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迪電池擴產!18.4萬件磷酸鐵鋰電池包

電池工業網
08/06

來源:中國電池工業網

本網訊 2025年以來,電池行業擴產潮湧動。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頭部企業紛紛加快佈局,以期在後續市場競爭中保持有利地位。

近日,蕪湖市無爲市生態環境分局就無爲弗迪電池有限公司“比亞迪新能源動力電池長三角製造中心(三期)建設項目(重新報批)”環評進行批前公示。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蕪湖市無爲市生態環境分局擬對項目作出審批意見。

這是繼台州弗迪、濰柴弗迪和長沙弗迪後,比亞迪又一個迎來進展的新項目。截至目前,比亞迪已通過弗迪電池在國內佈局了12大電池基地,合計規劃產能超500GWh。

01

比亞迪再掀擴產潮

上述項目公司——無爲弗迪電池有限公司是弗迪電池全資子公司,主要負責新能源電池電芯、模組及相關配套產業等核心產品製造,是比亞迪在華東地區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戰略基地之一。

2021年7月,總投資200億元的比亞迪新能源動力電池產業園項目落戶無爲。其中,新能源動力電池長三角製造中心項目總投資150億元,新能源動力電池配件及汽車配件項目50億元。

目前,“比亞迪新能源動力電池長三角製造中心項目”項目正分期推進。

其中一期位於無爲經濟開發區通江大道與福東路交叉口東北側,投資28億元,年產刀片電池10GWh;二期總建築面積約32萬平方米,主要生產汽車動力電池產品,規劃產能15GWh;此次公示的三期工程投資24億元,建成後形成年產電池包18.48萬件、鋼托盤108萬件、鋁托盤48萬件、液冷板36萬件的生產能力。

隨着產能過剩危機的蔓延,鋰電產業鏈在經歷了近兩年的高速發展之後進入了深度調整期,企業的擴產投資風向也開始出現較大變化。

2024年,包括碳酸鋰、正極、負極、電解液、鋰電池、設備等在內的鋰電產業鏈各個環節各賽道均有項目暫緩、減投甚至“喊停”。當年國內鋰電池新增規劃項目約60個,同比減少37%;規劃產能約590GWh,同比下降近60%。

2025年,隨着新能源汽車、儲能等多個領域的快速發展,電池行業擴產潮湧動。寧德時代、比亞迪、欣旺達、贛鋒鋰等主流廠商相繼披露擴產計劃,產品覆蓋動力、儲能、電動工具等多元應用場景。

例如比亞迪,年初至今已有多個項目進入新階段:

3月27日,台州弗迪新能源動力電池項目獲批,計劃總投資100.2億元,形成年產22GWh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生產能力;3月28日,濰柴弗迪(煙臺)新能源動力產業園項目一期正式投產,首臺搭載濰柴和弗迪最新技術的動力電池產品——WEB602V160電池包下線;4月30日,長沙弗迪電池有限公司PACK產線擴建項目環評獲批,擴建後可年產19GWh電池包、5萬件機加產品、年質檢量990件……

電池廠商產能調整背後,往往是市場預期的變化。而比亞迪持續提升產能也是基於其對市場增速的判斷。

一方面,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去年在全球售出逾400萬輛新能源汽車,其中電動車佔比達41%,問鼎全球電動車銷量冠軍。另一方面,比亞迪電池正加速外供,現已供應小鵬汽車小米汽車、蔚來樂道等。

機構數據顯示,在比亞迪電池供應結構中,比亞迪系品牌佔比爲80%,而外供佔比則突破10%,這或將加速度磷酸鐵鋰電池市場格局調整。

02

磷酸鐵鋰電池將“洗牌”

作爲全球電池龍頭,比亞迪曾憑藉“刀片電池”一力扭轉了市場對磷酸鐵鋰電池的認知。

從2002年開始,比亞迪就堅持發展磷酸鐵鋰電池技術路線。2020年,比亞迪推出採用磷酸鐵鋰材料的刀片電池,將鋰電池安全水平帶到新高度。

針刺穿透測試中,比亞迪“刀片電池”在穿透後無明火,無煙,電池表面的溫度僅有30-60℃左右,電池表面的雞蛋無變化,仍處於可流動的液體狀態。碾壓測試中,經過50噸滿載重卡碾壓後,刀片電池無漏液、無變形、無冒煙現象,裝車後依舊可以正常使用。

根據比亞迪產銷快報,今年7月其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裝機總量約爲22.350GWh,1~7月累計裝機總量約爲156.876GWh。隨着比亞迪電池產能擴張和外供提速,以及韓系三大電池巨頭的技術轉向,全球磷酸鐵鋰電池賽道或將發生變化。

近年來,磷酸鐵鋰電池呈現全面崛起態勢。今年一季度,全球磷酸鐵鋰動力電池裝機佔比51.5%,首次超過三元鋰電池裝機量,預計2030年磷酸鐵鋰電池全球佔比不會低於60%。

眼下,各大龍頭企業正着力佈局磷酸鐵鋰電池。先是比亞迪宣佈推出第二代“刀片電池”,而後寧德時代神行PLUS超充電池開始量產,吉利也緊接着推出了採用磷酸鐵鋰體系的金磚電池。此外,特斯拉、LG新能源等全球鋰電巨頭也開始涉足這一領域。

與其他企業相比,頭部企業的優勢在哪?

首先是成本。通常情況下,頭部廠商與二三線廠商的在採購成本、產能利用率等方面存在差異。根據機構測算,若碳酸鋰價格爲8萬/噸,頭部電池企業的鐵鋰電芯成本約爲0.32元/Wh,二線電池廠商成本約爲0.37/Wh,三線電池廠商則超過0.4元/Wh。但自2023年以來,動力電池價格出現下行趨勢,此前甚至有廠商將價格降至0.3元/Wh,幾乎無法覆蓋成本。

然後是技術。頭部廠商憑藉高昂的研發投入,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底蘊。早在2021年,寧德時代就以總量76.9億元的研發支出顯著超越三星SDI,2024年其研發支出更是達到了180.1億元。研發投入助力下,頭部廠商新技術、新產品佈局及迭代遙遙領先尾部企業,構築了一條難以跨越的技術護城河。

技術與成本的差距,已經成爲頭部與尾部廠商之間的鴻溝。隨着新能源汽車和鋰電池市場競爭加劇,尾部產能或將在市場壓力下逐漸出清,行業洗牌開始加速。

編輯:韓梅梅|

審覈:楊豔|

版權所有:中國電池工業網|

電池行業交流羣

掃描二維碼進入羣聊

大會信息

主辦單位: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電池材料分會、電池工業網

支持單位:徵集中......

協辦單位:徵集中......

展商單位:徵集中......

其它贊助:大會總冠名、分會場冠名、晚宴冠名、手提袋、椅背、胸卡等。

贊助參會

聯繫人:王先生 張先生

聯繫電話:131-6170-8708(同微信)

聯繫電話:131-2690-4348(同微信)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