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關稅鐵幕”落下 接下來將上演央行降息“多米諾”與全球“需求寒潮”?

智通財經
昨天

四個月前,重返白宮開啓第二個美國總統任期的唐納德·特朗普在白宮玫瑰園展示了一塊寫滿全球關稅稅率的牌子,震驚了全世界並攪動了全球股債匯市場;然而在週四,他公佈的修訂版關稅在投資者羣體中引發的反應則相比於4月初期“解放日”之際平靜得多。

但值得注意的是,全球仍面臨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美國最高水平的關稅——平均基準的稅率達15%,約爲一年前的足足六倍。特朗普最新一輪關稅行動規定最低稅率爲10%,對與美國存在貿易順差的國家則徵收15%或更高級別的關稅。

到目前爲止,全球經濟的表現比許多經濟學家在特朗普最初關稅閃電戰後所預期的要好得多。爲了趕在更高稅率生效前大規模發貨,出口被提前加載併發出,這推動了許多亞洲經濟體GDP超預期增長,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美國消費者免受關稅導致的價格飆升帶來的影響。

在一些經濟學家看來,這種過於樂觀的情況可能即將發生變化。

“對世界其他地區而言,這是一場非常嚴重的需求衝擊。”前印度央行行長、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現任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拉古拉姆·拉詹週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隨着全球經濟體在這些相比於特朗普再次上任前大幅升級的關稅面前出現一定程度放緩,你會看到很多央行開始考慮降息。”

新的美國對等關稅稅率

歷經數月談判——期間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同時威脅美國盟友和競爭對手們,最終出臺的新稅率大體與4月2日“解放日”公佈但因股市暴跌和債券收益率飆升而暫緩實施的對等關稅水平相當或略低。不過,仍有一些令人震驚的舉措,例如對瑞士進口商品意外徵收懲罰性39%的稅率,以及對部分加拿大商品的稅率提高至35%。

週五,亞洲股市下跌0.7%,歐洲斯托克600指數跌逾1%,標普500指數期貨也回落約1%。儘管如此,這些跌幅最初仍遠小於4月2日關稅公佈後的自金融危機以來市場最劇烈反應。

雖然特朗普的新稅率爲全球製造商們提供了一定確定性,但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仍然很大。這位美國總統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對進口藥品、半導體、關鍵礦產及其他關鍵工業產品出臺單獨的關稅措施,並且對於加拿大、瑞士、印度以及歐盟等重要經濟體的關稅框架仍有可能發生變更。與此同時,對於特朗普政府而言非常不利的因素在於,美國法院仍在審查這些“對等”關稅的合法性。

過去四個月也顯示出特朗普更願意利用關稅來解決地緣政治問題。雖然“解放日”稅率遵循了與各國貿易逆差大致相關的粗略公式,但隨後出臺的數字看起來更爲任意。特朗普曾因國內政治威脅巴西,因其與俄羅斯的能源貿易關係威脅印度,還因計劃承認巴勒斯坦國而威脅加拿大。

美國關稅稅率大幅提升,全球經濟的“疲軟時刻”難以避免

如果特朗普政府新的關稅如計劃在七天內如期實施,且與歐盟、日本和韓國就臨時汽車關稅政策達成的協議得以維持,彭博經濟研究預計,美國平均關稅率將從8月1日前的13.3%小幅升至15.2%——而在特朗普重新執政前僅僅爲2.3%。

“這是一堵非常高的關稅之牆。”來自希尼裏奇基金會的貿易政策主管黛博拉·埃爾姆斯表示。“對於美國企業以及美國消費者們來說,成本將顯著提高,他們勢必通過減少購買來應對。”

特朗普關稅推動平均稅率上升——平均美國關稅率達到二戰以來最高

根據美聯儲的經濟研究部門在第一次貿易戰中使用的模型結果,彭博經濟研究( Bloomberg Economics)測算顯示,自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宮以來,平均關稅率上升12.8個百分點,可能在兩到三年內令美國GDP下降1.8%,並將核心物價推高1.1%。

與此同時,這也勢必將爲依賴美國需求的出口商帶來下行風險。

彭博經濟研究認爲,加拿大和墨西哥由於符合《美墨加協定》(USMCA)的豁免條款,“有能力經受住衝擊”,而它們還有額外90天時間進行談判。歐盟、日本和韓國——均適用15%稅率,這三大美國核心貿易伙伴的外貿出口處境也比之前市場擔心的悲觀情況要好得多。

相比之下,美國另一大長期以來的貿易伙伴——瑞士出口至美國的產品被徵收39%的高關稅,瑞士法郎應聲走低。

週四的關稅消息並未涉及美國最大貿易伙伴中國。特朗普將在近期決定是否延長關稅休戰規模;此前,雙方剛在斯德哥爾摩結束談判。一名美國官員本週早些時候表示,雙方同意暫時維持當前關稅水平,此舉是繼中國在4月2日關稅後切斷稀土磁體供應後達成的中美貿易停戰的一部分。

特朗普還加入了一項關鍵條款,對被認定爲轉運的商品徵收額外40%的關稅,此舉顯然針對中國,但該條款缺乏關於如何作出轉運貿易認定的明確說明。

“這些關稅舉措確實提供了更明確的清晰度,但對製造商而言仍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總部位於悉尼的Challenger Ltd.首席經濟學家喬納森·柯恩斯表示。“今年迄今爲止,我們已經看到美國關稅制度出現了多次變化,未來還可能有更多變化。在這種不確定性仍存的情況下,美國企業與全球範圍的企業在投資和制定計劃時會更加謹慎。”

曾任央行官員的柯恩斯預計,未來幾個月對美國消費者的價格傳導效應會更大。

特朗普政府希望最新的關稅制度能夠帶來財政收入、縮小貿易逆差,並激勵國際大行企業在美國設廠——同時不致推高價格或導致需求崩潰。

“全球貿易如今正在基於公平和平衡貿易的原則重新組織——所有努力都是爲了國家的經濟和國家安全利益,”美國貿易代表傑米森·格里爾在一份聲明中寫道。“這一新的貿易體系將降低美國貿易逆差,併爲美國工人、他們的家庭及社區帶來更好的結果。”

不過,自從特朗普4月在玫瑰園發佈關稅計劃以來,他因過度承諾貿易協議而受到市場批評——他和助手曾承諾將達成衆多協議,其中至少一人甚至宣稱要“90天搞定90個協議”。

經濟學家們也不斷警告稱,美國家庭將爲此付出代價——具體負擔取決於出口商們爲了保持銷售而願意承受多大利潤壓縮,以及其美國進口商們願意承擔多少關稅成本。

這一次,美聯儲面臨兩難

“與2018年第一次貿易戰不同,當時中國出口商和非美匯率承擔了大部分調整成本;這一次關稅普遍面向全球且最低稅率爲10%,因此很可能會有一部分成本向美國消費者們轉嫁,”新加坡華僑銀行經濟學家Selena Ling表示。“這可能會讓美聯儲面臨的貨幣政策局面更加複雜。”

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本週頂住了白宮的壓力,拒絕了兩位美聯儲理事關於7月降息的主張,並表示央行需要警惕通脹風險。

“一個合理的基本預期是,關稅對通脹的影響可能是短暫的,反映了價格水平一次性上移的結果,但也有可能這些通脹影響更持久——這是一項需要評估和管理的重大潛在風險,”鮑威爾在美東時間週三的利率決議後表示。

還有待觀察的是,美國的關稅政策是否會在全球範圍內引發更大範圍的貿易壁壘。雖然歐盟已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其他國家也在考慮對廉價商品採取類似限制,但大多數國家都很大程度迴避了特朗普的保護主義路線。

“雖然我們還沒有完全回到‘叢林法則’的悲觀體系,但我們已經朝那個方向邁出了幾大步。”現任ISEAS-Yusof研究院的前美國貿易談判代表斯蒂芬·奧爾森表示。

“不要以爲這就是特朗普貿易故事的終結。”他補充道。“特朗普可能把這當作一場持續的真人秀。在未來一段時間,市場必須做好這樣的準備:更多的‘交易’或進一步的關稅上調浪潮幾乎註定會到來。”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