同比增長4.3%,行業顯現出逐步復甦的趨勢。在此背景下,呷哺呷哺的收入依然延續下滑趨勢,可見公司經營仍面臨嚴峻挑戰。

回溯呷哺呷哺近年財報可以發現,公司已連續多年陷入虧損泥潭。2021年至2024年,呷哺呷哺淨虧損分別爲2.93億元、3.53億元、1.99億元、4.01億元,加上今年上半年虧損約爲0.8億元,累計虧損約爲13.26億元。

在2024年的財報中,呷哺呷哺將虧損加劇歸咎於兩方面原因:一是餐飲行業競爭加劇,消費者消費持續疲軟且降級,使得旗下品牌營收下降,高端品牌湊湊仍處於虧損狀態;二是因部分餐廳關閉及持續虧損等因素導致的閉店及減值損失等合計約2.6億元。

與虧損相伴的是呷哺呷哺持續多年的門店收縮。2018-2021年,呷哺呷哺展開了激進的擴張計劃,門店數量從不到700家猛增至近1200家。“跑馬圈地”式的擴張導致選址質量下降、單店效益稀釋,大量門店陷入虧損。2023年起,公司不得不啓動大規模關店計劃。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呷哺呷哺旗下餐廳總數降至1000家以下,爲957家,較2023年淨減少133家。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同店銷售額這一衡量餐飲企業健康狀況的核心指標也在下滑。2024年,呷哺呷哺品牌的同店銷售額下滑了23.3%,湊湊品牌則下滑了32%。這表明呷哺呷哺不僅在新店拓展上遇到阻力,原有門店的盈利能力也在弱化,反映出品牌吸引力和運營效率的雙重下降。

在資本市場上,呷哺呷哺股價從2021年2月的高點一路暴跌,截至今日港股收盤已跌至0.77港元/股,淪爲“仙股”(股價低於1港元),總市值僅剩8億港元,較巔峯期蒸發超90%。根據港交所規定,若股價持續低於1港元,公司可能被強制退市,這意味着呷哺呷哺已站在退市懸崖邊緣。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呷哺呷哺創始人、董事長兼行政總裁賀光啓薪酬爲348.3萬元,而2023年爲481.6萬元,同比下降約27%。

高端品牌潰敗

呷哺呷哺的困境並非一日之寒,而是多年來戰略搖擺和定位模糊的結果。作爲“一人食”火鍋的開創者,呷哺呷哺曾憑藉吧檯式就餐形式和親民價格在2010年代初期迅速崛起。

然而,隨着消費升級浪潮的興起,公司管理層在2016年前後做出了一個關鍵決策:推出高端副品牌“湊湊”,同時逐步提升主品牌呷哺呷哺的客單價至人均60-80元。這一戰略在短期內確實帶來了業績提升,但卻爲日後的經營壓力埋下了伏筆。

品牌定位的模糊被視爲呷哺呷哺最大的戰略失誤,提高後的價格區間使呷哺呷哺品牌陷入了尷尬的中間地帶,一方面既無法與海底撈等高端品牌競爭服務體驗,另一方面又失去了對價格敏感型消費者的吸引力。

高端品牌湊湊的“潰敗”也極其慘痛。湊湊作爲呷哺集團第二增長曲線,定位中高端市場,客單價一度高達約150元。然而,該品牌在2024年收入爲19.48億元,同比下跌26%,淨虧損達3.53億元,虧損額佔公司整體的近九成。客單價從142.3元降至123.5元,翻檯率從上一年同期的2倍跌到1.6倍。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作爲一個涵蓋多種餐飲業務的品牌,呷哺呷哺在市場細分和定位上確實面臨挑戰。由於其試圖覆蓋多個價格帶,可能會導致品牌形象不夠鮮明,難以吸引特定消費羣體的忠誠度。

江瀚稱,從內部角度來看,呷哺呷哺面臨的挑戰包括如何進一步優化成本控制、提高運營效率以及增強品牌特色等。隨着市場競爭加劇,如何在保持價格競爭力的同時不犧牲服務質量是關鍵。

面對持續的經營壓力,呷哺呷哺自2024年起啓動了一系列轉型措施。近日,呷哺呷哺品牌宣佈啓動“鳳還巢”合夥人計劃,面向內部優秀員工及餐飲行業人才招募新店合夥人。當前已有5家合夥門店投入運營,呷哺呷哺品牌規劃未來每年穩步新增約50家到100家合夥門店。呷哺呷哺方面曾表示,2025年開出不低於95間餐廳,且翻坐率至少爲3倍。

江瀚指出,呷哺呷哺可以通過加強數字化轉型來提升供應鏈效率和服務體驗,同時加大研發投入,不斷創新菜品和服務模式以吸引更多顧客,並且注重品牌建設,強化品牌的核心價值主張,以便更好地與目標客戶羣建立聯繫。

儘管2025年上半年虧損收窄釋放“觸底信號”,但呷哺呷哺的復甦仍面臨多重拷問。當資本耐心耗盡、行業洗牌加速,這家曾引領火鍋革命的品牌正站在真正的生死拐點。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