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遊戲再陷抄襲風波:索尼起訴《荒野起源》涉嫌侵權

藍鯨財經
08/05

文/華爾街科技眼 Leon

全球第一大遊戲公司騰訊,又被起訴了。

近日,索尼互動娛樂(以下簡稱「索尼」)向美國加州北區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指控騰訊遊戲《荒野起源》(Light of Motiram)涉嫌侵犯其特許經營權及商標權,引發全球遊戲行業高度關注。

據報道稱,索尼在長達400頁的訴狀中指控騰訊《荒野起源》對其《地平線》系列IP進行了「實質性的抄襲」,要求騰訊停止侵權並銷燬素材,並暫停該遊戲在Steam/Epic等平臺的預售。經濟賠償方面,索尼主張系列作品每部15萬美元的法定賠償以及其他經濟賠償,具體涉及數額暫未公佈。

左為索尼《地平線》,右為騰訊《荒野起源》

更加勁爆的是,索尼在訴狀中披露了騰訊遊戲與其接觸的內幕,極力證實此次侵權是「蓄謀已久」。

據悉,該案件將在當地時間2025年9月12日舉行首次聽證會。至截稿前,騰訊控股(00700.HK)尚未對此事做出回應。不過,騰訊股價並未受到影響,31日收盤價為550港元/股,較前日上漲0.18%。

索尼揭露內幕:騰訊「先斬後奏」,未獲得IP授權

在訴狀中,索尼用圖片對比的方式呈現了諸多材料,包括遊戲宣傳截圖、人物及怪物設計、世界觀構成等,並引用了多個著名遊戲媒體(如Kotaku和IMDB)的評論文章標題以及玩家社區的討論,皆在證實兩款遊戲之間驚人的相似度。

索尼認為,騰訊《荒野起源》涉及對《地平線》的三大核心侵權:美術版權侵權、商業外觀侵權、敘事架構侵權。《地平線》系列最初發佈於2017年2月,是索尼PS4遊戲機獨佔的第一方IP,後續移植到PC端。這款遊戲的特色在於構建了一個人類與機械生物共存的奇異世界,核心玩法是女主角使用弓箭狩獵,其美術風格、世界觀設定在當時來說十分新穎。

2021年,該系列的續作上市後,進一步獲得成功,目前全球累積銷量突破3800萬份。出於對服務型遊戲的探索,索尼開始推動該IP的網遊化,但進展似乎並不順利。時間來到2024年3月,在2024年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年度開發者大會上,騰訊高管與索尼互娛高管進行了首次接觸,希望開發一款《地平線》IP手遊。

索尼在訴狀中描述了當時合作洽談的一些細節:騰訊表示非常欣賞《地平線》IP,為了表達誠意,將旗下工作室Aurora Studios(《荒野起源》的開發團隊)遊玩《地平線》時的合照發給了索尼,聲稱團隊成員是該遊戲的「鐵桿粉絲」,甚至還附上了白金獎盃截圖。

同時,騰訊還向索尼發送了名為《擴展地平線》(Expanding the Horizon)的演示文檔,建議保留地平線的開放世界設定,同時引入東方美學風格和生存建造、寵物馴養等多種元素。然而,索尼方面拒絕了該提議。

騰訊發送給索尼的合作演示文檔

戲劇性的部分是,據索尼方面瞭解,騰訊早在2023年的某個時候就已經立項開發《荒野起源》,其年輕的紅髮女主角、手持弓箭與機械巨獸戰鬥的風格與《地平線》如出一轍。至此,索尼想要表達的觀點非常明顯了:騰訊早已做好兩手準確,能夠拿到IP授權最好,拿不到就自己單幹。

索尼訴狀描述的事件經過(右側為譯文)

整個事件還出現了一個令人玩味的小插曲:2024年11月29日,PlayStation中國(索尼旗下游戲品牌)發佈微博,內容為騰訊遊戲《荒野起源》的宣傳物料。其中,「未來也將與PlayStation有更多合作,敬請期待」的表達,基本上是「官宣」了索尼與騰訊的合作。然而進入2025年,《荒野起源》的各種宣傳中再無索尼身影,就連這條微博也不知何時被刪除了。似乎,索尼在訴狀中有所保留,沒有呈現雙方就合作事宜談判的全貌。

單就案件本身來說,索尼有多大勝算呢?針對該案件,斯坦福大學知識產權教授Mark Lemley的觀點是:通常在遊戲侵權的案件中,玩法機制是不受版權保護的,但本案的不同在於涉及具象化表達的模仿,這個部分的認定將是庭審時辯論的重點。

飽受爭議的「騰訊模式」

在中國互聯網行業,騰訊是一家頗有爭議的公司。衆多周知,騰訊依靠OICQ起家(QQ曾用名)獲得了巨量用戶羣,並依託此優勢迅速拓展業務板塊,從而成為全球互聯網巨頭。而OICQ最初的形態,實際上是對著名IM軟件ICQ的模仿及本土化。

當然,在互聯網1.0時代,中國互聯網企業照搬海外的成功模式是在所難免的,淘寶之於ebay,搜狐百度之於Yahoo,無一例外。騰訊的爭議在於:這家公司似乎習慣性地「後發制人」,鮮有原創式的創新。

2006年,馬化騰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雜誌採訪時曾直言不諱:「我不盲目創新,微軟谷歌做的都是別人做過的東西。最聰明的方法肯定是學習最佳案例,然後再超越。」吳曉波則在《騰訊傳》中借程苓峯之口,對「騰訊模式」進行了總結:緊盯市場動態,以最快的方式複製成功者模式,利用QQ(現在是微信)用戶優勢進行後發超越。

進入遊戲市場,騰訊同樣採用了類似方法迅速發展壯大,自然也不免陷入到「抄襲」風波中。2006年,韓國NEXON公司以其遊戲《泡泡堂》著作權被騰訊侵權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騰訊停止運營網絡遊戲《QQ堂》,並賠償50萬元。

2007年3月26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宣判:騰訊公司的《QQ堂》不構成對NEXON《泡泡堂》的抄襲。北京中院認為,從美術作品的角度,兩款遊戲的上述頁面從整體上看均不相似;畫面中的大部分文字內容不享有著作權;而「以笑表示獲勝、哭表示失敗」等思想範疇方面的表達,並不屬於著作權法的保護範疇。

左為NEXON《泡泡堂》,右為騰訊《QQ堂》

事實上,騰訊在各種訴訟糾紛中鮮有敗績,甚至被網友冠以「南山必勝客」的名號。據相關資料顯示,2015年至2020年之間,騰訊累計在深圳南山區人民法院打贏了近千場官司,因而得名。騰訊法務因此聲名大噪,實力比肩IP大廠任天堂迪士尼

不過,騰訊也並非銅牆鐵壁。2024年3月,網易遊戲《蛋仔派對》的地圖原創作者吳某某指控騰訊遊戲《元夢之星》長期且多次抄襲其原創地圖,並起訴騰訊侵犯其著作權權屬。彼時,《蛋仔派對》和《元夢之星》作為競品遊戲在市場中打得火熱,兩款遊戲均內置地圖編輯工具,玩家可自行設計關卡、併發布給其他玩家遊玩。

事件發酵後,《元夢之星》發佈聲明,表示在收到維權投訴後已經封禁超過1500張涉嫌違規的創作地圖,但否認刻意縱容侵權者,表示堅決支持、維護創作者的版權權益。據企查查顯示,該案件的最近一次開庭時間為2025年4月14日,但尚未公佈判決結果。

即便可以通過一些手段規避著作權權屬,但「騰訊模式」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在騰訊涉及的48541個司法案件中,作為被告的案件數量為32679個;其中案由為「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糾紛權」的案件為12704個,「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7501個。

索尼與騰訊開戰,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下遊戲行業的現狀:傳統3A遊戲投入高、開發週期長,買斷制付費模式盈利能力卻不如熱門手遊,甚至淪為手遊的「素材庫」。

老牌遊戲企業與手遊大廠的博弈

隨着智能手機的普及,遊戲門檻大幅降低,相比需要額外購買的遊戲機或是遊戲PC,手遊無疑更親民。再加上生活節奏的加快,「隨時玩一局」的手遊更靈活,受衆羣體也更加廣泛。

然而,手遊的模式註定了其「短平快」的特性,即研發週期短、投入資源相對較低。同時,由於大多數手遊公司都是「半路出家」,製作團隊缺乏行業沉澱,模仿或借鑑經典IP就成為捷徑。如此種種,傳統遊戲廠商的日子自然不好過。

以索尼為例,即便深耕行業20年、賣出6.2億臺PS系列遊戲機並且手握衆多一線IP,盈利能力依然無法比肩騰訊。

2024年財報數據顯示,索尼集團遊戲及網絡業務收入4.67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約2265億元),其中包括PS5等硬件的銷售;而騰訊遊戲業務收入為1977億元,基本上都來自於熱門手遊,如《王者榮耀》、《PUGB Mobile》等。淨利潤方面的差距則更為懸殊,騰訊控股1940.7億元,索尼集團11416億日元(約549億元),前者是後者的3.53倍。毫無疑問,做硬件和主機遊戲,沒有做手遊賺錢。

騰訊控股2024年財務報告

環顧整個遊戲市場,同樣呈現出手遊增長、傳統遊戲下跌的情況。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手遊市場規模達到925億美元,同比增長2.8%,佔據整體一半的份額;而主機+PC遊戲佔據另外一半市場,但各自收入分別下降4%和0.2%。

在此情況下,索尼、微軟等傳統遊戲巨頭不得不裁員降本,並且加大力度向服務類遊戲轉型,以尋求更多利潤。索尼在報告中提到: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包括遊戲內付費的非第一方遊戲軟件銷售增長,抵消了遊戲硬件和第一方遊戲軟件銷售下滑帶來的影響。

既然做手遊更賺錢,那麼為什麼傳統遊戲廠商不大舉進軍手遊市場呢?答案是:做不到。

一方面,以騰訊、網易、米哈遊為首的中國手遊廠商在全球市場佔據優勢地位,市場難以攻入;其次,歐美及日本的遊戲機產業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消費者養成了購買遊戲機和買斷制遊戲的習慣,一時難以改變。舉個例子,即便是被調侃為「手遊大廠」的SE,也不敢輕易放棄《最終幻想》和《勇者鬥惡龍》兩塊金字招牌,依然在持續推出單機正統續作。

相對而言,我國遊戲產業始於PC網遊、成長於手遊,多采用「免費遊玩+道具付費」的收費模式,不同的遊戲環境造成了遊戲消費模式的差異。(延伸閱讀:《女校長詐騙數千萬為遊戲充值,國產遊戲緣何「氪金」不止?)

就目前而言,通過IP授權賺點外塊,逐漸成為老牌遊戲廠商的一種選擇,比如SE授權騰訊光子工作室開發的《最終幻想14:水晶世界》、Bungie(索尼全資子公司)授權網易開發的《命運:羣星》等等。不過,此類合作通常並不容易推進,除了利益分配的博弈,還包括對IP價值的理解、運營方式、遊戲理解的碰撞,在此就不詳細展開了。

回到索尼與騰訊的官司,結合以往案例來看,索尼起訴騰訊並不一定是單純為了維權,也有可能是以此方式來施壓,尋求更大的合作話語權。如果有一天,雙方達成和解也並不令人意外,正如那句名言: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