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欠債不還?

BusinessCars
08/04

供應商指責馬斯克,“賴賬成癮”。

“他們根本就不明白自己毀了多少人。”一家供應商公司負責人表示,“和特斯拉這麼大的公司合作,你肯定不相信他們會欠賬。”

近日,在全球遭遇失守困境的特斯拉,被爆出“欠債不還”。據CNN報道,過去五年,特斯拉在得州被承包商提起的留置權索賠總額超1.1億美元,其中仍有超過2400萬美元至今未償清。

被拖欠款項的供應商控訴,用詞很嚴重,“和特斯拉做生意,得做好被拖垮的準備。”的確,特斯拉拖欠賬款的行爲,已導致至少兩家美國小公司破產。

供應商指責馬斯克,“賴賬成癮”。那麼,不缺錢的特斯拉,爲什麼欠錢不還?

長期拖欠賬款的背後,也折射出特斯拉的三重困境,銷量失速、盈利承壓、核心業務增長乏力、以及創新乏力。

長期拖欠賬款

根據CNN報道,2022年,小型管道焊接企業所有者詹妮弗・梅斯納和特斯拉簽下了數百萬美元合同,爲奧斯汀超級工廠提供服務。

簽下合同之後,她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並貸款購買了新設備,只爲完成馬斯克的“高標準”。最開始的時候,公司收入的確呈指數級增長。她對未來充滿信心,對特斯拉也充滿信任。

她還承諾女兒,“明年帶你去迪士尼看真正的城堡”。可惜,迪斯尼還未去成,特斯拉就“背信棄約”,停止了付款。詹妮弗的美好設想,變成了一場讓她痛苦萬分的噩夢。

簽訂合約的頭幾個月,特斯拉還遵守承諾,如約付款。詹妮弗的工廠,也常常是日夜趕工的場景,一番“未來可期”的局面。但是,她未曾想到,特斯拉的違約來得如此突然。

合作了幾個月後,特斯拉財務部門突然停止結算賬單。詹妮弗發了很多封催款郵件,得到的回覆讓她無法接受,“總部卡住了所有付款流程。”

她一度質疑,爲什麼會卡主所有付款流程,是特斯拉沒有現金流嗎?沒有人給她答案。

但是,爲了維持經營,她不得不以貸還貸,抵押房產申請年息24%的過橋貸款。如此孤擲一注,是因爲,她曾發誓,“有了這家公司後,我絕不會讓我的員工被欠薪。”

意料之中,雪球越滾越大。最終,公司因無法支付員工和分包商工資而破產,她說,“當這種情況發生時,那比任何事情都更令人痛心。”破產時,特斯拉最終向其分包商支付了65萬美元。

這筆錢也拿得頗爲羞辱。

特斯拉法務部出具的文件稱她“收費過高”,在破產申請單上簽字時,詹妮弗大聲質問特斯拉的律師,“如果我真多收了錢,爲什麼連驗收單都不敢出示?”並指責特斯拉不遵守承諾,毀掉了很多人的生活。

詹妮弗的公司,只是特斯拉供應鏈中的一環。像她這樣的遭遇,在特斯拉的供應鏈裏不是少數。當地小企業Full Circle也因特斯拉拖欠賬款,陷入破產境地。

2024年,特斯拉對外表示,對供應鏈公司的付款週期較去年進一步縮短,只需要90天左右。當時,根據Wind應付賬款週轉天數中的調查數據顯示,比亞迪‌125天、‌蔚來188天、‌小鵬216天、‌理想134天。Wind給出的數據,特斯拉以平均64天的賬期數據排在第一位。

或許,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賬期保持了一個不錯的週期。但是,在美國本土的供應商,可能就沒有那麼好運了。Full Circle的會計系統顯示,他們爲特斯拉項目支出的83筆款項中,有79筆延遲超過合同約定的90天。

這家爲特斯拉安裝通風系統的小公司被拖欠60萬美元后,被迫借高利貸支付材料費,最終也走向破產。破產文件裏寫到,“被迫承擔短期高息貸款,以填補爲特斯拉提供服務與收到款項之間的缺口”。

但是,破產的Full Circle,卻在聽證會上被特斯拉反咬一口,被反訴涉嫌違反合同。意思就是,Full Circle倒欠特斯拉的錢。最終,經過三個月拉鋸戰,特斯拉爲了展示大公司的格局,免除了Full Circle的債務。

但是,未支付一分錢。Full Circle CEO夏爾馬對着CNN記者無奈地表示,“就像你被搶劫後,劫匪說你該感謝他沒捅你一刀。”

這個比喻,被更多的供應商表示認同。爲特斯拉工廠輸送柴油的Sun Coast Resources,數百萬美元燃料賬單被積壓兩年,每次催款都收到的回覆,都是“正在走流程”,還被挑剔發票格式錯誤。

此前特斯拉財務總監,也曾發通知,“所有未付賬單需重新審計”。在法庭上給出的欠債不還的理由是,“由於承包商工程質量不過關或超期限,所以纔沒有向他們付款。”

不過,外媒認爲,這是馬斯克的慣用運營方式。此前,他收購推特之後,七家營銷服務商因突然斷貸宣佈破產,“他不在乎這會對誰造成什麼影響,只爲了拯救世界的未來。”

一位自稱馬斯克崇拜者的承包商,爲填補特斯拉造成的資金缺口,被迫抵押家族三代經營的農場。他憤怒地表示,“合作過的車企裏,只有特斯拉讓你感覺他們真不介意把你搞破產。”

全球失守背後的三重困境

就在破產的供應商在媒體上指責特斯拉的時候,馬斯克還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了2025財年第二季度財報。但是,幾乎沒有一個數字是樂觀的,各項主要財務指標,均出現大幅下降。

財報數據顯示,特斯拉第二季度營收爲224.96億美元,下降12%,創下最近十年來,最嚴重的單季度跌幅。淨利潤爲11.72億美元,下降幅度達16%,毛利率爲17.2%,較去年同期的18%有所下滑。

財報數據一出,資本市場大喊一聲,“不妙”,特斯拉股價應聲下跌。截至收盤,股價下跌超8.2%,創自6月5日以來最大跌幅,今年以來已累計下跌約23%。

這份財報數據,再也無法掩飾特斯拉的困境。站在十字路口的特斯拉,正在遭遇三重困境,銷量失速、盈利承壓、核心業務增長乏力。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全球銷量僅72.08萬輛,較上年同期的83.1萬輛減少約13.3%。

各大細分市場,都不樂觀。

在歐美市場,特斯拉市場份額跌至第五位,被奧迪反超。歐洲調研機構New AutoMotive指出,特斯拉既缺乏價格競爭力,又因品牌信任流失陷入被動。

一項美國本土的調查顯示,超過57%的人對馬斯克本人持負面看法,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對特斯拉整體印象不佳。在美國本土市場,特斯拉也開始丟掉主場作戰優勢。第二季度特斯拉的銷量約爲13.2萬輛,同比大幅下降19.5%。

在中國市場,特斯拉的銷量也同樣承壓。數據顯示,上半年銷量同比下滑5.4%至26.34萬輛。唯一還能拿出來誇讚的是,Model Y仍穩坐國內SUV 銷量榜首。

不過,Model Y顯然無法坐穩釣魚臺。樂道、極氪等多家車企先後發佈新車型對標Model Y,被外界戲稱爲“六大門派圍攻特斯拉”。雖然,暫時還未被攻下,但是Model Y同期銷量跌幅已達17.48%。

可見,對手攻勢兇猛。其中,今年6月發佈,直接對標Model Y的小米YU7,一天鎖單量就超過了24萬。交付量超越特斯拉Model Y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畢竟小米SU7發佈以來,已經連續多月超過特斯拉Model 3。

車型單一、產品結構固化成爲特斯拉銷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拿在華銷售的主力車型Model 3和Model Y,上市時間分別爲2017年7月和2020年3月,雖然也經過幾次細微更新,但並無過多新意。

全球銷量失速的事情,馬斯克至今沒有更好的止跌辦法。隨着銷量的下滑,特斯拉的盈利能力也遭遇滑鐵盧。單車利潤從2022年的1.34萬美元腰斬至2024年的5930 美元。

由於銷量下滑造成的利潤空缺,特斯拉只能“賣炭”填補,這是特斯拉重要的收入來源。2024年,特斯拉通過出售積分獲得了28億美元的收入,佔公司總毛利潤的16%。“對特斯拉來說是一個利潤率非常高的收入來源”。

不過,特朗普上臺後的政策變動,讓這項收入充滿不確定性。特朗普發佈的《一項宏偉美麗的法案》裏,消費者7500美元稅收抵免將於9月30日到期。對於美國的汽車製造商來說,這將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但是,對於特斯拉的另一個嚴重的打擊在於,在法案裏,未達到環保署標準的汽車製造商不再需要繳納罰款,這就消除了市場對特斯拉積分的需求。

華爾街也擔心,電動汽車稅收抵免和監管積分將會取消。“我們估計,特斯拉75%的監管積分收入與企業平均燃油經濟性標準相關,我們在模型中將其計入今年第三季度,到2027年則將歸零。”

可以說,這將對特斯拉的利潤造成的打擊,是雙重的。而且,華爾街分析師認爲,“如果不是監管積分銷售,特斯拉本季度可能會出現虧損。”據悉,特斯拉在第二季度,從其他支付碳積分的汽車製造商處獲得的收入爲4.39億美元,跟去年同期的8.9億美元相比,減少超50%。

馬斯克在財報電話會議中坦言,受EV稅收抵免政策突變與關稅衝擊,公司或將經歷“Q4、Q1甚至Q2的艱難季度”。

但是,讓資本市場感到頭疼的是,在銷量下滑,利潤下跌的同時,特斯拉獨有的技術與創新優勢,也正在被不斷瓦解與超越。技術護城河被“填平”,是特斯拉的又一大困境。

就拿作爲特斯拉估值核心的FSD系統來說,儘管擁有400萬輛保有量,2025年可確認收入卻不足8.4億美元,連研發成本都難以覆蓋。馬斯克坦言,有高達50%的特斯拉車主從未激活過這項核心配置。

甚至於,市場還出現一種聲音,未來12個月可確認收入持續下滑,證明智駕業務難以支撐特斯拉的高估值。

今年以來,特斯拉累計跌幅達到25.06%,市值跌破萬億美元大關,也在說明這一點。

馬斯克試圖講新的故事

在銷量、盈利、估值的三重壓力下,站在商業現實與科技野心撕裂點上的特斯拉,試圖講一個新故事,以加速產品迭代、控制成本、進行技術轉型和開發新的增長曲線等爲故事基點。

不久前,特斯拉宣佈在秋季推出Model Y加長版,爲六座車型。定位介於Model Y和Model X之間,目前市場預測售價大概在30-40萬元左右。

此外,特斯拉還表示,第三季度將全力促銷現有車型以清理庫存,而原計劃的平價新車型將推遲至第四季度上市。據猜測,相比目前Model Y在美國3.75萬美元的起售價,平價車型有望將售價降低至2.5萬美元,成爲特斯拉新的增長引擎。

資本市場認爲,特斯拉推出平價車型已經是迫在眉睫,但是能否如約而至,無人敢保證。畢竟,特斯拉“失約”,已經是常態,平價車型也跳票過多次。

“特斯拉承諾已久的經濟型車型仍未推出,而現在消費者有超過 70 款電動車型可供選擇 。其中許多車型越來越有吸引力,價格也很有競爭力,”德意志銀行分析師寫到。

在市場等待特斯拉平價車型到來的同時,財報電話會上,馬斯克高調講述Robotaxi、FSD和人形機器人Optimus將如何重塑世界的宏大藍圖,試圖以一套宏大願景抵消財務困境帶來的市場焦慮。

他呼籲投資者將目光轉向公司的自動駕駛和機器人業務,並承諾,“FSD即將迎來重大更新”“Robotaxi年底可服務美國一半人口”。

7月27日,馬斯克在線上出席了一場名爲“X Takeover”的特斯拉粉絲活動。他表示,如果特斯拉能夠在人形機器人“擎天柱”和自動駕駛領域成功執行其宏偉藍圖,公司的估值有望達到25萬億至30萬億美元,這一數字是其當前市值的20到30倍。

這是一個瘋狂的藍圖,也被馬斯克視爲特斯拉的終局。但是,最終能否實現未可知,畢竟到目前爲止,這個宏偉計劃尚未建立清晰的商業化閉環。

再加上,監管的不確定性、技術的持續驗證、財務的壓力疊加,讓這些藍圖還只是一個遙遠的未來。畢竟,馬斯克經常讓市場空等。

不過,業務承壓之下,藍圖不是首當其衝,也救不了當下的特斯拉。內部組織架構被衝擊,纔是馬斯克需要解決的重中之重。

5月,效力18年的電池架構總監在Cybertruck電池設計攻堅階段突然離職,這已是電池團隊一年內離職的第二個關鍵人物。6月,擎天柱機器人副總裁,馬斯克的心腹、歐美銷售與製造負責人也一同出走。7月,效力公司15年的北美銷售副總裁宣告離職。

頻繁的人事動盪,折射出特斯拉正陷入一場深層次的結構調整期,龐大的技術夢想,能否爭取到更長的緩衝期,馬斯克需要找到新的答案。

不過,資本市場更擔憂的是高調的馬斯克迴歸特斯拉,到底是福是禍。而且,馬斯克本人,在特斯拉的地位也並非高枕無憂。

近日,他在社交平臺發文,首次公開承認對失去公司控制權的擔憂,並明確否認曾以所持特斯拉股票作爲個人貸款抵押。他表示,將持股比例提升至 25% ,是“既能確保戰略方向,又不會多到無法被罷免”的平衡點。

資料顯示,馬斯克目前持有特斯拉約12.8%的股份。按最新股本計算,意味着他需要再增持約 3 億股才能達到這個閾值,馬斯克也知道很難達到。

“激進股東若聯合行動,可能把我趕出自己創立的公司”。

注:圖片部分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