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浦銀國際發佈研報稱,過去一月,外資淨流入港股市場約33.8億美元,被動型資金淨流入加速,主動型外資轉爲淨流入0.8億美元,反映長線基金開始出現迴流的傾向。7月,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1,356.5億港元,日均成交額在港股佔比爲27.5%,較6月日均成交額的25.7%進一步抬升。南向資金淨流入金融(多元金融、保險、銀行)、生物製藥等板塊規模較大,但汽車與零部件、電信服務、耐用消費品與服裝錄得淨流出較多。從個股上看,南向資金偏好優質高息股和成長股。
浦銀國際主要觀點如下:
地緣政治風險明顯緩和,全球主要股市均受外資青睞
過去一月(7月3日-7月30日),地緣政治風險明顯緩和,市場避險情緒大幅回落,全球資金重新配置風險資產。美股仍是最受外資青睞的市場,錄得淨流入108.6億美元。外資轉爲淨流入中國內地市場47.0億美元,爲去年10月以來最大月度淨流入。不過,中國內地、日本、英國市場受到本土資金的較大減倉。從表現上看,淨流入較多的市場表現較佳,比如美股、中國市場(包括A股和港股)、法國、英國市場等,韓國市場也表現亮眼,但印度股市表現落後。
若賺錢效應上升,新興市場對全球資金吸引力有望上升
根據EPFR,過去一月,資金淨流入發達市場372.6億美元(可比同期:淨流入335.0億美元)。新興市場錄得淨流入0.8億美元(可比同期:淨流入0.7億美元)。我們預計,在全球市場波動成爲常態的背景下,資金對於分散配置的需求上升,且新興市場貨幣還受益於美元走弱,如果賺錢效應上升,對全球資金的吸引力有望增加。
外資轉爲淨流入中國市場
根據EPFR,過去一月,外資轉爲淨流入中國市場,主要由被動型外資驅動。期間共有47.0億美元外資淨流入中國市場(可比同期淨流出4.7億美元),其中主動基金淨流出12.8億美元,被動基金淨流入59.8億美元。浦銀國際指出,外資對中國資產的興趣明顯提升。截至6月底,主動型外資在中國股市的倉位仍然低於基準指數,若接下來市場情緒持續高漲,外資仍有較大的迴流空間。由於信息科技和金融板塊被低配的程度較深,在資金迴流時或受青睞。
本土資金淨流出中國市場明顯放緩
根據EPFR,過去一月,共有32.4億美元的國內資金淨流出中國股市,較可比同期明顯收窄,主要爲被動型資金。今年以來國內資金呈現明顯的“逆向投資”特徵,在市場下跌時的集中增持:4月,國內資金淨流入282.9億美元,創下過去5年來最大月度淨流入記錄,推動A股企穩;在市場狂熱時有序減持:2-3月,科技板塊因AI概念炒作出現非理性上漲,當時國內資金累計錄得淨流出210.9億美元,但並未對A股市場造成明顯波動。7月呈現類似的趨勢,上證綜指和恒指分別上漲了4.5%和3.1%。
主動型外資轉爲淨流入港股,南向資金淨流入加速
過去一月,外資淨流入港股市場約33.8億美元,被動型資金淨流入加速,主動型外資轉爲淨流入0.8億美元,反映長線基金開始出現迴流的傾向。7月,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1,356.5億港元,日均成交額在港股佔比爲27.5%,較6月日均成交額的25.7%進一步抬升。南向資金淨流入金融(多元金融、保險、銀行)、生物製藥等板塊規模較大,但汽車與零部件、電信服務、耐用消費品與服裝錄得淨流出較多。從個股上看,南向資金偏好優質高息股和成長股。
投資風險
政策刺激不及預期,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流動性趨緊。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