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連環話
零門檻 看懂財經
A股市場熟悉的“牛市味道”正在瀰漫,一個關鍵信號出現:槓桿資金正加速進場掃貨,推動A股融資融券(兩融)餘額時隔整整十年,重新站上2萬億元大關。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5日,滬深京三市兩融餘額合計達20002.59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激增89.46億元。 其中,融資餘額爲19863.11億元,單日增加87.06億元;融券餘額爲139.48億元,增加2.4億元。
要知道上一次兩融餘額維持在2萬億上方,還要追溯到2015年那輪大牛市。在2015年5月下旬至7月初的巔峯時期,曾連續30個交易日站穩2萬億關口,歷史峯值出現在2015年6月18日,高達22666.35億元。
軲轆慧反覆強調,兩融數據,其是融資餘額,是觀測市場情緒和槓桿資金動向的重要溫度計。 融資餘額的持續攀升表明:槓桿資金風險偏好高漲,正加速湧入市場,用“真金白銀”表達對上漲趨勢的認可。
不過,歷史教訓猶不能忘。融資餘額過高也可能預示市場過熱。一旦行情轉向,高槓杆投資者易遭重創,甚至放大市場波動。2015年就是典型案例:兩融餘額破2萬億後不久,滬指於6月12日觸及5178點牛市頂峯,隨後便展開劇烈調整,兩融餘額也在6月18日見頂回落。
這波槓桿資金,最愛買啥?
行業層面: 近一個月,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24個獲得融資淨買入。加倉最猛的五大行業依次是:有色金屬、電力設備、非銀金融、計算機、電子。
個股層面: 7月以來,150家公司獲融資客加倉超1億元。 加倉前十強:浦發銀行(8.96億)、東山精密(8.5億)、比亞迪(8.3億)、紫金礦業(7.41億)、新易盛(6.36億)、鵬鼎控股(6.17億)、中際旭創(5.59億)、中油資本(4.94億)、北方稀土(4.25億)、中信證券(4.01億)。
從兩融餘額總量看,東方財富(232.35億)、中國平安(221.35億)、貴州茅臺(173.79億)位居前三甲,比亞迪、中信證券、長江電力餘額也均超百億。
截至8月5日,融資資金繼續活躍。電子元件、軟件開發、電池等板塊淨流入居前,25個行業淨流入超1億元;銀行、通信設備、光學光電子則出現小幅淨流出。
滬指再創年內新高
A股今天繼續“牛步”向前。三大指數集體收漲,滬指漲0.45%,站上年內收盤新高。深成指、創業板指分別上揚0.64%和0.66%。市場人氣火爆,超3300只個股上漲,滬深京三市成交額直逼1.76萬億元。
真是錢來了,行情擋不住。
機器人概念股延續強勢,中馬傳動、北緯科技等近20股漲停;閱兵行情帶動下,軍工股繼續走高,長城軍工、湖南天雁等十餘股封板。
港股新消費回暖
港股表現偏弱,最亮眼的新消費概念股回暖,泡泡瑪特漲超8%,老鋪黃金漲近6%,蜜雪集團漲超4%,毛戈平漲3.8%。
美國降息的預期仍在,同時增量資金料能繼續提供支撐,港股總流動性來看近期仍有上行空間,科技巨頭業績也有望提供催化。
美國非農就業數據的意外暴雷使得市場對美聯儲下月降息的押注升溫,美元指數也呈現回落態勢,這均有利於資金迴流以港股爲代表的對流動性敏感的市場。
同時“反內卷”等政策趨勢仍有望持續吸引資金,7月外資已加速流入陸港股市;內地南向資金增加對港股配置趨勢不改(週一該資金出現大額流出,但隔日即快速收回)。
作爲權重股的科技公司表現仍是左右港股大市的關鍵,美團、阿里巴巴等公司是“反內卷”主題的重要標的,而且接下來公司業績可能是關鍵催化。中芯國際將於本週五發佈業績,騰訊、美團等將於下週公佈業績,近期南向資金對騰訊等科技公司的買入,可能意味着他們對業績表現趨於樂觀。
現在行情好了,各路專家又紛紛喊出“4000點是起點,一定能衝上6000點”,打氣的話聽聽就好。聽軲轆慧勸,還不如觀察下資金的動向,真金白銀不會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