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商業消費組
作者|李佳琪
編輯|苗正卿
題圖|海底撈
北京光華路漢威大廈左側,幾株綠樹掩映下,“海底撈·臻選店”的黑底金字招牌低調顯露。店內的景象也絕非市場和消費者熟悉的那片“紅海”:澳洲龍蝦在海鮮池遊弋,西班牙5J火腿靜待品味,侍酒師與茶藝師隱於角落…
這不是一次心血來潮的升級,而是海底撈在火鍋紅海中突圍的必然選擇。 該門店店經理、海底撈合生匯店前店長傑哥告訴虎嗅,他騎着小電驢穿梭於北京核心商圈整整一年才敲定選址,管理層更是幾乎全部捨棄原有體系重新招募,侍酒師、主廚團隊來自高端酒店與米其林餐廳。依此來看,海底撈似乎正試圖在“高端”與“海底撈”之間劃出一條分水嶺。
不難看出,市場環境正逼迫巨頭們做出改變。《2024年火鍋行業消費趨勢報告》清晰指出:在理性消費主導下,火鍋價格帶正加速分化。中低端陷入慘烈內卷的同時,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3年定位高端的火鍋市場規模增速超過20%,客單價500元以上的精品火鍋門店數量顯著攀升。另一項消費者調研揭示,超過65%的受訪者願爲“獨特體驗與頂級食材”支付溢價,尤其在紀念日等場景。對海底撈而言,依賴大衆化門店的增長模式已現瓶頸。高端化,成爲其必須啃下的硬骨頭。
也正因如此,人均消費500+、客單價遠超普通門店數倍的海底撈臻選店,正試圖撕下“服務狂歡”的標籤,向高端餐飲發起衝擊。
“臻選”之路佈滿荊棘
“試營業期間,有一桌客人用餐後就充值了10萬元。”傑哥的語氣中難掩興奮,“這對我們而言是極大的認可和鼓勵。大家都認爲高端難,但目前來看,效果還可以。”但傑哥也告訴虎嗅,他清醒認識到,當下最難的就是如何服務好顧客。
難點之一是“需求的預判”。在被問及爲何會因“服務和照顧”這兩件海底撈最擅長的事而頭疼時,傑哥擺手說道:“高端和海底撈本質上是兩碼事,臻選店對服務和照顧的定義更加具體。他舉例表示,普通門店的察言觀色也許是客戶提出需求後快速且高質的跟進:你好哥(姐),馬上來。但高端店的察言觀色是不能讓顧客張口提需求,因爲那時再“服務”就已經晚了,“我們所有的動作都應該做在顧客主動提出需求前。”
當日虎嗅到達該店時,前廳經理正帶着服務人員爲中午的開臺做準備。侍者告訴虎嗅:餐碗中的勺把要統一朝向九點鐘方向。勺子、餐盤上的甄字及筷架需要確保在同一條線上、餐盤上的甄字要位於餐桌上的波爾多酒杯和勃艮第酒杯的正中間,餐椅與檯布、餐盤與桌邊均需保持一指的距離,桌花要正對上餐位。
“這一切,都意味着服務理念的重構與員工能力的全面升級。 品牌固有的‘熱鬧服務’印象,可能成爲高端客羣建立信任的門檻。但如何讓追求私密與儀式感的高端消費者相信,海底撈賣的不僅是更貴的火鍋,而是真正不同的體驗,纔是我們真正面臨的巨大考驗。”傑哥告訴虎嗅。
過去,海底撈曾憑藉極致服務成功“拿捏”市場和消費者,但當輝哥、新榮記等爲代表的品牌已提前佔領了高端消費者心智,海底撈的“臻選”招牌能否激發同等分量的信任與價值認同,這就不僅僅是M9+和牛、現撈帝王蟹等食材升級或空間設計能夠“回答”的問題。
同時,成本的高企也爲臻選店箍牢了緊箍咒。首先,由於臻選店選址國貿CBD的光環下,據傑哥透露,從開業前的國貿CBD核心區夜間限時施工,到高昂的核心商圈租金、都是“前期投入很大”的沉重現實。其次,還要面對頂級食材供應鏈、定製化裝修、高端人力成本的層層疊加。
試營業期間充值10萬元的豪客固然亮眼,但能否持續吸引足夠多的高淨值客戶支撐運營,形成穩定盈利模型,都需要時間驗證。海底撈過往賴以成功的規模化、標準化打法在此失效,“少而精”的擴張策略雖顯謹慎,卻也對單店盈利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有高端餐飲賽道的從業者向虎嗅估算:其客單價需達800元以上纔可能實現盈利平衡,遠超普通門店150元左右的水平。
針對以上情況,傑哥及團隊的“應對”方案是:謹慎前行。限量預訂試水、開業前期不開放散客、拒絕模式化複製…“這種剋制是明智的。高端餐飲的本質是稀缺性與獨特體驗的營造,盲目擴張只會稀釋其價值。”上述人士向虎嗅表示。
在上述人士看來,海底撈的“臻選”實驗無論成功與否,都有着其獨特的價值。“它標誌着中國餐飲巨頭對消費分級浪潮的一次關鍵回應:當性價比觸達天花板,要如何向上突破挖掘新增量? 它需要時間沉澱服務細節,需要耐心培育市場認知,更需要抵抗規模化複製的誘惑。”。
傑哥用兩年時間從一名普通店長蛻變爲高端店掌舵人,海底撈的高端化征程則需要更久。當沸騰的金湯花膠雞鍋端上臻選店的餐桌,海底撈能否爲自身熬製出一鍋真正匹配高端食客期待的“味道”?答案,仍在沸騰中翻滾。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tougao@huxiu.com
End
想漲知識 關注虎嗅視頻號!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