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年輕消費羣體日益成爲驅動新消費浪潮的核心力量,消費者愈發重視消費的體驗感與參與感,在消費決策中更關注性價比、質價比、情緒價值,帶動港股新消費板塊演繹向上行情。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站式在家喫飯餐食產品提供商鍋圈(02517)憑藉着良好的業績增長、紮實的供應鏈能力、創新的渠道策略及高效的會員運營,不斷贏得投資者的青睞。自今年4月以來,鍋圈走出一波漂亮的“翻倍”行情,並在不久前的7月16日盤內股價突破4港元,創下年內新高,這也讓公司年初至今的股價最大漲幅達到126.77%。
8月4日,鍋圈公佈了2025年中期業績,再度展現了全面突破、高質量發展的成長態勢,不斷攀升的股價反映的便是市場對公司價值的高度認可。
業績業務雙開花,盈利能力大幅增長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2025上半年,鍋圈交出一份“收入與利潤雙驅動”的高質量成績單。期內,公司的總收入約爲32.4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較去年同期增長21.6%,業務規模持續擴張。
在規模穩增的同時,公司的盈利表現也同樣強悍,期內利潤錄得1.90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22.5%,盈利能力有極爲顯著的提升。同時,公司的核心經營利潤爲1.902億元,同比增加52.3%,同步驗證了核心業務發展的高質量。
在業務拓展方面,公司在2025上半年堅持“社區央廚”的戰略定位,通過多渠道、多場景的佈局,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深入發掘消費者需求,開發迭代產品組合,提升門店運營管理能力,完善會員生態建設等舉措,形成了全方位的實時零售門店網絡。
在毛利率保持穩健的基礎上,每股基本及攤薄盈利達到0.0684元,同比增長118.5%,爲股東創造顯著價值。在收入利潤雙雙超預期的背景下,2025上半年,公司的股東回報力度同步提升,中期擬每股派發股息人民幣0.0716元,2025年股東回報總額超過4.9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30.7%,充分體現企業對股東價值的重視與公司現金流的充沛。
以鍋圈的半年報爲觀察窗口,期內公司收入、利潤全方位的高增長或許正“劇透”了公司全年業績將在2024年的高基數之上再度迎來躍升。回看上半年,鍋圈作爲“在家喫飯”龍頭標的護城河持續夯實,其產品、渠道、供應鏈等多個維度的全面升級,開始發揮巨大的引領作用。
渠道產品協同發力,不斷突破增長天花板
誠如此前所述,上半年的亮眼表現得益於鍋圈對“在家喫飯”市場消費趨勢的精準把握與全渠道運營效率的提升。期內,鍋圈也以自身過硬的產品和有序推進的拓店進程,向市場傳遞強烈的價值信號。
據瞭解,鍋圈是國內領先的在家火鍋及燒烤食品供應商,並致力於爲家庭消費者提供“好喫不貴”的在家喫飯解決方案。起初,公司通過切入火鍋、燒烤這兩個高標準化、高景氣度品類,推出2C食材超市新業態;同時,成功抓住品類品牌上升期、居家場景增加以及下沉市場升級機遇,快速擴出萬家門店。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門店網絡已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總數達10,400家。在現有佈局的基礎上,公司繼續深化低線市場的拓展策略,同時穩固核心城市的門店網絡,門店數量有望持續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上半年內鍋圈下沉市場戰略成效十分突出,期內淨新增270家鄉鎮門店,深入擴大區域覆蓋。其中,新鄉鎮門店在產品結構和門店陳列等方面均有別於標準的小區門店,更好地滿足鄉鎮市場的消費者需求。
同時,線上渠道深度開拓成爲鍋圈的增長“新引擎”。年內,公司通過“鍋圈APP+微信小程序+第三方外賣平臺+流行社交商務平臺”全鏈路佈局,2025年上半年抖音賬號矩陣實現超32億次的平臺曝光量,線上渠道貢獻零售額同比實現翻倍以上增長。
不僅如此,鍋圈同步推進的智慧零售升級戰略同樣取得重大進展:公司創新推出24小時無人零售門店新店型,並完成超過2000家零售門店的智慧化、無人化改造,顯著提升運營效率,在降本增效的同時進一步延展消費場景。
在線上線下渠道協同發力之際,鍋圈還通過會員計劃,與消費者建立緊密的聯繫和互動,培養消費者忠誠度。截至2025上半年,公司的註冊會員數量攀升至約5030萬名,同比增長62.8%;預付卡預存金額達5.9億元,同比上升37.2%,印證用戶粘性持續增強。
站在另一個角度來看,驅動鍋圈業績高增的核心因素還包括其擁有極具有差異化的產品矩陣,從產品端構建的爆品套餐自帶潛在市場吸引力。近年,公司以強大的產品創新能力和豐富SKU積累爲支撐,餐食解決方案逐步向居家快手菜、西餐,宵夜等餐食解決方案延伸,持續豐富產品品類與食材組合,具備中長期成長動能。
上半年內,鍋圈繼續深入洞察消費趨勢,共推出175個火鍋及燒烤類產品的新SKU。其中“燒烤自由”、“毛肚自由plus”、“牛肉自由”、“小龍蝦自由”及“啤酒自由”等高質價比的爆款產品組合,精準滿足消費需求和偏好。優質產品+高性價比+多元套餐逐漸轉化爲獲客和商業變現動力,鍋圈的成長價值正在被市場聚焦。
供應鏈深度整合,多元路徑探索高質發展
如果說銷售全渠道的開拓是鍋圈修煉“外延”的具象化體現,那麼加碼供應鏈、數字化運營、智慧零售等“內生”動力,則將爲鍋圈的未來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直至目前,鍋圈的“單品單廠”策略持續發力:公司擁有7個專業化食材生產廠——生產牛肉產品的“和一工廠”、肉丸產品的“丸來丸去工廠”、火鍋底料的“澄明工廠”、“廣元澄明工廠”及“臺江工廠”、水產類產品的“歡歡工廠”以及滑類產品的“逮蝦記”。此外,公司擬新增佈局海南省儋州市食材生產基地,進一步完善全國供應鏈網絡,優化區域供應效率。
在供應商管理上,鍋圈通過簡化高效的供應鏈運營模式,從工廠直接到中央倉,再配送至零售門店,消除多餘中間環節,從而優化成本控制,爲加盟商及消費者提供經濟實惠的產品。同時還通過與倉儲和物流供應商的合作,大多數訂單實現了從中央倉到零售門店次日達配送。同時,公司採用供應鏈數字化運營,從採購端到門店端的供需動態進行監控,爲全國 10400家門店的高效運轉提供了穩定保障,從而實現對整個供應鏈的高效管理。
可以看到,鍋圈通過“單品單廠+供應商管理”的深度協同,形成了強大且穩定的供應鏈。該公司兼具供給效率和高頻上新能力,以及規模效應在成本端形成優勢,將充分提升核心競爭力。這或將進一步輔助鍋圈紮根下沉市場,而鄉鎮門店的低滲透率與高增長潛力,會在將來成爲公司中長期成長的核心驅動。
此外,鍋圈還有望圍繞新銷售渠道,藉助全渠道融合提升效率優勢,切入即時零售領域,發展“一店一鋪一庫”的商業模式,與智慧門店改造形成協同效應。未來公司還將打造智能社區廚房,利用炒菜機器人及電子菜單,提供300道中餐到家服務,提供午餐、晚餐正餐解決方案,突破原有場景邊界,同時也能夠爲鍋圈探索“出海”提供重要的經驗和參考。
結語
站在當下時點,“社區央廚”模式正重新定義中國家庭餐飲服務生態,鍋圈顯然已具備多維增長動能。隨着銷售網絡的密佈、會員體系完善及即時零售與國際化佈局啓動,鍋圈有望在萬億級“在家喫飯”市場中持續領跑,並於全球化探索中開闢新的路徑。
正如鍋圈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明超在業績總結中所強調的:“2025年是鍋圈向下紮根、向上生長的一年。收入、利潤雙輪驅動的增長態勢,有力彰顯公司發展質量實現系統性躍升,正以更穩健的步伐邁向可持續價值創造的新階段。”
對於投資者而言,鍋圈正以其清晰的盈利模式與戰略前瞻性,進入規模效應釋放與戰略升級協同驅動的良性循環,值得長期看好。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