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網“躺而不平”的民企,何時才能重新站起來?
8月4日,雅居樂披露了最新境外債務重組情況。據公告,雅居樂已完成境外債務概況的審查、境外債務類別的劃分,並積極與各不同類別債權人接洽,以推進重組進程。
按照重組進程的預定時間表,雅居樂預計將於2025年第三季度提交重組方案,並爭取在2025年底前與境外多數主要債權人達成一致。
而年底限期對於雅居樂而言,無疑是一道關卡。據悉,雅居樂2025年到期債務佔總債務比超78%,若重組失敗,可能觸發交叉違約條款。
站在市場的角度,雅居樂若能在年底前與境外債權人達成一致,這無疑是爲房地產行業注入一劑“強心針”;但站在雅居樂的角度,若想抵達終點,還需翻越重重山頭。
荊棘密佈
2025年是雅居樂的償債大年,亦是關鍵一年。
截至2024年末,雅居樂總借款爲489.16億元,當中銀行借款及其他借款、優先票據、境內公司債券、商業物業資產支持證券、中期票據及可交換債券分別爲290.63億元、125.44億元及73.09億元;淨負債比率爲103.6%。
其中,1年內需償還的銀行貸款249.71億元、優先票據125.44億元、境內債券及中期票據等8.11億元,合計佔總債務的78.35%。
據觀點新媒體不完全統計,包含境內外債券票據,雅居樂在2025年需支付5支債券,包括境外到期本金金額12.97億美元,境內到期本金金額7億元。截至發稿日,除了一支4.84億美元債外,剩餘四支債券均已到期。
境內債方面,今年3月17日,雅居樂發佈公告稱,“23番雅01”將於2025年3月18日停牌並在3月20日起在上交所轉讓,後再無消息披露。
至於“23番雅02”,6月24日,雅居樂在一則交易披露中提及,出售聯營公司21.1632%股權用作兌付該債券本息,並在同一日公告該項目將於6月26日本息兌付並摘牌。目前,債務已無在流通。
境外債方面,目前到期的共有兩筆美元債,據Cbonds平臺顯示,2025年1月2日到期的5億美元債券狀態已違約;另一筆2025年4月21日到期的3.14美元債卻顯示已償還。
截至目前,雅居樂仍有6支美元債在市場上流通,包括2支優先票據,4支永續債券。其中2支優先票據分別爲XS2243343204,本金4.83億美元,利率6.05%,2025年10月13日到期;XS2406577911,本金24.18億美元,利率7%,2026年11月17日到期。
事實上,早在6月30日的公告中,雅居樂便披露了債務重組的行動計劃。爲了確保債務重組的順利與緩解資金壓力,其採取了多種“自救”措施,包括與多家金融機構積極磋商重續若干借款、加速物業銷售與回款、控制支出成本、出售資產等。
關於上述措施的進展,雅居樂在最新公告中指出,自2025年4月29日至8月4日,金融機構已同意延長本金額約4.72億元的借款到期日;同期,在銷售匯款上,集團已收回約7.64億元。
在成本控制措施方面,2025年第一季度,雅居樂行政成本減少約1.59億元,較2024年同期減少34.2%,“特別是集團已實施減薪,涵蓋各級員工約39%,2025年第一季度的員工成本減少約人民幣4300萬元,較2024年同期減少22.5%。”
歸根結底,在所有措施中,唯有銷售環節能帶來實實在在的資金回籠,其他舉措不過是爲了爭取時間而採取的權宜之計。
撥雲見月
“公司好不容易已支撐了4年,希望市場可以比過去好一點,以及在國家支持下可以支撐下去,走出困境。”這不僅是陳卓林的心願,更是所有仍在一線堅守的民企的共同期盼。
眼下除了加速債務重組進度外,讓銷售回到正軌也是雅居樂的當務之急。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雅居樂連同合營公司及聯營公司以及雅居樂項目的預售金額合計爲51.7億元,同比下降約35%,對應建築面積爲55.2萬平方米,平均價爲9363元/平方米。
據觀點指數報告,2025年1-7月,雅居樂權益銷售金額爲47.66億元,同比減少了42%,排名亦從42名下滑至53名。
在今年6月的週年股東大會上,雅居樂高級副總裁潘智勇表示,目前主要去庫存爲主,會選擇性地開展項目,推進有價值項目,“目前可銷售貨值約300多億,新銷售項目貨值約70億至80億,合計約逾400億元,今年會視乎市場情況而決定推售步伐。”
從庫存情況來源,雅居樂在78個城市共擁有規劃總建築面積3122萬平方米土地儲備,甚至比建發國際還多出了1879萬平方米,但兩者差距就在於地塊的素質。
雅居樂最核心土儲可分爲兩類:一類是海南、雲南等地的文旅大盤;另一類是存在一定去化壓力的非主流城市項目,如中山、惠州等。
例如今年7月,長實爲了加大滯銷項目惠州瀧珀的去化,拿出300套單位做活動,51平方米一房房源更是低至40萬元一套。
而雅居樂位於一線城市的項目大多數在2021年便已入市,如今要麼處於週轉完畢狀態,要麼處於尾貨清倉階段。
據安居客顯示,目前雅居樂在廣州僅有4個項目處於在售狀態,除了海倫堡溪鏡花園項目仍剩餘13.9%貨量外,其餘項目去化率已達96%以上。
去庫存的同時,集團內部也在調整。
7月11日,雅居樂執行董事陳卓雄調任非執行董事,不再擔任副總裁及風險管理委員會成員,而風險管理委員會由嶽元(原主席)、黃奉潮等3人組成,權力結構進一步分散 。
陳卓雄爲創始人陳卓林的弟弟,市場認爲此次調整標誌着雅居樂徹底告別家族化管理。
總的來說,仍能在一線堅守的民企實屬不易,市場能做的唯有是給予更多耐心與寬容。眼下,雅居樂能否順利完成債務重組,就成了破局之鍵。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覈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