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從潮流玩具崛起成為情感經濟的“新物種”

Ofweek光電信息網
08/08

8月7日,泡泡瑪特(09992.HK)股價再攀歷史高峯,盤中一度逼近300港元大關。這已不僅是資本市場的一次躁動,而是中國新消費領域一場靜水深流的變革。當286只基金重倉持有、摩根士丹利給出365港元目標價,當上半年營收預增200%、淨利潤預增350%的數據震撼市場,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玩具公司的成功,更是一種全新商業物種的崛起——一個以情感價值爲核心、以IP生態爲護城河、以全球化視野爲未來的超級平臺正在形成。

一、資本重倉背後的商業邏輯:從玩具製造商到情感價值平臺

二季度末,286只基金將泡泡瑪特納入重倉股,環比暴增104只。東方紅啓恆、啓東三年持有基金大舉新進,劉格菘管理的廣發行業嚴選將其列爲第二大重倉股。資本用真金白銀投票的背後,是對泡泡瑪特商業模式根本性蛻變的深刻認知。

摩根士丹利的研報一針見血:“泡泡瑪特的內在價值遠超其擁有的IP,此點被市場低估。”傳統估值模型聚焦於有形資產與短期利潤,卻難以量化情感連接的價值。當消費者在Twinkle Twinkle展區搶購的不只是玩偶,而是一種文化認同與情感投射時,泡泡瑪特已悄然構建起一個以“情感消費”爲核心的新經濟平臺。北京國際潮流玩具展上Twinkle Twinkle展區的爆火,商品迅速售罄的景象,正是這種情感經濟能量的具象化爆發。

更深層看,泡泡瑪特正在改寫消費行業的價值公式:

從功能消費到意義消費: 消費者購買的不僅是玩具的物理屬性,更是其承載的文化符號與情感價值。一個Molly玩偶可能是童年回憶的寄託,也可能是自我個性的宣言。

從單品邏輯到生態協同:通過展會、線上社區、零售空間等多觸點運營,泡泡瑪特構建了完整的IP體驗閉環。用戶購買玩偶後,可參與新品發佈會、藝術家見面會、二手交易社區,形成一個自我強化的情感生態。

從被動消費到共創參與:用戶通過盲盒收集、社羣分享、展會互動深度參與IP生態建設,這種參與感進一步強化了情感連接與品牌忠誠度。數據顯示,泡泡瑪特會員復購率高達58%,遠高於傳統零售業平均水平。

二、業績狂飆的本質:數據驅動的IP工業化體系

2025年上半年收入預增不少於200%(超137億元),淨利潤預增不少於350%(達45億元),淨利率躍升至30%。這些數字背後,是泡泡瑪特歷經沉澱後構建的“IP工業化”體系開始釋放規模效應。

這套體系的三大核心支柱日漸成熟:

【1】IP孵化工業化:從Molly、Dimoo到新銳的Twinkle Twinkle,泡泡瑪特已形成從藝術家發掘、形象設計、市場測試到量產推廣的標準化流程。其全球設計團隊與超過300位藝術家合作,源源不斷輸送新鮮血液。摩根士丹利所強調的挖掘全球藝術資源的潛力,正是對這一體系延展性的認可。

【2】供應鏈智能化:通過數字化管理,泡泡瑪特實現從需求預測、柔性生產到精準配送的高效協同。其東莞智能工廠自動化率超80%,新品上市週期壓縮至行業平均水平的1/3,支撐了高頻次、多系列的產品迭代。

【3】全域渠道融合:線上小程序、電商平臺與線下機器人商店、旗艦店形成立體網絡。2024年財報顯示,其線上收入佔比達42%,線下門店超400家,機器人商店超2000臺,構建了強大的全渠道觸達能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線上渠道毛利率高達65%,遠高於線下的58%,數字化渠道的利潤優勢日益凸顯。

這種工業化能力帶來的不僅是效率提升,更是驚人的規模效應:

2024年泡泡瑪特售出超過1.8億個潮流玩具,平均每秒就有5.7個產品被購買。頭部IP Molly累計銷售額突破60億元,單個IP價值堪比一家中型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預計淨利潤45億元,這意味着泡泡瑪特在半年內創造的利潤已超過其2022年全年營收。

三、全球化與平臺化:未來增長的“雙引擎”

摩根士丹利研報精準指出,泡泡瑪特平臺價值被低估的核心在於其全球化潛力——“有很大潛力挖掘美國、歐洲、日本和東南亞的豐富藝術資源”。這並非空談,而是基於其已顯現的國際化能力。

國際化戰略升級:泡泡瑪特已從簡單的商品出口,升級爲“本土化IP運營+全球藝術資源整合”的雙軌模式。在韓國首爾、日本東京設立旗艦店並引發排隊熱潮;在倫敦、紐約舉辦主題展覽;與迪士尼、環球影業等國際IP巨頭合作推出聯名系列。其海外收入佔比從2023年的12.5%提升至2024年的18.7%,增速遠超國內業務。

平臺化生態擴張:Twinkle Twinkle展的火爆,預示泡泡瑪特正從“潮玩品牌”向“泛娛樂平臺”躍遷。公仔、畫作、包袋、配件的熱銷,顯示其IP衍生品生態的延展性。摩根士丹利預計該系列將在2025年後帶來顯著銷售增量,這僅是平臺化價值釋放的序章。未來,圍繞IP開發遊戲、動畫、影視內容,甚至打造主題娛樂體驗,都是可期的演進方向。

四、啓示錄:泡泡瑪特模式的時代意義

泡泡瑪特的崛起,爲中國新消費產業照亮了一條可複製的進階路徑:

“深度+溫度”取代“流量+補貼”:在流量紅利消退的時代,唯有深耕用戶情感、構建文化認同的品牌才能穿越週期。泡泡瑪特證明,真誠的情感連接比粗暴的補貼大戰更具持久生命力。

“硬科技+軟價值”雙螺旋驅動:將供應鏈效率、數據算法等“硬實力”與IP創意、情感共鳴等“軟實力”融合,才能打造真正壁壘。泡泡瑪特的智能工廠與藝術家生態,正是這種融合的典範。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心造”:泡泡瑪特的全球擴張,本質是東方美學與現代商業的聯袂出海。當Molly與故宮聯名系列在倫敦售罄,當中國設計師的作品擺上東京潮人的收藏架,一種新的文化輸出範式正在形成。

當泡泡瑪特股價突破天際線,它刺穿的不僅是資本市場的天花板,更是一種商業想象的邊界——情感可以量化,文化可以流通,玩偶可以承載一個時代的情緒。這不是一家公司的勝利,而是一種以“人心”爲終極戰場的新商業文明的初啼。在數字與物質氾濫的時代,那些能爲人類靈魂提供棲息地的產品,終將獲得市場的深情回饋。泡泡瑪特的故事,或許纔剛剛翻開第一章。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