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衆多公司將推出業界首款2nm芯片,這意味着臺積電將逐步提高產量。幾個月前,有報道稱臺積電於今年4月開始接受訂單。爲了助力這一轉型,臺積電將在四座工廠啓動2nm製程運營,最新產量預計爲月產量6萬片。但是,對於任何希望在2026年獲得技術優勢的臺積電客戶來說,這都將付出高昂的代價。
儘管臺積電已全面投產2nm晶圓,但預計不會向客戶提供任何折扣,預計每片晶圓的價格將比其3nm節點高出50%。
鑑於其2nm晶圓在試產階段的良率已達到60%,臺積電已基本準備好過渡到全面生產,蘋果、高通、聯發科等巨頭預計將在2026年採用這項技術。據報道,Dan Nystedt透露的細節提到了臺積電位於高雄和新竹的四座2nm工廠。高雄P1工廠目前已進入量產階段,月產量爲1萬片晶圓。P2工廠設備目前正在安裝中,預計將在3~4個月內開始試生產。高雄P1和P2廠最高月產能將達到3萬片;新竹P1工廠已完成試生產,即將開始量產。P2工廠生產線也正在建設中。預計這兩座工廠的月產量將達到3萬~3.5萬片。
如上所述,預計四座2nm工廠總產量將達到6萬片,但即使如此,臺積電也沒有向客戶提供任何折扣,這意味着每位客戶都需要支付高達每片晶圓3萬美元的費用。據報道,爲了降低鉅額成本,臺積電已於4月啓動“CyberShuttle”服務,允許蘋果等客戶在同一測試晶圓上評估其芯片,從而節省成本。(校對/趙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