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8月1日訊(記者 邵雨婷)近日,港交所官網顯示,山東勝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勝軟科技”)更新港交所招股書,由廣發證券(香港)擔任保薦人
這家曾在新三板掛牌十年的企業,原本計劃在北交所上市,卻在2024年11月主動撤回申請。作爲中國油氣領域最大的民營軟件服務商,勝軟科技身上烙印着深厚的“中石化基因”。脫身於中石化的勝軟科技,至今仍難擺脫對老東家的業務依賴,也讓其收入真實性問題備受關注。
改制二十年的“去石化化”困局
招股書顯示,勝軟科技的歷史可追溯至2002年1月,公司創始人徐亞飛曾擔任勝利石油管理局信息中心副主任近十年。依託中石化體系內的信息化需求,中國石化勝利石油及其聯屬公司和徐亞飛等成立了勝軟科技,作爲中國石化的間接非全資附屬公司。
在二十世紀初中國大中型國企分離出售非主營業務和非核心資產的全國性改革背景下,中國石化於2004年退出股東行列,勝軟科技由當時的主要僱員全資擁有,徐亞飛成爲公司的控股股東。IPO前,徐亞飛仍爲勝軟科技的控股股東,並控制41.25%的投票權。
如今的勝軟科技是一家數智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爲大中型能源企業、製造業中小企業及公共管理機構提供從信息化、數字化到數智化建設的全鏈路解決方案。按收入分爲智慧能源解決方案、智能製造解決方案、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三類業務模式。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24年收益計算,勝軟科技是唯一名列中國智慧油氣田解決方案市場前五名的獨立解決方案提供商,在中國獨立智慧能源解決方案市場排名第二。
2022年至2024年,勝軟科技錄得收入3.91億元、5.02億元、5.25億元;年內利潤分別爲3760.7萬元、5366.4萬元、5929.8萬元;毛利率分別爲41.4%、38.1%、37.1%。
2025年前4個月,勝軟科技的收入爲3069.9萬元,而期內利潤虧損2049.9萬元,較去年同期的虧損1176.1萬元有所擴大。對此,勝軟科技表示,主要是由於2024年前4個月就政府補助確認收入,同期錄得銷售成本由2039.3萬元增至2314.6萬元。
然而二十年過去,雖在股權關係上脫離中石化體系,雙方的業務紐帶依然牢固,勝軟科技至今仍難擺脫對老東家的業務依賴,深陷石化體系的商業網絡。
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前4個月(以下簡稱“報告期”),來自公司前五大客戶的收入佔當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爲84.3%、64.3%、70.3%及73.5%。其中,來自最大客戶的收入佔當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爲64.9%、51.4%、51.6%及37.9%。
勝軟科技如今是中國石化在智慧油氣田領域最大的獨立解決方案提供商,承擔着中國石化油氣田生產指揮系統(PCS)的核心開發任務。2024年10月,勝軟科技中標價值4946萬元的中國石化勘探決策支持系統項目,兩個月後,公司再度入圍勝利油田工控網絡安全及通用基礎設施框架協議供應商。
這種深度綁定帶來的是技術路徑的固化,報告期內,公司的研發投入分別爲2900萬元、3150萬元、3260萬元、970萬元,佔比分別爲7.4%、6.3%、6.2%、31.6%,遠低於科創板企業平均20%的水平。作爲對比,在A股上市公司中,同樣受中石化加持的工業智能製造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數字化解決方案商中控技術(688777.SH),其2024年研發費用爲9.78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爲10.70%。
當“去石化化”從股權結構變成商業模式,勝軟科技需要拿出更具說服力的答案。對此,勝軟科技也表示,公司需要持續預測新技術的出現並評估其市場接受度,由於科技快速發展,公司可能無法有效利用新技術或調整我們的產品組合來滿足客戶需求或新興行業標準。若公司無法跟上數智化產業的技術發展並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將導致客戶不滿,進而對業務、經營業績、財務狀況及前景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高應收存壞賬風險,多次更正會計差錯惹爭議
此次並非勝軟科技首次衝刺資本市場。2023年6月,勝軟科技向北交所遞交招股書,然而,經過三輪問詢後,2024年10月,公司卻主動從北交所撤單。在A股IPO折戟後,勝軟科技很快又重整旗鼓,今年1月23日,該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遞表。
勝軟科技最初選擇北交所,或是看重其“專精特新”屬性與較低估值門檻。但2024年撤回申請的直接原因,可能與財務數據暴露的問題有關,報告期內,公司的貿易應收款項佔各期收入的比重均在80%以上。
報告期內,勝軟科技的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分別爲3.18億元、3.90億元、4.62億元、2.74億元;佔各期收入的比重分別達81.33%、77.69%、88%、883.87%。2025年前4個月的貿易應收款項超過了當期收入。
其中,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以及合約資產總額中分別有58.0%、50.8%、45.5%、25.1%來自最大客戶,分別有68.5%、58.0%、55.5%及30.7%來自前五大客戶。據瞭解,營業紀錄期間,勝軟科技通常授予客戶自收益確認日期起計360天內的信貸期,報告期內,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的週轉天數分別爲278天、286天、333天及1662天。
截至2025年4月30日,勝軟科技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爲6727萬元;流動負債中,存在銀行貸款2810萬元,存在1.51億元貿易及其他應付款項,非流動負債中還存在1356.7萬元的銀行貸款。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賬面值爲5257.60萬元的物業、廠房及設備已抵押以獲取銀行貸款。
值得一提的是,2022至2023年,勝軟科技共進行了3次會計差錯更正,更正事項包括收入確認、成本費用跨期、通過報銷形式發放獎金等,對各期淨利潤影響比例分爲-62.24%、-15.34%、0.00%。2023年8月,勝軟科技及其實控人、董事長徐亞飛、財務負責人範勇因更正2022年中期財務報告中會計差錯而收到口頭警告的通知函。
今年1月23日,勝軟科技又發佈了2022—2023年會計差錯更正的公告,該公司認爲產生差錯的原因是會計判斷存在差異。
而耐人尋味的是,在2021年2月至2025年3月,四年的時間裏,勝軟科技共計4次變更會計師事務所。2025年1月,在向港交所遞表之前,其審計機構變更爲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而同年3月,其審計機構又變更爲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此次赴港IPO,勝軟科技擬將募集資金用於推進研發工作並提升技術能力;擴大銷售網絡及提升品牌知名度;擴大全球市場覆蓋範圍及探索海外擴展機會;選擇性地尋求油氣田戰略投資與收購機遇;用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