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網易科技)
給沒聽過這個軟件的差友們介紹下:
Bubble 在粉圈是頂流 App 的存在,但它的功能其實非常簡單,就是讓你能跟自家愛豆私聊互動。
每個月只需 28 元,你就能跟愛豆們噓寒問暖,進行互動,愛豆們( 本人,非AI )就會隔三差五跟你碎碎念,用語音問好,用圖片曬出剛喫的晚飯,分享瑣碎日常。
甚至有時候會已讀秒回,跟你聊上,比如你推薦中國火鍋,她說我昨天就喫了這個。
很多差友可能從不追星,無感,沒關係,請把上面這段話主體替換成范冰冰、高圓圓、古力娜扎等等。
能理解 Bubble 多有殺傷力了吧?
本來這起強強聯合是一件大好事,因爲 Bubble 是韓國 DearU 公司旗下的軟件,國內用起來沒那麼方便。
安卓版需要安裝包才能下載,有點門檻,很多粉絲根本用不上,甚至連自動續費功能都沒有。
但,真上線後,被網友瘋狂吐槽。。。
不夠簡化的跳轉路徑,難躲的廣告,偶遇的彈窗 ↓ ↓
就連這類軟件最重要、最基本的翻譯功能,也不太好用。。。
甚至出現了翻譯失敗的情況 ↓ ↓
同樣是付 28 塊錢,但 QQ 音樂的服務好像就是比原軟件差上一點,不少網友按耐不住了,濃眉大眼的企鵝仔,是不是又來割韭菜!
在差評君看來,割韭菜這個說法可能有點過了。
網友們吐槽的點,以體驗向問題爲主,以騰訊的技術實力,花點時間都能優化好。
比如不能長按翻譯,現行版本已經支持,翻譯不準的地方也給了反饋入口。
但有一說一,互聯網大廠的功能上線按理說會有套完整內測、優化流程,着急忙慌上線,說明騰訊這兩年真的急着喫粉絲經濟的蛋糕。
也不怪騰訊,實在是粉絲經濟太有搞頭。
先說 Bubble 。
推出 Bubble 的 DearU 公司是 SM 娛樂的子公司。
你可能沒聽過這個名字,但你肯定聽過東方神起、Super Junior、少女時代、EXO 等頂流韓國藝人團隊,這都是 SM 娛樂旗下藝人,總之,在偶像產業實力雄厚。
部分截選
背靠頂流,還同時踩中粉絲經濟和情感付費兩大需求,Bubble 一經推出,如同坐了火箭般上升,錢景很足。
截止 2023 年,Bubble 訂閱用戶破 200 萬,年營收近 4 億。。。
2018 年到 2024 年間,營業年收入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 145%。
再看騰訊這邊,騰訊對粉絲經濟的嘗試也不是這一兩天的事。
早在 2019 年,QQ 音樂部分榜單有過 “ 打榜 ” 相關選項,通過用戶打榜數據決定明星在榜單上排名,由此引發大量粉絲打榜。
此外,明星發行新專輯之前,大的應援站也會收集資金,在打榜前夕,大量囤積樂幣,統一打榜。
2019 年 11 月,首屆騰訊音樂娛樂盛典啓動,在票多者勝的規則下,粉絲們爲了幫助自己愛豆拿下盛典上的 “ 最受歡迎獎 ”,瘋狂投票。
根據規則,普通用戶一天最多 4 票,綠鑽用戶一天最多 8 票,投票界面原價充值 180 塊年卡可以獲 2700 票,充值 15 塊月卡可獲得 150 票,多充多得,上不封頂。
那段時間,時常可以刷到低價出 QQ 綠鑽的各家粉絲們。
在粉絲們的 “ 軍備競賽 ” 下,排名第一的張藝興獲得 1.84 億票,排名第二的王源獲得了 1.57 億票。
簡單換算下,會發現僅這兩家的粉絲就拿下了超 12 萬張綠鑽年卡,帶來了超 2200 萬元的收益。
騰訊音樂首席戰略官葉志強先生,在當年度財報中表示:“ 我們一年一度的旗艦社交娛樂盛典,爲主持人、KOL 和音樂愛好者提供了互動體驗,吸引了創紀錄的表演者和用戶參與度,並在 2019 年第四季度推動了付費用戶和平均支出的穩步增長 ”。
QQ 綠鑽跟明星的綁定,遠不止這些。
經典的樂迷值排行榜,經典的勳章,配套上經典的超級會員 1.5 倍加速勳章升級。
別忘了,騰訊是會員體系、會員忠誠度玩法的究極老炮,一魚多喫,信手拈來。
對於粉絲經濟來說,“ 小卡 ” 同樣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 小卡 ” 最初是隨專輯附贈的明星照片卡片,跟泡泡瑪特一樣,有盲盒屬性,有 “ 限量版 ” 的概念。
這種稀有度和隨機性極大程度刺激着粉絲的消費,QQ 音樂再次將這種 “ 小卡 ” 跟會員掛鉤,開超會送抽卡機會。
QQ 音樂賣 “ 小卡 ” 的操作,其實有過不少非議。
主要集中在郵費價格的合理性,以及活動時間過了以後小卡過期的機制。
但,即便是這樣的吐槽貼下,也有不少粉絲分享,自己把會員充到了 2030 年。。。
粉絲經濟的魅力,由此可見。
賣會員,正常用戶最多多買個 1-2 年,但 “ 賣明星 ” ,超售 想象空間恐怕沒上限。
對於騰訊來說,左手在偶像產業造夢,右手掌握音樂生態、遊戲生態等分發渠道,中間恰道粉絲經濟的錢,那不就跟騎自行車下坡似的 ——— 不踩也跑。
當然啦,有人可能會吐槽,偶像產業現階段還得看韓國,粉絲們追來追去,大半壁江山還是韓流的天下。
嗯,你可能忘了在資本世界有一種神祕力量 —— 鈔能力。
雖然你很強,但我有錢。
這麼說吧,SM、YG、HYBE、JYP 被並稱爲韓娛四巨頭。
騰訊 2014 年跟 YG 娛樂達成了戰略協議,2016 年成爲了其第三大股東,隨後還與 JYP 娛樂成立了合資公司。
今年年中,又砸下約 14 億港元收購 SM 娛樂近 10% 的股份,成爲第二大股東。
所以說,從技術、流量、資本,一環不落,一步不慢,蓄謀已久。
騰訊如此大手筆的開啓買買買模式,背後也有自己的焦慮。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市場的地方就有競爭。
過去中國音樂平臺經歷了盜版時代、獨家版權時代,2021 年市場監管的鐵拳讓行業迎來冷靜期,在冷靜之下,平臺們必須找到新增長點,粉絲經濟也許正是其中的一個正確解法。
同時,翻閱騰訊音樂近幾年的財報,你會發現,雖然騰訊音樂在過去幾個季度付費用戶規模和付費率持續增長,成果喜人。
但月活用戶自 2021 年四季度以來持續保持同比下降,用戶增長的乏力,而這是個危險信號。
再看身邊,字節旗下的汽水音樂靠抖音高歌猛進,網易雲音樂深耕車載市場和社區粘性,整了一批忠實用戶,騰訊音樂也只能繼續狂奔。
這會兒大家知道,爲啥 Bubble 急吼吼的在 QQ 音樂裏上線了吧?
就差評君來說,咱還挺想看看,騰訊這波能拉着韓娛做到啥地步。
以前韓國娛樂靠着超強審美、體系化的培養體系,構築起超一流的偶像工業,每每韓流來襲,咱們就只能看着他們的偶像開啓賺錢模式。
而現在呢?
前陣子 SM 娛樂就官宣,未來 2~3 年內,計劃雙方一起推出一支中國本地化的偶像組合 ↓ ↓
隨着參股跟合作的深化,未來,說不定咱們也能在偶像產業上,實現文化輸出,賺全世界的錢。
撰文:渡渡鳥武士
編輯:莽山烙鐵頭 & 面線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