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越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部實驗室內,人形機器人嫺熟地衝泡咖啡,協作機械臂精準完成焊接裝配任務,六足機器人靈活穿越於模擬複雜地形中。
“公司正不斷拓展機器人服務場景,系統性佈局具身智能機器人產品平臺。”越疆科技創始人兼CEO劉培超告訴記者,公司以“手”爲起點,以“身”爲目標,從經濟型協作機械臂切入,構建通用化操作系統與多形態智能終端,形成“平臺+場景”演進模式,獲評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成立之初,越疆科技瞄準傳統工業機器人“體積大、部署難、成本高”的痛點,專注研發輕量、小型、高精度協作機械臂,並應用到消費電子、汽車等行業。截至目前,公司協作機器人出貨量超8萬臺,出口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協作機械臂不是終點,而是具身智能的起點。”劉培超說。在他看來,通用人工智能必須具備“感知—決策—行動”閉環,機械臂作爲操作端口,擁有落地門檻低、訓練效率高、數據反饋快等優勢,能夠爲人形機器人和多足機器人積累真實世界的工程經驗與算法基礎。
以實用性爲導向,越疆科技聚焦“可部署、能用好”的目標,不斷創新技術,推動機器人走進企業生產與大衆生活。面對人形機器人運動控制等技術瓶頸,公司選擇差異化研發道路。比如,傳統人形機器人多采用彎膝步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人類行走姿態,但存在能耗高、易失衡等問題。爲此,公司積極研發直膝行走系統,通過模仿學習與強化學習技術,從海量人類行走數據中提煉步態策略,並結合輕量化關節設計,做到讓機器人“站得更穩、走得更遠”。“在實際工作中,直膝機器人能夠行走4小時執行物料搬運任務,這是彎膝機器人難以實現的。”劉培超說。
在智能操作層面,越疆科技構建了垂直領域技能模型ROM-1、系列動作模型與任務生成系統,使得機器人可在多模態感知下,通過少量演示數據快速習得新技能,並在多個行業場景中實現部署驗證。
基於在機器人領域的長期技術積累,今年3月,越疆科技推出人形機器人,其身高1.53米,具備雙7自由度機械臂、五指靈巧手、雙目視覺系統及自主研發直膝步態,續航能力提升30%,可通過標準門寬並完成複雜作業任務。7月,針對人形機器人環境適應性方面的短板,越疆科技推出六足仿生機器人,具備強地形適應性與高穩定性,適用於電力巡檢、災後搜救等非結構化場景。
“公司研發的人形機器人核心控制系統、關節模組、算法框架等均與協作機械臂共享平臺架構,不僅降低研發和維護成本,還實現算法、模型和技能庫的多端遷移。”劉培超說。
通過構建具身智能平臺,越疆科技將協作機械臂、人形機器人、六足機器人三類終端統一在同一控制與認知體系中,使機器人從“專用工具”向“泛用助手”轉變。經過大量真實場景訓練,具身智能平臺不斷優化操作策略與環境適應能力,進而在更多行業落地和複製。“目前,公司與多家高校、醫院、央企共建聯合實驗室,推動機器人標準體系建設與產業生態形成,產品廣泛應用於多個場景。”越疆科技國內市場總監謝凱旋說。
“公司堅持‘硬件+算法+系統’協同突破,走出一條以工程價值爲核心、以場景落地爲牽引的發展路徑。”劉培超說,未來,公司將繼續推動技術平臺開放、跨行業合作與生態共建,在醫療照護、災害應急、教育科研等領域深度探索,讓機器人的“手”更靈巧、“腳”更穩健、“腦”更聰明。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