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達摩財經
7月30日,滙豐控股(0005.HK)發佈2025年中期業績顯示,今年上半年,滙豐控股實現收入341.22億美元,同比下降8.5%;稅前利潤爲158億美元,較去年上半年減少57億美元,同比下降26.7%。除稅後利潤爲124億美元,同比下降30%。
上週,滙豐控股股價剛剛創出102.3港元/股的歷史新高。財報發佈當日,滙豐控股股價大幅下行,全天收跌3.82%。截至7月31日收盤,滙豐控股股價爲96.15港元/股,最新市值1.68萬億港元。
爲提振投資者的信心,滙豐控股董事會已通過派發第二次股息每股0.1美元。此外,滙豐控股將展開最多30億美元的股份回購,預計將於2025年第三季業績公佈前完成。
滙豐控股在財報中稱,上半年利潤同比大幅下滑,主要由於確認與聯營公司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相關的攤薄和減值虧損21億美元。此外,2024年上半年與出售加拿大銀行業務及阿根廷業務相關的36億美元增益淨額不復再現,亦產生不利影響。
滙豐控股持有交通銀行股權由來已久,早在2004年,中國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就與交通銀行簽署入股協議。
對於上半年交通銀行所帶來的虧損,滙豐控股稱,其中,由於持股被攤薄所導致的11.36億美元虧損(包括儲備撥回)。今年6月,交通銀行向財政部、中國菸草和雙維投資發起定增。因此,中國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持有交通銀行的股份由之前的19.03%降至16%,目前爲該行第二大股東。
此外,在對交通銀行投資的賬面值進行減值測試後,滙豐控股在“應占聯營及合資公司利潤扣除減值”項下確認10億美元減值虧損。不過,從股價上看,交通銀行上半年股價有所上漲,漲幅爲8.24%。截至7月31日,交通銀行股價爲7.65元/股,最新市值爲6759.83億元。
自2024年9月新任CEO艾橋智(Georges Elhedery)上任以來,滙豐控股開啓了近十年來最激進的架構調整。廢除沿用多年的“三大業務、五大地區”矩陣式架構,取而代之的則是四大業務板塊中國香港業務、英國業務、企業及機構理財、國際財富管理與卓越理財。
這一調整自今年年1月生效,旨在縮短決策鏈條、明確權責邊界。例如,中國香港業務整合了滙豐與恒生銀行的個人及工商金融資源,進一步鞏固其亞太核心地位;國際財富管理板塊則瞄準高淨值客戶,試圖在競爭激烈的私人銀行賽道中突圍。
雖然滙豐控股四大業務均出現增長,但從利潤貢獻上看,僅企業及機構理財業務利潤同比出現增長,其他業務利潤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其中,企業中心板塊更是從去年同期48億美元的盈利轉爲虧損。
在去年年報中,滙豐控股曾透露大規模成本削減計劃,計劃在2025年減少3億美元開支,並承諾到2026年底實現年化成本節約15億美元。爲此,集團將在2025-2026年承擔18億美元的遣散費用,裁員比例預計低於員工總數的8%,受影響崗位以高薪重複職能爲主。
今年上半年,滙豐控股的營業支出不降反增,共計支出170.22億美元,反比去年同期多出7億美元。
按照滙豐控股的重組計劃,強化亞洲市場的主導地位是其計劃焦點之一。去年,亞洲區貢獻了滙豐78.3%的稅前利潤,其中中國內地、印度及新加坡市場均錄得超10億美元收入。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歐洲業務長期低迷,尤其是英國本土市場受經濟滯脹拖累,盈利能力持續承壓。
2025年上半年,以香港和中國大陸爲核心的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稅前利潤93.84億美元,同比下降13.85%,但依舊在整個利潤貢獻中的佔比達到59.4%,比去年同期的50.5%還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
滙豐控股上半年的業績表現,仍超過機構預期。瑞銀、大摩、高盛、中金等機構紛紛上調滙豐控股的目標價。中金公司在研究報告中表示,因滙豐控股非息業務表現強勁,上調其2025E/2026E營收預測,並將目標價上調9.3%至111.9港元,維持“跑贏行業”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