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9日,和譽-B(02256)盤中最高股價達到11.74港元,創下公司近4年以來的股價新高,而這也讓和譽年初至今的股價最大漲幅達到155.22%。
在高漲的股價讓二級市場投資者投資回報水漲船高的同時,和譽也在持續通過註銷式股票回購方式用“真金白銀”回饋投資者。今年3月,和譽董事會再次批准了公司動用2億港元在市場上購回股份,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已累計回購954.50萬股,合計7530萬港元。
實際上,今年以來,港股創新藥板塊走出了一波大爆發行情。而從和譽最新披露的2025年中期財報投資者不難看出,隨着創新研發與國際化BD預期的不斷兌現,公司順利實現了持續性規模化的創新收益與盈利,併產生了豐富的現金流,爲公司中長期創新研發提供了可觀的資金保障,也進一步完善了公司“創新-盈利”的正循環。今年上半年不斷攀升的股價反映的便是市場對公司價值的高度認可。
規模化盈利預期獲持續兌現
今年上半年,和譽得以實現規模化盈利預期的持續兌現,其中的關鍵載體便是商業化價值持續釋放的核心品種匹米替尼。
作爲首箇中國自主研發進入全球III期TGCT臨牀試驗的CSF-1R抑制劑,匹米替尼目前已獲中美歐多國監管機構突破性療法認定。作爲CSF-1R抑制劑賽道的全球潛在BIC藥物,匹米替尼不僅在TGCT適應症表現突出,在cGVHD等多種適應症上還有更大想象空間。
正是因爲該藥的“十億美元分子”的潛力十分突出,2023年底公司就其與知名跨國藥企默克達成了一項“高首付、高里程碑、高分成”的BD交易,並再24年初獲得7000萬美元首付款。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去年11月,匹米替尼的全球III期MANEUVER研究積極頂線結果出爐。而在今年上半年,匹米替尼在繼5月獲得中國NMPA批准納入優先審評後,其用於治療TGCT的NDA申請在6月再獲NMPA批准。目前來看,該藥在國內獲批確定性較高。
除此之外,匹米替尼還分別獲中國NMPA及美國FDA授予的BTD,同時獲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授予PRIME認定,用於治療不可手術的TGCT患者。與此同時,還獲得了美國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認定(FTD)以及EMA授予的孤兒藥資格(ODD)。
匹米替尼獲得全球各大權威機構的認證,也預示着其商業化啓動在即。今年4月1日,和譽官宣:默克已根據雙方於2023年12月簽訂的授權協議,行使匹米替尼(ABSK021)的全球商業化選擇權,行權費用爲8500萬美元。而這也成爲和譽在今年上半年得以持續盈利的直接驅動因素之一。
財報顯示,公司當期實現總收益(包含收入和其他收入及收益)6.57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同比增長20%;與此同時,公司錄得當期歸母淨利潤3.28億元,同比增長59%,當前調整後淨利潤達到3.36億元。
實際上,加上此次默克支付的行權付款,雙方的BD合作已爲和譽帶來逾1.5億美元現金。而根據此前協議,和譽後續還將獲得來自默克的研發里程碑付款及銷售里程碑付款,潛在付款總額可能高達6.06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兩位數的淨銷售分成。而這些資金都將成爲公司後續的持續現金流,爲公司帶來明確的利潤兌現。
不難看到,強勁創新研發能力和全球BD能力,讓和譽的臨牀研發正逐漸變成豐碩的商業化成果,進而持續推動公司創新研發,縮短開發週期,爲未來多款FIC/BIC重磅品種順利落地鋪平道路。
完善創新閉環,夯實發展底座
和譽的估值之所以在今年實現跨越式增長,核心品種匹米替尼強勁的商業化預期無疑是重要原因,但其依託核心創新研發建立起的“創新-盈利”閉環逐漸完善同樣不容忽視。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和譽確認研發投入達到2.28億元,穩定的收入與現金流增長,爲公司帶來的創新研發端的強支撐,夯實了公司探索全球差異化創新藥市場的基礎,推動公司加速向全球Biopharma第一梯隊進發。
近年來,和譽醫藥聚焦腫瘤精準治療與免疫治療,覆蓋EGFR、FGFR、CSF-1R,PMRT5等熱門靶點,已建立了22條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差異化創新研發管線,其中多款在研創新藥都具有“同類最優”或“全球首創”潛力。
而有望成爲全球FGFR4抑制劑同類FIC藥物的依帕戈替尼(ABSK011)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今年5月26日,和譽正式宣佈依帕戈替尼(ABSK011)獲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擬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和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mTKI)治療失敗的FGF19過表達晚期肝細胞癌患者。這也是繼匹米替尼(Pimicotinib/ABSK021)之後,和譽第二款獲納入突破性療法的重磅品種。
實際上,作爲全球首個針對FGF19/FGFR4信號通路異常激活的小分子抑制劑,ABSK-011自2023年ESMO年會上首次亮相以來,便憑藉顯著的療效和相比其他FGFR4靶向藥更具依從性和經濟性優勢,廣受全球業界和市場關注。
從市場角度來看,據GlobalData預測,到2029年,全球肝癌市場大約在53億美元左右,其中免疫療法約佔市場份額的72.2%,達到38億美元。參考此前已上市的小分子激酶抑制劑索拉非尼,其針對肝癌適應症的ORR不到20%,即便如此其在2021年全球銷售依然超過5億美元,側面反映出當前市場龐大的未滿足治療需求。
而和譽醫藥能後來居上,關鍵在於分子設計上的創新與突破。據悉,和譽研發團隊通過上千次實驗篩選出高選擇性化合物,成功避免了脫靶FGFR1/2/3帶來的副作用。因此,作爲和譽第二款獲納入突破性療法的重磅品種,依帕戈替尼成藥確定性高,且憑藉其在競爭格局中的領先地位,目前已實現研發層面的“彎道超車”,有望成爲首個治療FGF19過表達HCC患者的突破性藥物。
除了FGFR靶點外,和譽創新管線內有多款優質管線處於早期臨牀和臨牀前階段。今年上半年,和譽再度攜4項最新臨牀前研究成果參加了今年的AACR大會,以壁報的形式發佈其自主研發的EGFR Exon20ins抑制劑ABSK112、PRMT5*MTA抑制劑ABSK131以及KRAS抑制劑的最新臨牀前研究成果,向全球學界展現自己在小分子創新領域的研發成績。
以上無一不在體現和譽在全球商業化和差異化原研創新方面的確定性,和譽有望通過管線內多個具備潛在FIC/BIC產品,打開更多的估值想象空間。
參考目前港股處於商業化階段的創新藥企估值,亞盛醫藥PS估值達到26.65倍,康方生物達到60.53倍。相較之下,和譽當下正處商業化前期,手握23億元豐厚現金且能持續通過股票回購方式回報股東,而公司目前PS估值僅14.01倍,仍存在極大的增長空間,符合當下市場對高回報率稀缺創新藥標的的長投邏輯,值得投資者保持長期關注。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