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偷,美國搶,臺積電保臺能多長?”

市場資訊
昨天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臺積電日前爆出核心技術外泄事件,前任員工涉嫌違規取得2納米制程技術機密,並泄露給日本半導體設備巨頭,消息迅速引爆島內輿論。

更讓這家臺灣半導體龍頭企業焦頭爛額的是,來自美國的壓力也在與日俱增。本週二,已經多次“訛詐”臺積電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放話,稱臺積電需在美國投資3000億美元,才能爲臺灣地區爭取到更優惠的關稅條款。白宮上週公佈的最新“對等關稅”,針對臺灣的稅率爲20%。

港媒《南華早報》6日援引觀察人士的話報道指出,商業間諜活動與關稅壓力對臺積電形成雙重打擊,加劇了外界對臺灣地區及其核心企業脆弱性的擔憂,臺灣“半導體”這張牌似乎要打不動了。

“2納米技術泄露與美國的關稅要求都指向同一個問題:臺灣地區的戰略脆弱性,”島內一家先進科技公司的高級經理匿名錶示,“所有人都想從臺積電分一杯羹。問題是,臺灣的這種優勢還能維持多久。”

當地時間2025年3月3日,美國華盛頓特區,美國總統特朗普與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白宮共同宣佈,臺積電計劃在美國再投資1000億美元。

綜合臺媒報道,臺積電預計今年底前量產2納米芯片,蘋果高通等科技巨頭均爲其核心客戶。2納米也是目前最先進的半導體制程。

臺灣“高等檢察署”週二(5日)證實,臺積電前員工陳姓男子與在職員工吳姓男子等人涉嫌非法取得商業機密,已向法院聲押禁見陳姓男子等3人並獲准。

臺媒稱,此次事件涉案人數高達9人,橫跨臺積電研發與生產線部門,包括3名2納米試產及6名研發支援部門工程師。

據悉,陳姓男子跳槽至日本東京電子(TEL)在臺子公司東京威力科創後,與臺積電研發團隊仍保持密切聯繫。他聯合2名在職工程師,疑似利用遠端連線進入研發內網,使用個人手機或電子裝置拍攝上千張照片,竊取技術機密。

臺積電方面表示,通過常規內部監控偵測到異常流量後,進而發現部分員工在居家遠程工作期間,違規連入內部研發系統,並通過外部裝置截取並轉發機密技術資料。

5日,臺積電回應稱,已對涉事違規人員進行嚴厲懲處,並採取相關法律行動,案件現已進入司法程序。同時,臺積電強調將持續保護公司的技術優勢。

被盜信息據稱最終流向了東京威力科創。這家日本公司是臺積電重要的設備供應商之一,也是日本芯片“國家隊”Rapidus的緊密合作伙伴。

據臺媒報道,東京威力科創方面6日仍拒絕對泄密事件置評。其母公司、全球第四大半導體設備製造商東京電子股價受到衝擊,一度下跌逾4%。

《南華早報》指出,東京電子同時是Rapidus的股東之一。報道稱,在美國支持下,日本正致力於重奪芯片製造領域的領先地位,而東京電子在其中扮演着關鍵角色。

目前,全球僅臺積電、三星英特爾與Rapidus這4家企業持續投入2納米開發。Rapidus的目標是到2027年實現2納米芯片的量產。

“更耐人尋味的是,Rapidus幾周前剛宣佈成功生產出2納米原型芯片。考慮到其中涉及的技術難度和高昂成本,這一進展着實令業內觀察人士頗爲震驚”,前文提及的資深科技經理補充說。

臺灣《工商時報》稱,由於本案發生於2納米量產前的關鍵節點,業界普遍認爲,這不只是單純的內控違規,而是具明確目的性的商業間諜行爲,恐對臺積電技術優勢等構成重大威脅。

日本東京電子的臺灣子公司東京威力科創

臺“高檢署”稱,此案爲首宗涉及芯片技術的重大案件。臺“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已將14納米以下製程的IC製造技術納入臺灣核心關鍵技術清單。若竊取核心關鍵技術商業機密,將加重刑責最高達12年有期徒刑、1億元新臺幣罰金。

就在泄露消息震動島內的同時,美國又來火上澆油:當地時間週二,特朗普接受美媒採訪時稱,最快下週會公佈對半導體和芯片的新關稅政策。他同時再度提到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設廠的投資計劃,聲稱臺積電預計對美投資3000億美元。

這個數字比臺積電之前宣佈的金額多了近一倍。今年3月,臺積電曾宣佈在亞利桑那州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再新增3座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廠,以及1座研發中心,預計對美總投資金額將達到1650億美元。

針對特朗普的說法,臺積電6日回應稱“不予置評,相關資訊依公司公告爲準”。

港媒分析稱,儘管各方均未證實特朗普的說法,但外界普遍猜測,華盛頓正通過關稅向臺灣民進黨當局施壓,以確保更多高價值的半導體投資流向美國本土。

“2納米技術泄露是一場安全危機,不僅對臺灣,對全球科技秩序亦是如此,”上述臺灣經理說,“再加上特朗普3000億美元的言論,臺灣地區似乎正面臨盟友和對手的兩面夾擊。”

他進一步指出,如果對美投資增至3000億美元,將意味着臺積電的全球佈局發生根本性轉變。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會顯著削弱臺灣地區作爲先進芯片生產中心的地位。

他還提到,當前美國正着力打造可替代臺灣地區的芯片製造產能,尤其爲了防範臺海衝突可能引發的供應鏈中斷風險。

這一事件也在臺灣重新引發辯論:臺灣與美日主導的供應鏈緊密融合,是否反而可能增加技術外流的風險,尤其是在政治和經濟壓力交織的背景下。

“更關鍵的是,這次泄露是否會幫助競爭對手提高良率,”臺北研究員Tai Chih-yen表示,“目前,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並不缺乏先進製程,他們的問題在於良率低下。從長遠來看,這對臺積電的影響會深遠得多。”

半導體行業顧問Chai Huan-hsin警告道,臺積電必須警惕,“泄露信息的最終使用者可能是其日本同行或其他競爭對手。”

“如果這些企業尚未掌握某些關鍵技術,卻能通過臺積電的方法縮短研發週期,那就值得嚴重擔憂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